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黑潮入侵台湾海峡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及其物理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1 18:52
【摘要】:作为高温高盐的暖流,黑潮由于其突出鲜明的水文特点,对台湾海峡的水文环境以及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目前为止,有关黑潮对台湾海峡的入侵及其对生物地球化学的影响多是定性分析的研究,而无定量分析的研究。本文旨在根据HYCOM模型数据,并结合现场走航CTD资料以及同期NCEP风场资料,定量分析黑潮入侵台湾海峡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规律及其物理机制。对历史航次资料的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夏季,其余各季节在台湾海峡中均存在两大水体,一个是浙闽沿岸流,另一个是黑潮入侵水。而夏季台湾海峡中不存在黑潮入侵水,取而代之的是盐度相对较低的南海水。随后,文章根据HYCOM资料,首先分析了台湾海峡表层温度和盐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然后通过分析海峡南部22°N断面以及海峡底层盐度分布,揭示黑潮从南部进入台湾海峡的路径及其季节变化特征。最后通过寻找34.2psu盐度线在澎湖水道断面上所处的纬度位置,建立黑潮入侵指数(KII),定量分析黑潮入侵台湾海峡的季节变化特征,结论是黑潮入侵台湾海峡存在显著季节变化,在入侵强度上: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冬季受海峡强劲的东北季风的影响,黑潮入侵被限制;进入春季后,伴随季风的松弛,部分黑潮水体进入台湾海峡,至5月份入侵达到强盛,整个海峡中部被高盐的黑潮入侵水体占据;到了夏季,南海水取代黑潮水进入台湾海峡,海峡水体整体盐度偏低;秋季的情形和夏季类似。在关于黑潮入侵台湾海峡的年际变化研究中,首先使用EOF方法分析KII的年际变化,结果发现KII在2003年最大,而在2008年最小。将KII和Ni?o3.4指数做超前滞后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当Ni?o3.4指数超前KII五个月时,二者相关性达到最大,为0.34,说明ENSO事件会影响5个月之后黑潮入侵台湾海峡的程度。随后进一步根据Ni?o3.4指数选取响应的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下澎湖水道断面上的盐度分布异常进行合成分析,其结果显示ENSO事件下,澎湖水道断面上盐度分布异常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表层100米以浅。当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澎湖水道以及海峡中部的大部分海区盐度表现为正异常,表明此时有更多的黑潮水体进入台湾海峡;而当拉尼娜事件发生时,澎湖水道以及海峡中部的大部分海区盐度表现为负异常,表明此时黑潮水体入侵台湾海峡的程度减弱。对KII和Ni?o3.4指数的小波分析结果显示KII和Ni?o3.4指数均存在46.8个月年际变化周期,说明黑潮入侵台湾海峡的年际变化与ENSO循环有密切联系。KII滞后ENSO信号5个月,说明ENSO同黑潮入侵台湾海峡的年际差异并没有直接联系,而是通过影响其它因素,例如风场,间接作用于黑潮。因此进一步地,文章研究了台湾西南部海域风应力旋度偶极子对黑潮入侵台湾海峡年际变化的影响。对台湾海峡风场和风应力旋度场的EOF分析显示,台湾西南部海域风应力旋度偶极子的分布存在明显季节变化,其分布期主要集中于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为了方便研究,选取澎湖附近海域和高雄附近海域的风应力旋度场作区域平均,二者相减得到WSCI,将WSCI同KII以及Ni?o3.4指数进行超前滞后相关分析发现,当WSCI超前KII三个月时二者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22;而当Ni?o3.4指数超前WSCI一个月时二者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42。其结果表明ENSO事件确实会对台湾西南部海域风应力旋度偶极子的强度产生影响,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将导致1个月之后台湾西南部海域风应力旋度偶极子强度的减弱,进而导致3个月之后黑潮入侵台湾海峡程度的加强;而拉尼娜事件的发生则会导致1个月之后台湾西南部海域风应力旋度偶极子强度的减弱,进而导致3个月之后黑潮入侵台湾海峡程度的减弱。对KII和WSCI的小波分析显示,二者有相同的频段,且有较好的时间对应关系,说明WSCI确实会对KII的年际变化产生影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73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华;郭伟;魏皓;;黄、渤海大风频次的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海洋预报;2013年01期

2 石强;;渤海冬季温盐年际变化时空模态与气候响应[J];海洋通报;2013年05期

3 孟祥新;王启;;南海暖水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初步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李晋昌;魏振海;张彩霞;;民勤荒漠化过程中气候综合指标的年际变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5 王澄海,董安祥,白清;甘肃省冬季月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的旋转主成分分析[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6 石强,陈江麟,李崇德;渤海无机氮年际变化分析[J];海洋通报;2002年02期

7 朱大勇;李立;郭小钢;;台湾海峡南部浅滩以西表层流场的季节与年际变化[J];科学通报;2013年26期

8 王永刚,方国洪,魏泽勋,陈海英,王新怡;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年际变化:一个全球变网格海洋模式的初步模拟结果[J];海洋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9 马镜娴;大尺度大气运动年际变化的数值研究[J];气象学报;1991年02期

10 王华;用时间序列方法预测阿克苏市气温的年际变化[J];新疆气象;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日宇;;描述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际变化的东西指数和南北指数[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伟平;薛永康;;河套地区植被年际变化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江晓南;简茂球;;福建春季开汛时间的年际变化和成因[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预测与公共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李克让;陶波;邵雪梅;曹明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年际变化[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5 姜霞;刘秦玉;;冬季南海海面温度年际变化的关键区及其成因分析[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郭宣福;;闽北主要致灾暴雨空间分布趋势年际变化初步分析[A];福建省第十一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韦玮;王林;陈权亮;刘毓峗;;我国前、后冬气温年际变化的特征和联系[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 短期气候预测理论、方法与技术[C];2014年

8 陈文;;大气准定常行星波活动的年际变化及其与东亚季风的关系[A];第六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5年

9 李奎平;;SST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A];“海洋动力过程与天气、气候变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吕连港;王辉武;李劳钰;;近海SST最大值出现日期的年际变化及机理[A];“海洋动力过程与天气、气候变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蕾;台湾东北黑潮入侵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2 陈光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年际变化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3 王晶;印度洋偶极子影响太平洋气候年际变化的海洋通道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玮;我国前冬和后冬气温年际变化的特征、联系及机理[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

2 李天航;青藏高原东南角早春雨的气候特征及其年际变化[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3 邓莉;控制季节内振荡强度年际变化的背景场动热力因子相对作用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4 杨悦;大气内部过程对亚洲夏季风年际变化的贡献[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5 孙豪为;黑潮入侵台湾海峡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及其物理机制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6年

6 曹宗元;索马里流系的三维结构及其季节与年际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7 胡莹英;黄、东海水温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王芝兰;中国地区积雪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未来40年的可能变化[D];兰州大学;2011年

9 孟祥新;南海暖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武扬;南海上层海洋热力结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07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407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4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