并网潮流发电机组电气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
本文选题:潮流能发电 + 电气系统 ; 参考:《浙江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化石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加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各国的重视。潮流能具有功率密度大、能量稳定、规律性强等优点,潮流能发电技术正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以120kW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对潮流能发电机组的电气系统、并网运行控制策略和最大功率捕获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设计相应硬件电路,建立发电系统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和与海试数据对比分析,验证潮流能机组电气系统和控制策略的合理性。论文各章节内容如下:第一章概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介绍了国内外潮流能发电装置研究进展电气系统的国内外现状。第二章提出了一种120kW并网潮流能发电机组电气系统的总体拓扑结构,采用交-直-交并网电气结构,并对潮流能发电系统的各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确定相关拓扑结构。第三章对潮流能发电系统正确有效的并网控制策略和电网电压锁相技术进行相关研究。分析了逆变器工作原理,建立不同坐标系下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采用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策略。讲述了 SVPWM调制技术的具体原理和实现方法,采用SVPWM技术对逆变器进行调制,同时研究锁相环技术。第四章对潮流能最大功率跟踪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潮流能最大功率跟踪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网侧功率控制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第五章根据潮流能发电系统性能需求进行了并网系统硬件设计,确定并网系统各主要器件的参数;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发电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和与海试数据对比分析,验证潮流能机组电气系统和控制策略的合理性。通过仿真结果和与海试数据对比分析,验证潮流能机组电气系统和控制策略的合理性。第六章对全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工作进行了展望。
[Abstract]:With the depletion of fossil energy and the aggrav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Power flow energy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power density, stable energy, strong regularity and so on. Taking the 120kW horizontal axis power flow generato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lectric system, grid-connected operation control strategy and maximum power capture of the power flow generator set, and designs the corresponding hardware circuit. The MATLAB/Simulink simulation model of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electric system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power flow energy unit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the sea test data. The contents of each chapter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paper, and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second chapter, a general topology of 120kW connected power generation unit is presented, which adopts AC-DC-AC grid-connected electric structure, and the components of power flow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in detail. Determine the relevant topology. In chapter 3, the correct and effective grid-connected control strategy and voltage phase-locked technology of power flow generation system are studied.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inverter is analyzed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grid-connected inverter in different coordinate systems is established. The voltage and current double loop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grid voltage orientation is adopte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inciple and implementation of SVPWM modulation technology, uses SVPWM technology to modulate the inverter, and studies the phase-locked loop technology. In chapter 4, the maximum power tracking theory of power flow energy is analyzed, and a maximum power tracking method based on network side power control is proposed. In the fifth chapter, the hardware design of grid-connected system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 of power flow generation system, and the parameters of main components of grid-connected system are determined, and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is built by using MATLAB/Simulink software,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ea test data.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electric system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power flow uni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sea test data to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electric system and control strategy. The sixth chapter summarizes the work done in this paper,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follow-up work.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743;P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晓;李洪远;;潮流能发电的潜在环境影响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海洋经济;2011年04期
2 张瑞;吕忻;郭佩芳;;我国潮流能资源调查与评估标准问题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2年S1期
3 王项南;王静;李雪临;朱锐;路宽;吴迪;杨磊;苑苓苓;;潮流能发电系统性能评估方法研究[J];海洋技术;2013年03期
4 吕新刚;乔方利;;海洋潮流能资源估算方法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5 王刚;厉文超;王树杰;王建国;李坤;;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开发[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4期
6 吕新刚;乔方利;赵昌;夏长水;;海洋潮流能资源的数值估算——以胶州湾口为例[J];太阳能学报;2010年02期
7 巩冰;朱丽娟;游江;;海洋潮流能发电系统的控制技术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0年08期
8 李波;李龙;杨丽;杨雪林;肖玉平;;潮流能的利用及研究状况[J];太阳能;2010年09期
9 唐志波;韩志;丁广佳;姜云鹏;龚希武;王晋宝;;采用二维潮流数值模拟估算海洋潮流能资源储量[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年08期
10 张健;宣耀伟;章正国;郑新龙;;舟山潮流能发电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树杰;尹克金;李淑一;李冬;;风浪流联合载荷作用下潮流能发电实验平台稳定性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傅涌廷;;杭州湾潮流能开发设想[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雪明;徐明奇;朱挽强;;自变距双向流潮流能电站专用水平轴透平设计[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4 鲍献文;王勇智;;加强潮流能发电的研究与开发[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5 侯放;于华明;鲍献文;;基于高分辨率数值模型的舟山群岛海域潮流能资源分析[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吕新刚;乔方利;夏长水;;潮流能资源的数值估算:以胶州湾口为例[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7 赵龙武;王树杰;李冬;;国内外潮流能利用技术现状与发展[A];第二届全国海洋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宏伟;李伟;林勇刚;马舜;;基于液压传动的潮流能发电装置及其变桨距机构研究[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刚;王树杰;王建国;李坤;;潮流能发电实验平台检测控制系统研究[A];第二届全国海洋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宏伟;李伟;林勇刚;;海/潮流能发电装置叶片翼形优化及气蚀研究[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主任 罗续业;我国潮流能开发利用前景光明[N];中国海洋报;2010年
2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罗续业;潮流能:部分已实现并网输电[N];中国海洋报;2010年
3 记者 沈良中 县报道组 赵红泽 傅元元;湍急海潮送电来[N];浙江日报;2005年
4 记者 方智斌 金春玲 市民记者 杨岱斌;托起海洋新能源的明天[N];舟山日报;2011年
5 记者 林上军;舟山:畅想海上“大三峡”[N];浙江日报;2010年
6 仲文玉;高性能复材叶片用于海上潮流能发电[N];中国建材报;2013年
7 张弘_" 孙科;“海能-Ⅰ”号赶潮流 运行态势良好[N];中国船舶报;2013年
8 记者 朱申路 通讯员 张舒 王一;潮流能发电向产业化又近一步[N];舟山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舜;水平轴潮流能转换系统能量转换率及功率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萧;共水平轴潮流能自变距双透平技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郭伟;新型竖轴潮流能转换装置数值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4 徐明奇;潮流能直驱式海水淡化装置技术及仿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忻;潮流能资源调查与评估标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安佰娜;潮流能发电场尾流场数值模拟及其多机组影响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袁金雄;潮流能提取水动力响应数值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高连胜;锚定式潮流能发电系统及其控制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叶青;潮流能发电装置电力输出性能监测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夏海南;潮流能发电装置功率特性测试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7 宋文龙;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叶片的优化设计及实验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朱斌;水平轴潮流能捕获桨叶的设计与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9 吴霞;低流速潮流能捕获机构导流装置性能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4年
10 王丹丹;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水轮机尾流场效应及其影响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65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865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