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海域“达维”台风风暴潮数值模拟
[Abstract]:......
【作者单位】: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水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建设指挥部;
【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2012AA112509) 江苏交通运输科研项目(2011Y01)
【分类号】:P731.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喜年;风暴潮预报知识讲座[J];海洋预报;2001年03期
2 王喜年;风暴潮预报知识讲座 第四讲 风暴潮预报技术(1)[J];海洋预报;2001年04期
3 冯利华;风暴潮等级和灾情的定量表示法[J];海洋科学;2002年01期
4 王喜年;风暴潮预报知识讲座 第七讲 风暴潮风险分析与计算[J];海洋预报;2002年04期
5 王喜年;关于温带风暴潮[J];海洋预报;2005年S1期
6 刘清容;于建生;韩笑;;风暴潮研究综述及防灾减灾对策[J];科技风;2009年12期
7 谢丽;张振克;;近20年中国沿海风暴潮强度、时空分布与灾害损失[J];海洋通报;2010年06期
8 李阔;李国胜;;风暴潮风险研究进展[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6期
9 张华庆;张桂平;孙熙平;;风暴潮浪与深水结构物相互作用研究综述[J];水道港口;2012年05期
10 杨晓君;;天津沿海风暴潮预警的减灾成效[J];城市与减灾;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延廷;王以娇;;风暴潮的预警与减灾对策[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2 徐汉兴;顾明杰;;关于台风风暴潮特征的分析[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6年
3 谭亚;张君伦;王莹辉;;福建省沿海风暴潮特性及其预报[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谭亚;张君伦;王莹辉;;福建省沿海风暴潮特性及其预报[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杨晓君;磊磊;吕江津;何群英;王颖;;对一次渤海风暴潮过程数值模拟检验[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王志力;陆永军;左利钦;;瓯江河口风暴潮数值模拟[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张晓慧;盛春雁;邵滋和;;青岛沿海风暴潮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明月;周连科;边清河;;沧州沿海风暴潮气候统计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邰佳爱;张长宽;张君伦;;广东省台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刘学萍;武强;;烟台特大风暴潮灾害成因及应急服务[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田东霖;专家解析缅甸大灾缘由 强调应重视风暴潮预警[N];中国海洋报;2008年
2 王中建;风暴潮搅动全球的灾害[N];中国海洋报;2013年
3 马高飞邋通讯员 盛春岩;山东沿海风暴潮预报添“模式”[N];中国气象报;2007年
4 牛健存;河北省沿海风暴潮预报技术通过国家鉴定[N];河北日报;2006年
5 ;我国风暴潮的监测与预报[N];中国水利报;2008年
6 ;加强防御风暴潮工作[N];中国水利报;2008年
7 记者 苏涛;风暴潮预报显威力[N];中国海洋报;2000年
8 记者 张丽辉;沧州首创国内沿海风暴潮预报技术[N];河北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罗茜 通讯员 庞海龙 赵雪;观天测海 服务百姓[N];中国海洋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付庆军;渤海湾温带风暴潮数值计算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2 徐亚男;风暴潮与波浪耦合数值预报模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冯兴如;重点区台风风暴潮数值预报与灾害评估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4 卢美;浙江海岸台风风暴潮漫堤风险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纪芳;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海洋动力灾害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6 赵鹏;渤海寒潮风暴潮增水风险的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郑立松;风暴潮—天文潮—波浪耦合模型及其在杭州湾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8 吴伦宇;基于FVCOM的浪、流、泥沙模型耦合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玲;海浪与风暴潮相互作用对风暴潮影响的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刘青青;台风暴潮分级模型的建立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叶天波;辽宁红沿河核电厂可能最大风暴潮的估算[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冯秀丽;摄动法在风暴潮研究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李铖;风暴潮预报系统升级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晓君;天津港风暴潮数值模式的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7 马进荣;长江口风暴潮流场计算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1年
8 黄华;长江口及杭州湾风暴潮三维数值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斌;青岛沿岸风暴潮增减水的长期预测[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10 夏波;风暴潮过程中的波流耦合数值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88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488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