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中低纬太平洋夏季次表层海温异常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比较

发布时间:2018-05-24 20:37

  本文选题:太平洋 + 夏季次表层海温 ; 参考:《气象科学》2016年04期


【摘要】:对1955—1998年的夏季次表层(0~400 m)海温进行了EOF分解,对比分析了中低纬太平洋夏季次表层海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纬太平洋夏季次表层海温有2种年代际分布模态:0~160 m表现为PDO型,200~400 m表现为全区一致型;低纬太平洋夏季次表层海温有3种年代际分布模态:0~60 m和300~400 m为全区一致型,80~240 m为东西反向型。太平洋夏季次表层海温异常的年代际变化在中低纬都存在从上而下的时间滞后;而同一层中低纬太平洋夏季次表层海温年代际突变的时间也不一致。
[Abstract]:The summer subsurface SST of 1955-1998 was decomposed by EOF, and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surface SST in the middle and low latitudes of Pacific Ocean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wo Interdecadal distribution modes of the subsurface SST in the mid-latitude Pacific Ocean: 1: 0 0 ~ (160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bsurface SST in the middle latitudes of the Pacific Ocean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PDO type. There are three Interdecadal distribution modes of the summer subsurface SST in the low latitude Pacific Ocean: 60m and 400m respectively.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the subsurface SST anomaly in the Pacific Ocean in the middle and low latitudes has a time lag 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 and the time of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the subsurface SST in the Pacific Ocean in the same layer is also inconsistent.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局公共服务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75045)
【分类号】:P461.2;P731.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华;赵进平;;北冰洋次表层暖水形成机制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0年02期

2 史久新;赵进平;矫玉田;曹勇;;北极加拿大海盆中一个次表层涡旋的结构研究[J];极地研究;2008年01期

3 杨桂朋;张亮;陆小兰;尹士序;;黄海海水微表层和次表层中挥发性卤代烃的浓度和分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宫响;史洁;高会旺;;海洋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的特征因子及其影响因素[J];地球科学进展;2012年05期

5 郭忠信,符淙斌;热带西太平洋表层暖水和次表层冷水的年际变异[J];热带海洋;1989年03期

6 ;八面来风[J];学习与实践;1996年06期

7 钟姗姗,何金海,刘宣飞;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年代际变率及其突变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8 杜娟;郑飞;朱江;;一个重构的153年热带太平洋次表层上卷海温资料[J];热带海洋学报;2012年01期

9 杨嘉东;南海中部海区次表层NO_2~--N的最大值[J];台湾海峡;1992年02期

10 林传兰,徐炳荣;1985—1986年冬季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热状况的分布特征[J];热带海洋;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亢兴;刘秦玉;;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年际变化的特征以及与季风的耦合关系[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亢兴;刘秦玉;;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年际变化的特征以及与季风的耦合关系[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胜龙;周为峰;张盛茂;张衡;;基于Argo数据的智利外海次表层环境特征计算[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林洪瑛;程赛伟;韩舞鹰;王汉奎;;南沙群岛海域次表层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强度表征[A];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青年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丽娜;棉兰老以东次表层环流结构变异以及水团交换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2 曹勇;北冰洋次表层暖水结构和北极涛动空间变化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曹瑞雪;海洋表层及次表层气泡测量及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锋;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的联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曹志国;次表层探测雷达成像仿真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周丽贤;中低纬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年代际变化特征异同及其与西太副高关系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李群;雷达探测仪对月球次表层结构探测的理论建模与反演方法[D];复旦大学;2010年

5 李静;东海和黄海中溶解游离氨基酸的分析与分布[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30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930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2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