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多时相SAR资料反演水下地形的同化模型
【图文】:
台湾浅滩位于台湾海峡南部,是台湾海峡最浅的浅滩地形。从宏观上看,台湾一个中间起伏较小,周边被陡坡包围的构造台地。台湾浅滩外缘是个陡坡,从水深直下至100米,再向外则又趋平缓,从水深200米往外又剧增至1000米以上。台滩南北宽60一slkm,东西长150kin,面积约8800km2。浅滩由一系列水下沙丘群组面强烈起伏,常被北西向多道水下沟谷分割,尤以118oE以东的东滩地形更为复台湾浅滩密集分布着数以百计的水下沙丘,其中以浅滩中部(11703口一118010,为密集,118oE测线上有155个。因此台湾浅滩也被看成潮流沙脊、浪成沙丘、留沙丘等。台湾浅滩水下地形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台湾浅滩复杂的水下地在SAR影像上清晰可见,因此可利用SAR影像反演台湾浅滩水下地形。根据本文研究所用SAR影像情况及台湾浅滩水深实测情况,我们选取台湾浅滩地形SAR反演计算的区域为:118.550一118.75oE,23.00一23.3“N。具体位置如图小阴影矩形所示。
算测量时刻潮位的方法来进行潮汐订正。以台湾浅滩潮汐潮流数值模拟得到的主要分潮调和常数结果内插到水深实测点上。因台湾浅滩潮汐类型为半日潮,我们以M:分潮的同潮图(图2一5)为基础分析可知,台湾浅滩海域与厦门在同一迟角线上,因此通过查询2005年《潮汐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2004)可知9月11日台湾浅滩的高潮潮时为4时16分。据此,可推算出各水深测量点在对应测量时刻(相邻点测量时间间隔为10秒)的潮位值。从实测水深中去掉该潮位值即得到经过潮汐订正的水深(以平均海平面为水深测量基准面,与反演水深基准面相同)。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P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颖;刘桦;张景新;;杭州湾北岸水下地形冲淤演变分析[J];水道港口;2011年03期
2 戴志军;李占海;;海岸水下大尺度沉积地貌单元迁移运动问题研究进展[J];海洋学研究;2011年02期
3 韩志远;;大连长兴岛马家浅滩稳定性分析[J];水运工程;2011年07期
4 眭海刚;农耘;聂乾震;陈佳丽;;利用GIS与虚拟仿真的三维航标配布[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年08期
5 李军;李海滨;申家双;滕惠忠;叶秋果;张靓;;水陆三维地形地貌融合应用研究[J];海洋测绘;2011年04期
6 莫庆华;;水坝堤防堵口的施工技术[J];大众科技;2011年07期
7 张靓;滕惠忠;孟婵媛;李军;辛宪会;叶秋果;李海滨;;基于半分析模型的高光谱遥感水深探测方法[J];海洋测绘;2011年04期
8 吴文;;浅谈水下地形测量技术[J];科技资讯;2011年21期
9 王战;;沿海GPSRTK水下测量中时间延迟的校正方法[J];广东水利水电;2011年08期
10 刘铁锤;李光炽;蔡华钦;;基于有限体积法的二维溃坝水流模拟研究进展[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俊钢;张杰;孟俊敏;宋玮;;南沙双子礁水下地形多时相SAR探测[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张杰;杨俊钢;孟俊敏;;南沙群岛珊瑚岛礁水下地形SAR测绘技术研究——以美济礁为例[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蒋建平;;河道水下地形自动成图的实现[A];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数字江苏论坛文集[C];2001年
4 王志勇;张继贤;王同孝;;SAR影像斑点噪声滤除效果的定量化评价[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何阿林;徐作诚;葛于席;;浅谈JSCORS在长江水下地形监测中的应用[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蒋雪中;恽才兴;周云轩;;基于长江口航道区域3D水下地形的船舶自动导航系统开发[A];第八届全国海岸河口学术研讨会暨海岸河口理事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万军;焦永强;;基于DEM的河床演变分析[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数字区域建设与地理空间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陈利生;刘陵;;粒子滤波算法在SAR影像道路提取中的应用[A];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朱明有;;GGC(RTK级)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系统的开发及在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施工中的应用[A];港口工程分会技术交流文集[C];2005年
10 陈旭;秦朝峰;;水平运动小球生成内波的仿真SAR影像[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玉刚 高振斌;水下地形测验工作全面铺开[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记者 都潇潇 通讯员 崔玉刚 韩慧卿;水文勇士顽强拼搏 两万里陆海鏖战[N];黄河报;2007年
3 姜明星;《2000年黄河三角洲滨海区水下地形测绘》通过黄委验收[N];中国水利报;2003年
4 扎西达瓦;GPS测量数据处理思考[N];林芝报;2007年
5 谢立新;“电子眼”洞察水下世界[N];中国水利报;2003年
6 驻粤记者 陈国雄邋通讯员 何方清 李颖颖;琼州海峡再添一道“安全屏障”[N];中国水运报;2007年
7 长江委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局长、党委书记 刘开平;水文科技创新支撑水利发展[N];人民长江报;2008年
8 蔡年迟 古领华 禹华辉;可知洱海有多深[N];科技日报;2004年
9 记者 施科 通讯员 万江波 顾晓平;江苏内河航道数字化测量船通过鉴定[N];中国水运报;2006年
10 顾海燕;市领导检查沿江防汛工作[N];泰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俊钢;多源多时相SAR资料反演水下地形的同化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2 田峰敏;水下地形导航模型求解与导航区初选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王艳姣;基于悬浮泥沙影响的水深遥感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马妍妍;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环境演变[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邹华志;河网、河口及海岸整体联解数值模式及其在珠江口咸潮上溯研究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廷慧;水下地形辅助导航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2 徐升;基于水深遥感的长江口北港冲淤演变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依力亚斯江·努尔麦麦提;雷达与TM图像融合及分类的土壤盐渍化信息遥感监测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4 杨文;水下地形激光自动测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聂巧姝;浅海水下半椭圆地形的SAR遥感仿真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6 秦朝峰;水平运动源生成内波的表面特征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蔡文婷;集成高光谱与声纳数据的浅水水下地形构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8 姜辉;长江江都嘶马弯道崩岸灾害机制及其预测[D];河海大学;2006年
9 刘蔡胤;上海洋山港港区海域潮流泥沙数值模拟及水下地形变化特征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吴稳;长江口水文环境信息与水下地形三维可视化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00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00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