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海州湾潮滩岩芯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发布时间:2018-06-21 13:15

  本文选题:沉积物 + 粒度 ; 参考:《海洋湖沼通报》2016年01期


【摘要】:通过对海州湾的野外考察、4根潮滩沉积物钻孔岩芯(HZ01、HZ02、HZ03和HZ04)的获取和室内岩芯沉积物粒度分析,探讨海州湾潮滩岩芯沉积物粒度变化特征,并指示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海州湾潮间带上、中部岩芯沉积物以粉砂为主,粉砂含量高于80%,而潮间带下部岩芯沉积物以粉砂和砂质粉砂为主,粉砂含量均值在65%左右,砂含量均值在10%左右。垂向变化上,潮间带上部岩芯HZ01沉积物粒径表现为从下往上,呈现由细变粗的趋势,潮间带下部岩芯HZ03和HZ04由下往上整体上表现为由粗变细的过程。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由潮间带下部-潮间带中上部-潮间带上部呈现为由粗-细的空间变化特征。岩芯HZ01沉积物从下往上由细变粗的变化规律可能与1950's临洪河北侧大规模的围垦改变潮滩动力过程有关。潮间带下部岩芯HZ03和HZ04由下往上由粗变细的变化规律可能与临洪河输运泥沙在河口附近不断淤积并向海推进导致潮滩海拔高程逐渐增加、水动力逐渐减弱有关。潮滩沉积物在潮滩面上的空间分布规律反映了潮流是主要的动力条件,表现由海向陆的逐渐减弱过程。同时,粒度的空间分布也指示了外海、岚山头运移物质、废黄河沉积物和临洪河泥沙是重要的泥沙来源。
[Abstract]: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HZ01HZ02HZ03 and HZ04 in Haizhou B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in size variation of core sediments in Haizhou Bay are discussed,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is indic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e sediments in the middle of Haizhou Bay are mainly silt, and the silt content is higher than 80%, while the core sediment in the lower intertidal zone is silt and sandy silt, the average silt content is about 65% and the average sand content is about 10%. Vertically, the grain size of core HZ01 in the upper intertidal zone shows a trend from fine to coarse from bottom to top, and the core HZ03 and HZ04 in the lower intertidal zone show a process from coarse to thin on the whole from bottom to top.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coarse-fine spatial variation from the lower intertidal zone to the middle and upper intertidal zone. The change of core HZ01 sediment from fine to coarse from bottom to top may be related to the large scale reclamation and changing tidal flat dynamic process in the north side of the 1950s Linhong River. The variation of core HZ03 and HZ04 from bottom to top in the intertidal zone may be related to the deposition of sediment transported by the Linhong River near the estuary and its advance to the sea, which leads to the gradual increase of the elevation of the tidal flat and the weakening of the hydrodynamic forc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idal flat sediments on the tidal flat surface reflects that tidal current is the main dynamic condition, which shows the gradual weakening process from sea to l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ain size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transport of material in the outer sea and the Lanshan Mountains, the sediment of the abandoned Yellow River and the sediment of the Linhong River are important sources of sediment.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淮海工学院测绘工程学院;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228)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资助
【分类号】:P73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明;;海州湾资源综合评估[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89年01期

2 张建民;;试论海州湾能源的开发利用[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89年02期

3 谢飞;逄勇;庄巍;黄菊香;;海州湾近岸物质输运规律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4 许勇;张鹰;刘吉堂;张东;;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的海州湾赤潮判别[J];海洋湖沼通报;2009年03期

5 张秀英;钟太洋;黄贤金;江洪;丁晓东;;海州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13年02期

6 王宝灿,虞志英,刘苍字,金庆祥;海州湾岸滩演变过程和泥沙流动向[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0年01期

7 张传藻 ,高立保 ,阮修春 ,李成年;海州湾沿岸滩涂及其综合利用[J];海洋科学;1981年01期

8 张传藻,葛殿铭;海州湾岸线变化特征[J];海洋科学;1982年03期

9 张殿臣;顾涧清;唐孝猛;;开发海州湾 升起明星县——兼论沿海县级经济的发展路子[J];海洋开发;1986年04期

10 理文;;海州湾环境的评价、预测和综合治理[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徐虹;晁祥飞;彭模;矫新明;;海州湾海域主要环境因子在赤潮预警中的应用[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狄欢;;海州湾人工鱼礁海域水质状况分析与评价[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杨华;江辉煌;万晔;程祥圣;陈沛沛;;海州湾表层海水中叶绿素a及理化环境因子特征及富营养化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海洋装备与海洋开发保障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张硕;孙习武;刘健;张虎;;海州湾海洋牧场海域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组成及结构特征[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苏巍;薛莹;任一平;;海州湾鱼类分类多样性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A];海峡两岸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和共同开发青年科学家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张硕;卢璐;孙满昌;张虎;;海州湾海洋牧场示范区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姚绍庄 王涛;海州湾度假区复建一新[N];连云港日报;2007年

2 许兵邋穆道勇;中断14年鱼汛重回海州湾[N];中国海洋报;2007年

3 许兵邋穆道勇;中断14年鱼汛重回连云港海州湾[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记者 昌慧东 许兵 通讯员 龙步青;中断14年的鱼汛重回海州湾[N];连云港日报;2007年

5 宋杰 吴卫强;专家会诊加固海州湾环境保护防线[N];中国海洋报;2010年

6 记者 贺耀堂;海州湾海洋保护区获准建立[N];连云港日报;2008年

7 记者 徐黎一 通讯员 葛慧敏 惠永斌;海州湾街道以建设增进民生福祉[N];连云港日报;2013年

8 祝新华 刘玉洪 王佩杰;海州湾再现“黄金渔场”魅力[N];新华日报;2005年

9 连水所;海州湾海洋环境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应用研究获批立项[N];中国海洋报;2011年

10 通讯员 陈百尧 唐兴本 苏玉春 记者 袁春梅;6000万尾中国对虾苗畅游海州湾[N];连云港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巍;海州湾海域鱼类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晓改;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李秀梅;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四种经济鱼类卵子大小时空变化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路吉坤;我国主要淡水经济贝类的种质资源研究连云港海州湾水环境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谢冕;海州湾南部近岸海域氮、磷营养盐变化规律及营养盐限制状况[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3年

5 张怡晶;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段以隽;海州湾沙滩修复整治效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于任翔;日照海州湾围填海工程对水动力及冲淤环境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王小荟;海州湾主要鱼种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王小林;海州湾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48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048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a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