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湾邻苯二甲酸酯的地球化学特征
【图文】:
匏?Na2SO4、铜粉(均为分析纯,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使用前,将硅胶于180℃烘8h、无水Na2SO4于450℃烘4h,并保存于干燥器中备用;铜粉于4mol/L盐酸浸泡、震荡4h后抽滤至近干,先用超纯水洗涤至中性,再用正己烷淋洗,于100℃下烘干备用;GF/F玻璃纤维滤膜(0.45μm,英国Whatman公司),使用前于450℃烘4h后冷却备用。1.2样品的采集1.2.1采样点的设立本研究样品采集时间为2013年10月(秋季)和2014年3月(春季),在相同站位采集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样品进行分析。具体采样点布设见下图1,各站位采集的样品类型见表1。为了保证图1采样站位Fig.1SamplingsitesinQuanzhouBay
HP28.2328.00DHPPNDNDDCHPNDNDDnOPND1.76DiNPNDNDDiDP&DDCPNDNDDUPNDND"16PAEs179.29254.24注:“ND”表示未检出从季节上看,春季航次与秋季航次相比,春季航次PAEs含量略高于秋季航次。这可能是和生物体的生长周期有关,在不同季节其生长快慢期有一定差异,从而导致富集能力的差别。2.5泉州湾海洋环境不同介质中PAEs化学组成特征分析根据上述对泉州湾海域水体、沉积物中PAEs的测定结果,计算PAEs的主要成分DMP、DEP、DiBP、DBP和DEHP的沉积物-水分配系数(Ks/w),并取对数进行作图,如图2所示。图中蓝色虚线为各PAE单体的辛醇-水分配系数连线,对应于次纵坐标。图中结果表明,随着PAE单体酯键中烷基碳链的增长,对应单体的Lg(Ks/w)也呈增长趋势,且这一趋势与PAEs的LgKow(DMP、DEP、DiBP、DnBP、DEHP分别为1.61、2.38、4.46、4.45、7.50)增长趋势呈现较好的一致性,说明长碳链PAEs比短碳链更易向沉积相迁移;这是由于随着碳链的增长,,辛醇-水分配系数增大,PAEs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在水体中更倾向于通过悬浮颗粒物的吸附迁出而转移至沉积物。图2泉州湾PAEs沉积物-水之间的分配关系Fig.2DistributionofPAEsbetweenthephasesofsedimentandsurfacewater2.6泉州湾PAEs污染现状与我国其它地区比较表7列出2013年秋季及2014年春季采集的水体、悬浮颗粒物、沉积物和生物体样品中PAEs含量,以及我国其它地区有文献报导的同类型样品中PAEs含量。表中结果表明,泉州湾地区水体中PAEs污染水平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相比还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水体中PAEs浓度约为黄
【作者单位】: 福建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
【基金】:福建省社会发展重点项目(2012Y0005)
【分类号】:X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杜娴;罗固源;许晓毅;;长江重庆段两江水相、间隙水和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分布与分配[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2 梁婧;欧延;弓振斌;;环境中的邻苯二甲酸酯[J];科技导报;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闫蕊;邵明媛;孙长华;刘晓玲;宋大千;张寒琦;于爱民;;加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J];分析化学;2014年06期
2 刘玉燕;顾宏新;刘浩峰;曾何华;曾永明;程建文;;乌-昌城市群景观水域沉积物中PAEs的分布特征[J];干旱区研究;2015年04期
3 王昱文;柴淼;唐阵武;张信伟;;我国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25期
4 于云江;叶昊;杨彦;赵洁;;太湖流域(苏南地区)经口介质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有效性及人体暴露评估[J];环境化学;2014年02期
5 王法;王强;木志坚;杨志丹;宋娇艳;;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静态释放特征[J];环境科学;2015年07期
6 尚帆;宋秀铎;郑伟;王江宁;;PVB基高固体含量螺压推进剂力学性能[J];含能材料;2015年10期
7 于晓章;乐东明;任燕飞;;邻苯二甲酸酯在环境中的降解机制[J];生态科学;2015年04期
8 刘帅;王志刚;胡云龙;胡影;张颖;;一株黑土生境中DMP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和降解条件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5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蕊;加速溶剂萃取和离子液体微萃取在土壤样品处理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皮肤暴露对小鼠过敏性皮肤炎症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杨志丹;三峡库区消落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迁移释放的静态模拟[D];西南大学;2014年
3 李恒舟;DEHP和DBP对蚯蚓的氧化损伤及遗传毒性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4 王珊;某排污河沿线土壤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及其植物毒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5 罗恺;高铁酸钾去除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和硝基苯酚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6 李婷;珠江河口水体和沉积物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污染及初步风险评价[D];暨南大学;2014年
7 赵春风;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DEHP)胁迫对马氏珠母贝的毒理效应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怀军,舒为群,张学奎,王幼民,曹佳;长江、嘉陵江(重庆段)源水有机污染物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2期
2 邓冬富;闫玉莲;谢小军;;长江朱杨段和沱江富顺段鱼类体内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J];淡水渔业;2012年02期
3 赵振华,许征帆;北京市大气飘尘和土壤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分离鉴定[J];环境化学;1982年06期
4 赵振华,全文熠,田德海,张加明;北京市大气飘尘中酞酸酯的污染[J];环境化学;1987年01期
5 赵振华;酞酸酯对人与环境潜在危害的研究概况[J];环境化学;1991年03期
