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近40年来渤海湾岸线变化及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12 15:30

  本文选题:渤海湾 + 遥感 ;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摘要】: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基于1975—2015年间多期Landsat TM/ETM卫星影像数据,对近40年来渤海湾陆域海岸线变化、海湾面积变化和海岸属性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近40年来渤海湾陆域海岸线总长度增加761 km,呈现先微略减小后逐渐增加的变化;至2015年渤海湾沿岸人工海岸线比例约占岸线总长度的95%以上,渤海湾海湾面积一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导致岸线长度增加和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围填海工程与港口建设),主要集中在曹妃甸港区、天津港、黄骅港三个重点区域.从水动力、沉积物以及自然演变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岸线和海湾面积的变化对海湾动力沉积环境的影响,指出随着海洋滩涂资源和港口资源开发活动不断增加,人为因素对海岸带环境演变的影响愈加明显.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Landsat TM / ETM satellite images from 1975 to 2015, the changes of coastline, bay area and coastal attributes in Bohai Bay during the past 40 years are analyzed by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continental coastline of Bohai Bay has increased by 761 km in the past 40 years, showing a slight decrease at first and then increasing gradually. By 2015, the proportion of artificial shoreline along the Bohai Bay coast accounts for more than 95% of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shoreline. The area of Bohai Bay has been decreasing gradually, and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increase of shoreline length and the change in nature is human activities (reclamation and port construction), mainly concentrated in Caofeidian Port, Tianjin Port, Huanghua Port three key areas.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s of shoreline and bay area on the dynamic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bay i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hydrodynamics, sediment and natural evolution environment. It is pointed out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exploitation of marine tidal flat resources and port resources, The influence of human factors on the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coastal zon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EC-KF201508) 广西北部湾海岸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基金(2016KYB03)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TKS150207,TKS150211,TKS170202)
【分类号】:P737.1;P7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业华,郭达志,杜培军,唐宏;“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测绘通报;2000年06期

2 郑贵洲;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CAI制作[J];测绘通报;2000年09期

3 彭鹏,谢光辉,李满春;21世纪高师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刍议[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4 黄海;地理信息系统在通讯中的效益分析[J];海洋技术;2000年03期

5 ;大力推广应用 促进技术创新 加快国产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化步伐[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0年05期

6 张远;台湾“地理信息系统”发展与应用[J];城市勘测;2000年01期

7 贾文涛,刘素凤,杨永侠;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综述[J];计算机与农业;2000年10期

8 朱海燕;《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评介[J];地理学报;2001年04期

9 朱庆华;日本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政策及其启示[J];情报杂志;2001年07期

10 陈述彭;呼唤地理信息系统的新一代(导读)[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俊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进展[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新长;张青年;马林兵;;中山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崛起[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3 彭秀英;万剑华;范士杰;;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4 薛刚;;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与发展动态[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王平;刘慧平;潘耀忠;;中国地理信息系统教育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A];首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马大喜;刘昭华;陈龙泉;施贵刚;;优化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计划设计[A];首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耀林;杜清运;;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发展与教学计划的优化设计的思考[A];首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汤国安;;高等院校核心专业课英语教学方法初探——以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为例[A];首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锦水;安凯;陈炎平;丁晓强;;基本单位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王红岩;;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发展趋势[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卞小士;高港建成林业地理信息系统[N];泰州日报;2009年

2 记者 张海虎 通讯员 陈莹;我省有了首个“减灾地理信息系统”[N];青海日报;2014年

3 王大力;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几个问题[N];中国测绘报;2006年

4 记者 赵应繁;加大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应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5 张茧;地理信息系统助跑数字湖南[N];湖南日报;2008年

6 李安利;呼伦贝尔市首建数字农村地理信息系统[N];中国测绘报;2008年

7 记者 万勇治;三江源柴达木两地理信息系统正式开通[N];中国测绘报;2011年

8 杨彬镛 陶燕;浙江处置突发事件将采用应急地理信息系统[N];中国测绘报;2011年

9 记者 吴江;科技部“十五”期间将大力支持发展国产地理信息系统[N];中国测绘报;2001年

10 陈广博;四川实施藏区牧民定居行动 二十九县用上地理信息系统[N];中国测绘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长保;智能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及其在农业宏观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4年

2 夏志华;上海市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崔巍;用本体实现地理信息系统语义集成和互操作[D];武汉大学;2004年

4 王宇翔;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5 周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土水资源分类、评价与预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1997年

6 钱贞国;面向互操作的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4年

7 李如仁;公众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8 徐璐;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研究及其在房地产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0年

9 余晓红;建设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质量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10 陈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与工程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唐宋诗歌研读中的运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海;WebGIS在地理信息消防系统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高明;地理信息系统在配电网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陈辉;常州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5年

5 蔡芳斌;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在公安情报指挥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6 王宝国;基于GIS的技防系统开发[D];天津大学;2014年

7 石磊;眉山市岷东新区公安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8 闫亮;香河供电公司低压配网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5年

9 韩光;电力系统GIS平台开发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6年

10 李源;公路路面WebGIS的应用开发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10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010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2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