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OCI卫星的渤海海冰漂移监测
本文选题:GOCI卫星 + 海冰 ; 参考:《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渤海是我国纬度最高的海域,同时也是我国冬季冰情最严重的海域之一。海域及其周围海域富含大量的石油及天然气,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每年冬季渤海海域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海冰和海冰漂移给我国的经济造成重大损,如摧毁海上建筑物、阻塞航运和毁坏船舶等。因此,亟需开展渤海海冰漂移监测的相关研究。由于渤海海水运动剧烈,容易导致海冰变形。而极轨卫星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重访周期较长(几天或更久),无法满足渤海海冰漂移监测的需求。静止水色成像仪(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 GOCI)具有成像时间间隔短(1小时)和分辨率高(500rm)的独特优势,为跟踪渤海海冰的日漂移变化提供了可能。本文基于GOCI影像,利用最大互相关方法,通过选取具有明显特征的海冰样本进行跟踪,实现了时间间隔为1h的渤海海冰漂移监测。本文选取了2011年~2012年冬季的GOCI影像进行实验,并利用现场数据和大量的历史统计资料进行遥感监测海冰漂移结果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GOCI卫星数据能够成功地应用在渤海海冰漂移监测中,实验结果与浮标数据和岸基雷达数据比较一致。利用最小二乘法定量分析了风场与流场在海冰漂移中的作用,其中风-冰拖曳系数和流-冰拖曳系数分别为0.03和0.91,这一结论与极地海冰漂移速度约为2%-3%的风速较一致。本文的研究成果弥补了渤海海域时间间隔为1h时的海冰漂移监测的空白。
[Abstract]:The Bohai Sea is the highest latitude in China and one of the most severe ice conditions in winter. The sea area and its surrounding sea area are rich in oil and natural ga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national economy. However, there are different degrees of ice in the Bohai Sea in winter every year. Sea ice and sea ice drift have caused great damage to China's economy, such as destroying buildings, blocking shipping and destroying ships. Therefor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carry out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sea ice drift monitoring in the Bohai Sea. The sea ice is easily deformed due to the intense sea water movement in the Bohai Sea. However, the revisiting period of polar orbit satellite and solar synchronous orbit satellite is longer (a few days or longer), which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sea ice drift monitoring in the Bohai Sea. Geostation Ocean Color Imager (GOCI) has the advantages of short imaging time interval (1 hour) and high resolution (500rm),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track the diurnal drift of Bohai sea ice. Based on GOCI image, the maximum cross-correlation method is used to track the sea ice drift in Bohai Sea with a time interval of 1 hour by selecting the sea ice samples with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 the GOCI images from the winter of 2011 ~ 2012 are selected for experiments, and the results of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sea ice drift are verified by using field data and a large amount of historical statistic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tellite data can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sea ice drift monitoring in the Bohai Se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buoy data and the shore based radar data. The effects of wind field and current field on sea ice drift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using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The wind-ice drag coefficient and current-ice drag coefficient are 0.03 and 0.91respectively. This conclusion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wind speed of the polar sea ice drift velocity of about 2-3%.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make up for the gap of sea ice drift monitoring in Bohai Sea when the interval is 1 h.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731.15;P71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士青;“工程海冰”新观点,“渤海海冰”添特色──《工程海冰学概论》简评[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0年02期
2 康建成;海冰及海冰与海洋、大气、生物圈国际会议[J];极地研究;2000年03期
3 季顺迎,岳前进,姚征;渤海海冰动力学中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J];水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4 康建成;第17届鄂霍次克海和海冰国际研讨会[J];极地研究;2002年01期
5 ;白色灾害——海冰[J];甘肃科技纵横;2002年06期
6 康建成,孙波,孙俊英,孟广琳,GOTO-AZUMA Kumiko,张小伟;北极楚科奇海海冰特征研究——以1999年夏季为例[J];冰川冻土;2002年02期
7 邓冰,佟凯,张学宏,刘金芳;渤、黄海海冰的变化和预报结果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8 高振会,杨建强,费立淑;分形分析方法在海冰趋势预测中的应用[J];海洋通报;2003年04期
9 王学忠,孙照渤,胡邦辉;近年来国外海冰模式发展的回顾[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肖培弘;海冰,可怕的破坏力[J];海洋世界;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井学;李鑫;席颖;李丙瑞;;雷达技术在极地海冰厚度探测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武皓微;庞永杰;;海冰的危害及其淡化利用[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3 孙波;何茂兵;康建成;温家洪;李院生;;探地雷达对北冰洋海冰的探测与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帮兵;孙波;田钢;郭井学;张向培;;三维雷达方法探测北极夏季海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郭井学;孙波;;电磁感应方法在波西尼亚湾海冰厚度探测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刚;季顺迎;吕和祥;岳前进;;海冰的广义双剪粘弹塑性本构模型[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6(11)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辉碇;;海冰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李彦青;苏洁;汪洋;郭晓葭;翟梦茜;;渤海海冰距离侯平均时间序列构建与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9 周琳琳;康建成;益建芳;张小伟;;被动微波遥感与南极海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周凯;;基于机载多传感器系统的海冰航空遥测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洁;海冰不期而至[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记者 冯君 王晨;渤海海冰范围比常年平均偏大2.1倍[N];中国气象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一玲;科学利用海冰资源 淡化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海洋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郑杨;海冰预警:科技大显身手[N];经济日报;2010年
5 海贝;走近海冰[N];中国渔业报;2010年
6 记者 闫平;海冰淡化离我们还有多远[N];经济参考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丁雷;海冰——变害为利正当时[N];大连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李大庆;我首创利用海冰水灌溉农田[N];科技日报;2005年
9 本报特派记者 陈瑜;“行走”海冰上[N];科技日报;2010年
10 通讯员 谢盼 张博;河北:海冰融化影响水产养殖[N];中国气象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顺迎;渤海海冰数值模拟及其工程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2 张晰;极化SAR渤海海冰厚度探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王杭州;海冰基太阳辐照度剖面自动监测及校正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赵宝刚;渤海辽东湾冰区工程点雷达海冰监测和预报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5 王瑞学;海冰动力学数值模拟及波浪与海冰相互作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春花;海冰在潮汐和波浪作用下的断裂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7 纪永刚;基于微波图像的辽东湾海冰典型要素信息提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8 卢鹏;基于图像分析的海冰几何参数和拖曳系数参数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郭井学;基于电磁感应理论的极地海冰厚度探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涛;北极快速变化条件下海冰吸收太阳辐射能的光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树刚;夏季北冰洋海冰融化过程中能量分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张蕊;北极夏季海冰表面融池形态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艳平;极区油船与冰碰撞的非线性有限元仿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刘立剑;基于C波段PolSAR的多特征融合的海冰厚度反演[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李明广;夏季南极普里兹湾海冰及其光学特征观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马珊珊;基于图像处理的GOCI卫星海冰漂移监测技术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7 吴青;基于GOCI卫星的渤海海冰漂移监测[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8 孙红栋;渤海海冰厚度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张升学;海冰输运技术及离心脱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曲俊生;海冰数值模拟预报及工程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55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055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