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Argo盐度延时质量控制改进方法的试应用

发布时间:2018-05-13 06:20

  本文选题:Argo剖面浮标 + 盐度漂移误差 ; 参考:《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摘要】:为了检验改进的Argo延时质量控制方法对盐度漂移误差的校正效果,分别利用现有质量控制方法和改进方法,对太平洋海域3个代表性Argo浮标盐度观测资料进行了延时质量控制,并利用船载温盐探仪资料或高质量浮标资料,对2种方法的质量控制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温盐度变化较大的海域,改进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检测和判断电导率传感器发生漂移的浮标起始观测剖面,而且可以有效地校正由电导率漂移所带来的盐度误差,且校正的精度高于质量控制方法。在温盐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海域,2种方法对浮标盐度漂移误差的校正结果几乎无差异。
[Abstract]:In order to test the effect of the improved Argo delay quality control method on the correction of salinity drift error, using the existing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and the improved methods, the delay quality control of the salinity observation data of three representative Argo buoys in the Pacific Ocean is carried out. The quality control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are compared and verified by using the data of ship-borne temperature-salt detector or high-quality buo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method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detect and judge the initial observation profile of the drift of conductivity sensor, 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correct the salinity error caused by the drift of conductivity. The accuracy of correc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quality control method. There is almost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in correcting the salinity drift error of buoys in the waters where th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distribution are more uniform.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基金】: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助项目(2012FY112300)
【分类号】:P7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龙飞;;海南岛清澜河口的驻波型潮波和盐度混和[J];海洋湖沼通报;1988年03期

2 宋元平,胡方西,谷国传,徐钧涛,张九超;长江口口外海滨盐度扩散的分层数学模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3 马文韬;李紫薇;刘玉光;李轶斐;吕学珠;;用蒙特卡洛方法研究海洋盐度遥感误差[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0期

4 葛春起;赵堂永;;中国北部近海温、盐度月中值应用时效及误差的初步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1990年01期

5 高振会,陈锦年,王学昌;黄河径流量与秋季渤海底层盐度相关性初步分析[J];海洋通报;1991年03期

6 邢成军,张启龙;东海G断面平均温、盐度变化与厄尔尼诺关系的初步分析[J];海洋科学;1992年02期

7 包芸,任杰;采用改进的盐度场数值格式模拟珠江口盐度分层现象[J];热带海洋学报;2001年04期

8 杨为欣;;太平洋中部赤道区域海水温盐度的垂直分布及水团特性[J];海洋科技资料;1981年04期

9 张士三,陈承惠,黄衍宽,曾鄺石;大亚湾表层沉积物镁铝含量比变化及影响因素[J];台湾海峡;1991年03期

10 曾刚,李立,许金殿,张炳揩;大亚湾西部和北部浅水区夏半年的温、盐度分析[J];台湾海峡;199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道静;南海海表盐度的分布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2 杨默然;奥陆湾物理环境的年际变化[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3 陶英佳;长江口盐水入侵自动化预报系统的设计与检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苏晓晨;1945-2010年台湾东北海域温盐变化的时空分异[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徐江玲;渤海盐度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郭敬;南海混合层盐度变异的特征与机制分析[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2年

7 林一楠;钱塘江盐水入侵及对地形下切的响应[D];浙江大学;2014年

8 刘运运;东海黑潮区PN断面盐度不同季节的年际/年代际变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罗小峰;长江口盐水入侵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0年

10 张宗坤;河口水域盐水入侵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82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882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a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