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聚光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热物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3 13:05
【摘要】:随着全球人口激增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类对安全高品质的淡水需求日益增加,然而淡水资源分布不均、自然气候异常变化和工业对淡水资源污染使得全球性淡水匮乏危机日益临近。利用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得到可供饮用和灌溉的淡水是缓解上述危机的最具前景的方法之一。尽管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对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进行了许多研究,但成本高和规模小仍然是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应用的最大障碍。这是由于太阳能集热系统在高温段时效率低,海水淡化部件在低温段时效率低的结构不匹配造成的。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聚光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的构想,,即利用太阳能聚光系统将太阳光聚焦后直接加热海水,海水受热蒸发产生蒸汽,蒸汽输入到工业化海水淡化装置中生成淡水并将浓盐水制盐提高装置的经济性。 首先,本文从热力学角度对蒸馏法海水淡化过程的最小能耗展开理论推导。给出了太阳能集热器做功供能海水蒸馏系统、直接供热海水蒸馏系统和发电供能海水蒸馏系统的理想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基于太阳能集热器的海水蒸馏实际过程的最小能耗和产水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其次,以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低成本、大规模应用为目的,提出了聚光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设计了可以用于该淡化系统的三反射面聚焦槽式聚光器和镜像焦点重叠式聚光器,给出了其结构曲线方程式以及基本单元尺寸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相应的三维模型,利用光学分析软件LightTools对聚光器进行了光学性能分析。 为了提高海水吸收高密度光能的能力,提出了功能化海水的概念,并在光学暗室内对功能化海水的消光性能进行实验研究,探索深色固体颗粒的粒径、丰度、水体沸腾程度、光束传播距离以及光束在水体中的深度对功能化海水消光性能的影响,拟合出了功能化水体通光率随沸腾程度呈指数函数变化的方程。将功能化水体透射率实验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吻合很好,决定系数均在0.95以上。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设计搭建了槽式和碟式聚光直热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在实际天气下对两个装置的产水性能展开研究,提出了无因次参数“比效率σ”作为评价功能化海水消光热性能的标准,同时对聚光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的经济性进行了评估。 再次,为了深入了解蒸汽在海水淡化装置中的传热传质机理,设计搭建了新型两级多效增湿除湿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并对其内部蒸汽凝结过程中的热物理问题展开研究和分析,通过多次利用蒸汽的汽化潜热实现了装置热能利用率的提高,装置最大产水量可以达到63.55kg/h,性能系数(GOR)达到1.89。利用热力学原理对装置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分析,建立了其内部传热传质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吻合很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最后,设计搭建了多效横管式和竖管式太阳能蒸馏器,对其内部蒸汽的传热传质机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多效横管式太阳能蒸馏器在常压下的定功率运行、定温度运行以及负压下定温加热运行的产水性能展开实验研究,通过改变装置内气体介质,研究其常压定温运行的性能,得到了产水率的半经验公式,其中,三效装置在输入功率为350W时,性能系数达到1.91。对竖管式太阳能蒸馏器进行了常压下恒定输入功率、恒定运行温度下的产水性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三效竖管装置,输入功率为400W时,性能系数能够达到1.89。
【图文】:

全球市场,能源消耗,风雪


图 1.1 2004~2030 年全球市场能源消耗源丰富,但在能源利用中却存在这样的缺点:一日落以及风雪云雨等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影响的;二是分散性,相比较其他能源而言,太阳

太阳能蒸馏,工业革命,精心设计,烧瓶


图 1.2 Della Porta 提到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62 年精心设计建造了一个装有大玻璃透镜的烧瓶中进行太阳能蒸馏[23]。之后很长时间太态,直到工业革命之后的 1872 年,瑞典工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7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子乾;郑宏飞;何开岩;杨英俊;;激淋降膜蒸发多效紧凑式海水淡化装置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S1期

2 阮国岭;冯厚军;;国内外海水淡化技术的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20期

3 汪飞;隋成华;叶必卿;;关于复合抛物面聚光器设计参数的研究[J];光学仪器;2010年03期

4 田禾;张于峰;江菊元;;太阳能闪蒸-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0年07期

5 纪延俊,马祥,何俊华,郑黎,陈良益;尾流中气泡对光传播的影响[J];光子学报;2004年05期

6 常泽辉;郑宏飞;侯静;戴静;;多曲面槽式聚光太阳电池电热联供系统性能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7 郑宏飞;戴静;陶涛;何开岩;;多曲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光线追踪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10期

8 李文明;吕建国;;苦咸水淡化技术现状及展望[J];甘肃科技;2012年17期

9 常泽辉;张海莹;郑宏飞;侯静;;多曲面槽式聚光太阳电池发电性能研究[J];电源技术;2012年10期

10 郑宏飞;郑子行;王海江;陈志莉;;管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实验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志莉;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及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40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540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4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