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福建沿海米氏凯伦藻赤潮对皱纹盘鲍鳃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9 17:46

  本文选题:米氏凯伦藻(Karenia + mikimotoi) ; 参考:《海洋科学》2016年06期


【摘要】:本文初步研究了在较低赤潮密度(低于107个/m L)下,一株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鳃内几种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毒性效应,以期分析米氏凯伦藻对鲍鱼生命活动可能的胁迫方式。研究表明,米氏凯伦藻对SOD、CAT酶活性均造成不利影响,并未对GSH-Px酶造成不利影响,其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米氏凯伦藻对SOD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效应,24 h内,各处理组(0.1个/m L,0.5个/m L,1.0×104个/m L)中,酶活性急剧增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2,1.3,1.3倍,之后酶活性迅速下降,分别是对照组的77%,77%,73%。SOD能够清除机体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其活力变化反映了机体抵制自由基损伤能力已受到明显抑制。此外,米氏凯伦藻处理组中,CAT酶活性则处于"被抑制"状态,48 h内酶活性持续下降,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58%,51%,37%。CAT可以清除SOD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的H2O2,其活力的下降也可能造成机体内过氧化物的累积及氧化损伤。结果表明,即使未达到较高赤潮密度(不超过107个/m L)时,米氏凯伦藻短时间内仍可对鲍鱼鳃内关键抗氧化酶活性造成显著抑制效应,这极有可能导致鲍鱼机体抗氧化系统遭受严重损伤。
[Abstract]:In this paper, at low red tide density (below 107 / mL), a strain of Karenia mikimotoi has been used to study several kinds of antioxidase in the Gill of Haliotis discus hannaie. For example, the toxic effect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catalase (catalas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y of GSH-Px ca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effect of Karen's algae on SOD activity was as follows: within 24 h, the enzyme activity of each treatment group (0.1 / mL, 0.5 / mL = 1.0 脳 10 ~ 4 / m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2 ~ 1.3 ~ (1.3) time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n the enzyme activity was decreased rapidly in each treatment group (0.1 / mL, 0.5 / mL, 1.0 脳 104 脳 10 ~ (4) / mL), respectively. The activity of SOD in the control group can eliminate the excess free radicals in the body, which reflects that the ability of resisting free radical damage has been obviously inhibited. In addition, the activity of catalas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of Karen Michaelis was "inhibited" and decreased continuously within 48 h. Cat can scavenge the H _ 2O _ 2 produced by the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of SOD disproportionation, and the decrease of its activity may also lea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peroxide and oxidative damage in the bo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ven if the red tide density was not higher (less than 107 / mL), the activity of key antioxidant enzymes in the gills of abalone could be inhibited significantly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This is likely to cause severe damage to the antioxidant system of abalon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生态保护技术研究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6102) 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项目(XDA01020304)~~
【分类号】:X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颂辉;黄凯旋;;米氏凯伦藻在三种无机氮源的生长情况[J];生态环境;2007年05期

2 李香芝;王宁;苑芳惠;王文静;王仁君;丁艳平;;蒽胁迫对米氏凯伦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3 马龙;潘克厚;;三种海洋经济微藻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抑制效应[J];海洋环境科学;2010年06期

4 张凤英;徐兆礼;马凌波;郑俊斌;缪宇平;陆亚男;;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米氏凯伦藻方法的建立[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9年06期

5 佚名;;逆向创富7妙招[J];民营科技;2004年06期

6 安鑫龙;李雪梅;么强;;河北省2个赤潮藻新记录种——米氏凯伦藻和里昂原多甲藻[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7 黄凯旋;谢雅慧;吕颂辉;;米氏凯伦藻对氮源的吸收利用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2期

8 张勇;杨维东;李宏业;刘洁生;;米氏凯伦藻对蒙古裸腹n灥亩拘约爸露就揪斗治鯷J];生态毒理学报;2011年01期

9 龙华;杜琦;;福建沿海米氏凯伦藻赤潮的初步研究[J];福建水产;2005年04期

10 陆亚男;缪宇平;樊成奇;;凯伦藻属微藻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J];海洋渔业;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凤英;马凌波;徐兆礼;郑俊斌;石彦红;;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米氏凯伦藻方法[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雷强勇;吕颂辉;;氮营养胁迫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蛋白表达的影响[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3 刘婷婷;杨维东;李宏业;刘洁生;;米氏凯伦藻对东海原甲藻的化感作用[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黄凯旋;吕颂辉;;米氏凯伦藻对氮源的吸收利用特征[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5 庞勇;张淑雯;欧林坚;吕颂辉;;不同有机磷源对米氏凯伦藻和海洋卡盾藻的生长研究[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6 ;凯伦建材快步进军“国内知名”[A];全国第十五届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泽全;走进凯伦庄园[N];人民日报;2002年

2 吴丹;凯伦·安,无国界的流浪歌者[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资深报人 丁刚;殖民者的优雅[N];东方早报;2010年

4 吴心韬;英国工业发展之迈凯伦样板[N];经济参考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贺丹 通讯员 甘景书;紧步快跑 做到最好[N];中国建材报;2013年

6 王爱军 戴泉力;华药与美国凯伦公司合作开发创新药[N];光明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方正;旭格与F1激情诠释完美合作[N];中华建筑报;2006年

8 瞿剑;救命稻草[N];科技日报;2004年

9 CUBN 记者 孙先锋;商战的秘诀[N];中国联合商报;2011年

10 童薇菁;伦敦:大学毕业生抱团“群居”[N];文汇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智;不同增塑剂对短凯伦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宋政娇;BDE-47及UV-B辐射的联合作用对米氏凯伦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李正锋;米氏凯伦藻的磷营养生理生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马龙;利用经济微藻的竞争作用防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赤潮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孙科;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对海洋生物毒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6 王越;环境因子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赵晓玮;环境中不同氮磷营养盐浓度及氮源形态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生长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郭辉革;米氏凯伦藻溶血毒素和细胞毒素的分离纯化与毒性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9 史战鹏;米氏凯伦藻提取物的溶血作用及细胞毒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李香芝;蒽和苯并芘单独及联合作用对米氏凯伦藻的生态毒理学效应[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11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911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3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