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近60年来渤海海域波候变化及其与东亚环流的联系

发布时间:2018-12-26 08:07
【摘要】:研究海洋的波候变化是了解海洋动力过程对气候变迁响应的关键。渤海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波候在长期风场变化影响下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文章采用1950~2011年NCEP再分析资料中的渤海海域10 m风场资料,利用SWAN模式模拟逐月渤海波浪的有效波高、波向、波周期,分析该海区波候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950~2011年期间渤海海域的有效波高呈现下降的趋势;波向角度均呈现上升的趋势,波周期相对平稳,略有上升;有效波高平均下降0.3 cm/a,波向角度平均增加0.12°/a。有效波高在1968年前后显现突变点,波向角度约在1960年突变,波周期在1965年左右出现突变点。渤海波候变化与海气振荡密切相关,是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变异导致的结果,长期气候变化背景下,东亚环流天气系统的长期变化(包括东亚季风强度、夏季风北界的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与强度的变化、脊点位置西伸与北进,以及西风指数的强弱变化等),是影响和控制渤海海域波气长期变化的主要原因。
[Abstract]:The study of ocean wave variation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 the response of ocean dynamic processes to climate change. The Bohai Sea is located in a 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which makes the waves of the Bohai Sea fluctuate periodical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long term wind field.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data of 10 m wind field in Bohai Sea from 1950 to 2011 NCEP reanalysis data, the effective wave height, wave direction and wave period of monthly Bohai Sea wave are simulated by using SWAN model, and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ve climate in this sea area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ive wave height in the Bohai Sea from 1950 to 2011 shows a downward trend, the wave direction angle shows an upward trend, the wave period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e wave period slightly increases. The average decrease of effective wave height is 0.12 掳/ a, and the angle of wave direction is increased by 0.12 掳/ a. The effective wave height appeared abrupt point around 1968, the wave direction angle changed about 1960, and the wave period appeared abrupt point around 1965. The wave phenological variation in the Bohai Se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ea-air oscillation and is the result of large-scal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vari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ng-term climate change, the long-term variation of the East Asian circulation weather system (includ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the movement of 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the summer monsoon), The variation of the area and intensity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the westward extension and northward movement of the ridge,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westerly index are the main reasons that influence and control the long-term variation of the wave gas in the Bohai Sea.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026~~
【分类号】:P434;P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文明,孟广武;渤海海域地震活动的预测与分析[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2 姚伟捷;;救救渤海[J];科学新闻;2002年07期

3 张小林;渤海海域海水、沉积物中铅、镉、汞、砷污染调查[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1年03期

4 王俊勤,刘育丰,吕悦军,彭燕菊,沙海军;渤海海域及邻区地震活动环境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2003年02期

5 倪云;渤海海域船舶防污设备铅封的可行性[J];交通环保;2004年06期

6 舟彤;;中海油在渤海海域获得两中型油气发现[J];中外能源;2009年04期

7 ;我国在渤海海域发现新油气可日产原油1900桶[J];油气地球物理;2009年04期

8 龚再升;渤海海域将成为我国东部石油稳产的重要基地[J];石油科技论坛;2000年04期

9 王修林,邓宁宁,李克强,石晓勇,祝陈坚,韩秀荣,张传松,王磊;渤海海域夏季石油烃污染状况及其环境容量估算[J];海洋环境科学;2004年04期

10 张云;李雪铭;张建丽;景昕蒂;;渤海海域重点产业围填海发展结构与模式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永华;;烃源条件对渤海海域天然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的新认识[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吴姗姗;刘容子;齐连明;梁湘波;;渤海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3 运倩茹;沈琴;;渤海海域主要油气藏油源、充注与运移的地球化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姜培海;徐长贵;杨波;;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历史回顾与其重要意义[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5 张棣;徐兴平;王言哲;蒋文春;于舰;;沉垫自升式平台渤海深水区作业可行性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6 田立新;;地球物理技术在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左银辉;邱楠生;;渤海海域热史及烃源灶演化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文志刚;唐友军;徐耀辉;李浮萍;别旭伟;;渤海海域中西部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气源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李宁;张庆河;;渤海海域表层硝酸盐含量变化分析[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任福安;殷佩海;;渤海海域船舶及相关作业的污染源调查[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2000年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晓湖;渤海海域绿色航运政策研究课题通过评审[N];中国船舶报;2005年

2 通讯员 张春昌;“实施渤海海域绿色航运政策研究”通过评审[N];中国水运报;2005年

3 记者 林钺峰 实习记者 陈宗瑞;有效整合增强渤海海域管理服务能力[N];边防警察报;2008年

4 安蓓 张艺;渤海海域获油气发现[N];中国化工报;2009年

5 记者 安蓓 张艺;中国发现渤海海域新油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周志全 付强;泛渤海海域实现通信网络全面覆盖[N];人民邮电;2004年

7 安蓓 张艺;中国海油在渤海海域获得两个油气发现[N];中国石化报;2009年

8 特约记者 贾全欣;我国在渤海海域发现油气田群[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孟雨;渤海是油库[N];中国矿业报;2000年

10 王敬东;渤海海域建立船污应急联动机制[N];中国交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修鹏;渤海海域水色遥感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季有俊;渤海海域泥沙输运对季节性因素及地形变化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支鹏遥;主动源OBS探测及地壳结构成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t,

本文编号:2391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391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1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