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夏季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中国陆地气候变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23 20:25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夏季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中国陆地气候变化的影响。 利用WRF模式模拟结果和FNL资料二者分辨率的差异,通过不同季节的个例模拟来反映次天气尺度系统对中国东部近海向陆地水汽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次天气尺度系统对局地低空水平风场有较强影响,在冬季和夏季个例中使低空背景风场加强;其对水汽输送的影响有较强的季节依赖性,冬季个例中影响最显著,春季个例次之;地形对次天气尺度系统有显著的加强作用。 以黑潮海区部分海域与黄海部分海域热含量异常的差值代表我国东部海区的经向热力差异(Meridional Thermal Difference, MTD),利用NCEP资料和WRF模式模拟试验对夏季MTD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自1979年-2006年7月份MTD有增强的趋势,在MTD较强年份,黄东海低空存在较强的东北风异常,较弱年份东海及黑潮海域有西南风异常,ω场与之有很好的对应,位势高度异常场上表现为MTD较强年份西太平洋副高偏弱。用夏季7月份MTD强度时间序列与南京7月份气温异常进行同期相关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即MTD较强年份南京同期气温异常偏低,主要是由于MTD较强年份产生的异常东北气流使东南地区西南夏季风减弱,而且此时西太平洋副高偏弱,造成南京气温异常偏低。MTD的增强使我国东南地区西南夏季风减弱,使纬向向东的热量、水汽输送减少,南海向高纬的热量、水汽输送也是减少的。对东部海域海温的敏感性试验和理想试验发现长江口外海域上空风场有异常东北气流,这是由于南北海域经向热力差异增大,南侧海区上升运动强烈,北侧海区存在下沉运动,根据达因补偿原理此时低空会有偏北风进行补偿,在科氏力的影响下转变为东北风。
【图文】:

阻塞反气旋,气候系统,中行,北大西洋


2 图 1-1:气候系统中时空尺度间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式;Fig1-1: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ime and Space Scale Interactions in the Climate S(Meehl et al ,2001).Lupo 和 Smith 对北大西洋中纬度阻塞反气旋生命周期中行星尺度与天度间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5];Holland 研究了西太平洋季风中尺度间的相互作结论都说明尺度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有重要意义。Shyamala 与 Bhadram 对 2年7月26-27日发生在孟买的历史性降水事件中中尺度和天气尺度的影响进分析,发现孟买上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导致了集中的、高强度的降水,度系统与天气尺度系统间相互作用导致了此次超强大雨,再次带出了研究不度天气系统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7]。一般将略小于天气尺度的系统(中间尺度天气系统)称为次天气

天气图,气旋,月平均,湾流


察了湾流对对流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湾流对大气在边界层内,大气向 MTD 调整,导致表面风的辐合。与雨带相关的云和上升运动可以延伸至对流层上层影响局地大气,还可能为湾流影响较远区域提供新翻转流的上游,,该环流经向环流在过去较强、在未来变暖而减弱[25]。Tokinaga et al.发现黑潮延伸体海洋锋顶,达到对流层中层。虽然前面两位学者研究结果似乎可以达到对流层中层以上,但他们并未提出一个象[26]。另外,最近的研究表明海洋锋对海上风暴的发and Long 使用美国气象局的历史天气图统计了189气旋的生成情况(参见图 1-2)。统计结果显示,我旋生成的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7]。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467;P732.6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娜;中国东部近海热状况变化特征及与华北夏季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7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597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c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