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北部湾潮间带沉积物总Hg含量分布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4 14:37
【摘要】:采用MILESTONE DMA-80固液相自动测汞仪对广西北部湾潮间带1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汞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研究区域沉积物Hg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判定。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各站位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汞含量介于24.60~125.87 ng/g之间,平均值为60.58 ng/g,就不同站位所属海区而言,平均汞浓度质量分数由高到低表现为:钦州海区北海海区防城港海区,广西北部湾潮间带沉积物中汞污染风险系数低,个别站位接近中等风险程度临界值。广西北部湾滨海潮间带各站位中表层沉积物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较小,各站位沉积物中汞浓度均低于国家海洋沉积物Ⅰ类质量标准。
[Abstract]:The mercury content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13 stations in Beibu Bay, Guangxi, was detected by MILESTONE DMA-80 solid-liquid phase automatic mercury analyzer. The single factor index method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method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Hg pollution level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 the studied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rcury content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intertidal zone at different stations is between 24.60 and 125.87 ng/g, with an average of 60.58 ng/g, in the sea areas of different stations. The average mass fraction of mercury concentration is from high to low: in Fangchenggang area of Beihai Sea area of Qinzhou Bay, the risk coefficient of mercury pollution in intertidal sediments of Beibu Gulf of Guangxi is low, and individual stations are close to the critical value of medium risk degree.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f mercury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Beibu Gulf of Guangxi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the mercury concentration in the sediments of each station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ational Marine sediment Class I quality Standard.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61021,41361022)
【分类号】:X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虞研原;潮间带动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J];生物学教学;1980年01期

2 谢进金;福建省崇武潮间带贝类的分布[J];动物学杂志;2003年03期

3 周慧晶;郭振江;;葫芦岛市沿海潮间带无脊椎生物生存状况调查[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7年04期

4 刘宪斌;姜中鹏;张光玉;刘占广;曹佳莲;许崇彦;刘菁;;天津塘沽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5 崔跃峰;闫涛;刘文杰;;潮间带贝类耐磨性能研究与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年04期

6 方同光,张学明,赵学武;几种海藻的渗透生理与它们在潮间带分布的关系[J];海洋与湖沼;1964年01期

7 虞研原;董聿茂;;大陈诸岛潮间带动物生态调查[J];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4期

8 张水浸;福建东山及附近岛屿岩相潮间带海藻生态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81年04期

9 张水浸;蔡尔西;江锦祥;吴启泉;;东山及其附近岛屿潮间带生态初步研究——Ⅰ.岩石岸潮间带生态[J];海洋通报;1982年06期

10 张路;;大连营城子湾潮间带贝类的生态调查[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翔;徐敬明;;日照沿海开发对潮间带生境及动物的影响[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高爱根;;钱塘江口北岸潮间带贝类分布特征[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3 秦盛;邢珂;卞光凯;张越己;张文迪;蒋继宏;;潮间带植物内生放线菌新种粉红贫养杆菌Modestobacter roseus sp.nov.的多相分类研究(英文)[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谢进金;戴聪杰;;泉州市潮间带贝类的生态研究[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5 王福华;张进龙;;杭州湾上海石化沿岸潮间带生态环境分析[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张素萍;范振刚;;山东半岛岩石岸潮间带滨螺的生态学研究[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7 齐钟彦;林光宇;庄启谦;李凤兰;;山东半岛南部(丁字湾、崂山湾、胶州湾)潮间带贝类生态调查[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二次代表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8 林岳光;庆宁;张宝;黄莉梨;麦桂欢;;广西防城港玉石滩潮间带滨螺的生态研究[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9 董云伟;;全球变化背景下潮间带贝类生理生态学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10 庆宁;林岳光;张宝;黄莉梨;麦桂欢;;广西防城港玉石滩潮间带滨螺生态分布的初步调查[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亚东 张立强;联合动力首台潮间带试验风机并网发电[N];中国电力报;2009年

2 李凯;浅谈潮间带高地违法用海的执法[N];中国海洋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朱昀涓 陈可;向潮间带要风电的难题如何攻克[N];南通日报;2009年

4 姜光普;应高度关注潮间带管理和保护[N];中国海洋报;2010年

5 王拓;首例潮间带风电场将落户江苏[N];新华日报;2010年

6 记者 甘丰录;全球首座可行走潮间带风电安装平台基本设计完成[N];中国船舶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原二军 童克难 田阳阳;迁徒路上不再有休憩的地方?[N];中国环境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王硕;潮间带渐消逝 候鸟何所依[N];人民政协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朱蓓宁 施菊 陈t,

本文编号:22429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2429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7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