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EPR和SWIR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及其对岩浆过程的指示意义

发布时间:2019-10-15 13:53
【摘要】:东太平洋海隆(EPR)和西南印度洋中脊(SWIR)分别是快速和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典型代表。本文对两个地区典型玄武岩样品(分别采自1.23°N附近的NEPR、5.7°S的SEPR和50°E附近的SWIR)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该研究有利于深入认识两个地区岩浆过程的差异,以及不同扩张速率对岩浆过程的制约作用。通过研究,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两个地区玄武岩均为拉斑玄武岩系列,斑晶均以斜长石斑晶为主,主要为培长石和拉长石;橄榄石斑晶次之,为贵橄榄石;单斜辉石斑晶基本缺失,仅在NEPR区个别样品中有少量残留,为普通辉石。 (2)相对原始地幔,EPR和SWIR区玄武岩分别具有Ba、Nb、Sr负异常和Ba、Ta、Sr负异常,K均表现为正异常。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均为左倾型,,具有轻微的Eu、Ce正异常。EPR玄武岩相对SWIR具有偏高的87Sr/86Sr、208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和偏低的143Nd/144Nd比值,EPR区同位素特征更为接近N-MORB。 (3)EPR区玄武岩均起源于亏损地幔,但NEPR亏损程度较高,并可能混有HIMU源区;而SEPR地幔源区除了混有HIMU成分外,可能还有少量的EMⅡ成分。SWIR区可能为DM和EMⅡ的混合源,相对EPR具有更大的地幔不均一性。 (4)研究区玄武质岩浆均起源于尖晶石橄榄岩区域,但EPR区岩浆起源深度和熔融温度均小于SWIR(熔融温度分别超过1247℃和1332℃)。SWIR部分熔融程度(14.28%)接近NEPR(14.58%),相对SEPR(16.08%)略低。 (5)NEPR和SWIR区斜长石斑晶中记录了2次明显的反环带,指示两区岩浆房内至少经历了2期的岩浆侵入和混合,其中SWIR区岩浆补给频率较高;而SEPR区岩浆房至少经历了1期岩浆侵入和混合。研究区斜长石斑晶中均广泛存在振荡环带,指示玄武质岩浆存在自身的对流运动。 (6)两个地区玄武质岩浆在分凝、聚集过程中均存在单斜辉石+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但大部分单斜辉石斑晶在达到表层途中已被熔蚀,符合“辉石悖论”;并且在岩浆房中均表现为橄榄石+斜长石的低压共结晶。 (7)扩张速率至少对EPR和SWIR区的部分熔融程度及岩浆供应量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部分熔融程度和岩浆供应量随着扩张速率的增加而增加;但NEPR和SWIR区岩浆过程并不严格受控于扩张速率。Galapagos三联点和Crozet热点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736;P588.1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云亮,李巨初;峨眉山玄武岩地幔源成分及其变化的微量元素标志[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2 孙林华;彭头平;王岳军;;新疆特克斯东南大哈拉军山组玄武安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探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7年03期

3 张树明,王方正;玄武岩在研究岩石圈深部过程及构造背景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4 李小虎;初凤友;雷吉江;赵建如;;慢速—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中脊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6期

5 陈灵;初凤友;朱继浩;董彦辉;余星;王巍;李正刚;;西南印度洋中脊地质构造对地幔部分熔融的影响:深海橄榄岩尖晶石成分证据[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1期

6 张佳政;赵明辉;丘学林;;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热液活动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特征[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6期

7 E.Ito;李彬贤;;大洋中脊玄武岩氧、锶、钕、铅同位素地球化学[J];地质科学译丛;1988年03期

8 杨瑞瑛,黄忠祥,韩松;南极费尔德斯半岛玄武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核技术;1991年01期

9 鄢全树;石学法;;洋中脊与地幔柱热点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05期

10 ;Periodical mixing of MORB magmas near East Pacific Rise 13°N: Evidence from modeling and zoned plagioclase phenocryst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8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国良;东太平洋海隆13°N附近玄武岩特征及其对岩浆作用的指示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2 于淼;快、慢速扩张洋中脊玄武岩特征对比及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赵慧静;东太平洋海隆13°N附近洋中脊玄武岩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本文编号:2549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549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7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