6 曾锋,傅家谟,盛国英,杨惠芳;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性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进展;1999年04期
7 隆兴兴;牛军峰;史姝琼;;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QSPR研究[J];环境科学;2006年11期
8 程书波;刘敏;欧冬妮;高磊;王丽丽;许世远;;城市灰尘PAHs累积与迁移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2008年01期
9 张建;石义静;崔寅;谢慧君;王文兴;;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降解及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0年12期
10 刘敏;林玉君;曾锋;崔昆燕;罗新;曾尊祥;;城区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组成与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丽霞;保护地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玉仁,丁祥焕,吴维灿,许东亚,孙厥祥;晋江下游平原—泉州湾的形成机制与地震活动[J];华南地震;1982年02期
2 李裕红;袁建军;陈怀宇;肖秋霞;;泉州湾若干海岸植物铜、锌、铅及氮、磷、钾元素分布特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年03期
3 赖志坤;;泉州湾海岸线变化特征的定量分析研究[J];海洋科学;2012年08期
4 庄婉娥;姚文松;汪厦霞;黄东仁;弓振斌;;泉州湾海水及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分布及化学组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10期
5 张加晋;杨顺良;赵东波;;GIS空间分析方法支持的泉州湾整治利用规划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年07期
6 李云海;陈坚;黄财宾;王爱军;李东义;;泉州湾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J];环境科学;2010年04期
7 林永源;晋江河口及泉州湾湿地生物分布特点[J];台湾海峡;2005年02期
8 柯春婷;曾启鸿;;泉州湾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对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年01期
9 庄婉娥;汪厦霞;姚文松;杨琳;宋希坤;弓振斌;;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J];环境化学;2011年05期
10 龚香宜;祁士华;吕春玲;苏秋克;吴辰熙;张菲娜;;福建省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娟;;泉州湾海岸带湿地生态特征及保护利用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2 龚香宜;祁士华;吕春玲;苏秋克;;福建省泉州湾重金属的来源探讨[A];全国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苏秋克;祁士华;E.B.Julia;;泉州湾高分辨率沉积柱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爱军;陈坚;李东义;;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裕红;严重玲;;泉州湾海岸植物外来入侵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管理对策[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6 蔡明刚;赵雯璐;王俊;杨圣云;黄文怡;林静;;近海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理论与思考——以泉州湾为例[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胡恭任;于瑞莲;;泉州湾近岸海域水体重金属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8 赵雯璐;蔡明刚;王俊;杨圣云;肖佳媚;黄文怡;林静;;泉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基于陆源污染物的调查与评价[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9 谭芳林;罗美娟;崔丽娟;叶功富;罗彩莲;黄雍蓉;乐通潮;林捷;黄丽;刘继龙;;泉州湾河口湿地退化成因分析[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汤军健;陈楚汉;温生辉;;泉州湾跨海大桥潮流场数值模拟[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小玲;国家正式批准泉州湾跨海大桥建设[N];泉州晚报;2011年
2 汤忠民;福建泉州湾打造城市红树林景观[N];中国海洋报;2007年
3 记者 李琳毅;环泉州湾蚶江片区建设工作指挥部揭牌[N];石狮日报;2010年
4 记者 杨江;省交通厅领导莅石检查高速工程[N];石狮日报;2010年
5 通讯员 李晨;笑声荡漾泉州湾[N];边防警察报;2012年
6 记者 曾绍洋;种植万亩红树林修复泉州湾生态[N];泉州晚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朱娟娟 通讯员 陈若海;生态泉州湾 候鸟新家园[N];泉州晚报;2012年
8 林岳夫;福建养蛏生态学研究取得新进展[N];中国海洋报;2006年
9 记者 林岳夫;福建“两湾”环境调查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海洋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歌 通讯员 唐雪峰;驶向外海新天地 泉州湾畔鱼满舱[N];泉州晚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逸群;泉州湾泥沙淤积数值模拟及海岸线演变规律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2 汤清清;泉州湾鱼体内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水平与食用安全性研究[D];集美大学;2014年
3 柳雅晖;环泉州湾新市镇的防灾减灾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4 刘金禄;泉州湾POPs污染现状分析及贝类食用安全性研究[D];集美大学;2013年
5 郭涛;泉州湾红树林和盐沼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6 罗淑华;环泉州湾地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7 张娜;泉州湾红树林湿地氧化酶特征及与土壤金属元素的关系[D];江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39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539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