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动荷载作用下饱和粘土变形和强度的单剪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单剪试验 + 海相饱和软土 ; 参考:《天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深海平台建立的首要工作是对施工区进行详细的工程勘查,为海工结构物设计和能源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因此,研究k_0固结下海相沉积软粘土的动力响应特征,是十分必要的。单剪试验为k_0固结状态,能更好地模拟真实场地的应力状态,试样尺寸较小,试验用土较少,适用于取样困难的海相沉积饱和软粘土,本文运用动单剪仪,探讨了海相饱和软粘土的单剪强度及单剪动力变形特性。首先,详细介绍了GDS循环单剪仪的系统组成,分析了单剪试验为等体积排水试验的原因。然后,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单剪试验土体的3D模型,根据模拟试验数据确定了单剪试验的应力状态。介绍了SHANSEP试验方法,并确定该方法适用于南海饱和软粘土。对南海饱和软粘土进行了不同静应力比(静应力比分别为0,0.25,0.5,0.75),不同动应力比的应力控制循环单剪试验,研究了不同应力水平下海相饱和软粘土的单剪强度特征。结果表明:无静应力时,循环应变存在拐点,可将拐点值作为破坏标准,同时,动应力比存在阈值,当动应力比小于阈值时,土体不会发生破坏;有静应力时,应变向有初始应变一侧累积,且无论是增加静应力比还是动应力比,都会引起应变累积加快,破坏振次减小,相对而言,动应力比对应变累积和破坏振次变化的影响更显著。此外,给出了破坏振次为1000次的强度包络线,提供了安全的静、动应力比组合方式。采用应变控制的循环单剪试验,通过分析软化指数和软化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循环振次、剪应变幅值、竖向固结压力、超固结比以及振动频率对饱和软粘土软化特性的影响,同时,探索了单剪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一个剪切应变阈值3.2×10~-3,当剪应变幅值小于3.2×10~-3时,软化指数与试验条件无关;当剪应变幅值大于阈值时,竖向固结压力越小,超固结比越低,软化指数越小,对应的软化参数越大,土体的循环软化现象越明显,其中,超固结比的影响比竖向固结应力更显著,振动频率在研究范围内对土体软化几乎无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海相饱和软粘土软化参数的经验公式;归一化剪切模量和阻尼比随剪应变幅值的变化关系几乎与试验条件无关。
[Abstract]:In this paper ,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sedimentary soft clay under different stress level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hear strain threshold of 3.2 脳 10 ~ -3 , and when the shear strain amplitude is less than 3 . 2 脳 10 ~ -3 , the shear stress ratio is less than 3 . 2 脳 10 ~ -3 , and when the shear strain amplitude is less than the threshold , the smaller the vertical consolidation pressure , the less the vertical consolidation pressure is .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1;P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跻宇;史旦达;王飞;;单剪试验的细观模拟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35期
2 许卉莹,魏迎奇,许炳楠;动三轴和动单剪试验微机系统[J];河海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3 袁运涛;施建勇;;土与结构界面位移特性静动力单剪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6期
4 尚守平;卢华喜;;动剪模量和阻尼比的循环单剪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06年04期
5 黄雨;郝亮;金晨;野々山h人;许强;;土体大变形单剪试验的SPH数值模拟[J];工程力学;2011年01期
6 师旭超;郭志涛;李美云;;饱和软粘土的工程特性分析[J];河南科学;2006年04期
7 白冰,刘祖德;饱和软粘土的再固结性状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2期
8 丁红慧;;饱和软粘土强夯动力响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10期
9 张莎莎;谢永利;杨晓华;;离心力场下饱和软粘土自重固结理论的适用性条件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史先念;;饱和软粘土上建筑物沉降计算方法[J];中华建设;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周建;龚晓南;;饱和软粘土临界循环特性初探[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周志强;吴业飞;沈耀球;陈伟球;;FRP—混凝土粘结性能单剪试验断裂模型[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3 李兴照;黄茂松;;饱和软粘土的循环流变特性[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童锋;唐忠德;杨林德;;饱和软粘土中斜土锚的应用[A];地面岩石工程与注浆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建华;要明伦;;饱和软粘土动力特性的弹塑性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6 唐益群;赵书凯;杨坪;张曦;王建秀;周念清;;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变形特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周健;杜坚;;粘性土振陷分析研究[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8 李希元;;上海市区饱和软粘土的三维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分析[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9 傅志斌;汪稔;朱长歧;王吉利;张平仓;;动力排水固结法在饱和软粘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磊;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饱和软粘土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孔令荣;饱和软粘土的微结构特性及其微观弹塑性本构模型[D];同济大学;2007年
3 王军;单、双向激振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动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郭林;复杂应力路径下饱和软粘土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刘明;饱和软粘土动力本构模型研究与地铁隧道长期振陷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6 孟庆山;淤泥质粘土在冲击荷载下固结机理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云霞;静、动荷载作用下饱和粘土变形和强度的单剪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2 杨洋;交通荷载下超固结饱和软粘土特性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廖智;饱和软粘土不排水循环特性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黄丽;饱和软粘土微观孔隙的定量分析及其分形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郭佳奇;高应力下土与结构界面模型单剪试验及本构关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6 黎志辉;饱和软粘土渗透特性及对大变形固结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7 柳伟;各向异性固结饱和软粘土动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马龙;动力排水加固饱和软粘土试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9 李帅;地震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动力特性和动力本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霍海峰;交通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动力特性研究及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28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928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