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富钴结壳生长速率的综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3 16:46
【摘要】: 富钴结壳生长缓慢,每百万年仅生长几毫米,是古海洋学和全球变化研究的理想“化石”。本研究用多种测量手段和年代学方法进行了太平洋富钴结壳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及生长年代学的综合研究,获得以下成果: (1)用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PIXE)测得结壳CAD15和MHD59中21种常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详细研究了结壳中各元素的深度分布特征及各元素间的相关关系。 (2)用α能谱分析了14块结壳中U、Th同位素及~(231)Pa比活度,根据其深度分布特征,得到太平洋富钴结壳的平均生长速率分别为3.14 mm/Ma(~(230)Th_(ex)法)、3.32mm/Ma(~(230)Th_(ex)/~(232)Th法)、6.30 mm/Ma(~(231)pa_(ex)法)和1.71 mm/Ma(~(234)U_(ex)法)。 (3)用加速器质谱(AMS)测得结壳CAD15和MHD59中的~(10)Be/~9Be比值和~(10)Be含量,证实二者均随深度的增加而指数衰减,由此获得两结壳的生长速率分别为2.19和2.55 mm/Ma,未磷酸盐化层段的生成年代分别为26.94 Ma B.P.和19.22 Ma B.P.。 (4)应用Co年代学模式与Fe、Mn含量的结核生长速率经验公式估算了结壳CAD15和MHD59的生长速率与生成年代,根据两结壳的Co含量及~(10)Be法所得生长速率,提出修正后的新的Co年代学模式。 (5) U系4种测年法所得结果均证实了西太平洋结壳的生长速率高于中太平洋。太平洋富钴结壳生长速率的水平分布呈现南部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结壳生长速率与水深之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 (6)本研究用U系4种测年法、~(10)Be法、Co年代学及Fe-Mn经验公式共7种方法进行了太平洋富钴结壳生长速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由于U同位素在结壳中的严重扩散,~(234)U_(ex)法最不可靠;~(231)Pa_(ex)法则由于~(231)Pa在结壳中的比活度低及其独特的化学性质,造成分离与测定的困难,使该法应用受到限制;鉴于~(230)Th在海洋水柱中有恒定的产生速率,加之强颗粒活性特征,使~(230)Th_(ex)法和~(230)Th_(ex)/~(232)Th法成为4种U系测年法中相对可靠、同时也获得广泛应用的方法。~(10)Be法同样是一种可靠的结壳测年法,它适合于10 Ma以内的结壳定年,而基于~(230)Th_(ex)的两种测年法适合于53万年以内的结壳定年研究。 多种测年法综合比较研究表明,这些方法各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同时,尽可能将各种测年法综合使用,以获得更准确的测年结果。
【图文】:
的锰相和铁相,少量分配在火山成因的碎屑相、生物成因的磷酸盐相及热液成因的不定相。Co、Ni、Mn等主要赋存于锰相,Fe等主要赋存于锰相及铁相,si、Al等主要赋存于碎屑相。因而,产生这样一个成因模式(见图1.1):大洋中,由于水体上部生物的大量死亡,在其下沉中因遗骸分解消耗大量氧而形成最低含氧带。大洋里循环的锰在该带被还原成Mn2+,并在该带下方被氧化形成絮凝状含水锰氧化物。生物遗骸分解的铁在最低含氧带之下也形成了非晶体的氧化物凝胶,加上有铝铁硅酸盐分解形成的硅胶。带有表面电荷的含水锰氧化物凝胶主要吸附海水中的钻、镍、铜、铁、铂等水合离子,而且,这种氧化物一沉淀、氧化物一海水界面上的反应就变成为自动能媒,Mn(W)的强电场及金属离子的被氧化会促进金属元素的富集。随着深度加深,方解石溶解速率增大,释放的铁形成铁氢氧化物的速率也随之加快,会影响钻、镍、铂等元素的富集。铁的氢氧化物凝胶主要吸附海水中的被、钒、铝、稀土元素
CAD15具有典型的三层构造,由L部较致密层(厚一 2.5cm)、中层疏松层(一 1.5cm)、下层致密层(亮煤层,厚一 7cm)组成。该结壳无附着基岩,但底部具有多孔状构造,并夹杂有火山玻璃等物质(图2.2)。图2.2富钻结壳CAD15外观图图2.3富钻结壳CBD12一2外观图CBDIZ一2具有双层宏观构造,上部致密层厚一 1.8cm,下层亮煤层厚一 5.5cm,但夹杂大量的土黄色物质。该结壳表层具有细晶状突起,但未见基岩,也未见核心。我们获得的该结壳并不完整,其实际厚度应大于7cm(图2.3)。CAD28为板状结壳,厚度为2.5一 4.5cm。宏观构造上明显区分为上部致密层 (I.5cm)和下部疏松层(一 2.5cm)。结壳表面有细晶状突起,表面呈灰色。一卜部疏松层夹杂土黄色物质。(图 2.4)。下部附着基岩。刮样过程发现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P744
本文编号:2647819
【图文】:
的锰相和铁相,少量分配在火山成因的碎屑相、生物成因的磷酸盐相及热液成因的不定相。Co、Ni、Mn等主要赋存于锰相,Fe等主要赋存于锰相及铁相,si、Al等主要赋存于碎屑相。因而,产生这样一个成因模式(见图1.1):大洋中,由于水体上部生物的大量死亡,在其下沉中因遗骸分解消耗大量氧而形成最低含氧带。大洋里循环的锰在该带被还原成Mn2+,并在该带下方被氧化形成絮凝状含水锰氧化物。生物遗骸分解的铁在最低含氧带之下也形成了非晶体的氧化物凝胶,加上有铝铁硅酸盐分解形成的硅胶。带有表面电荷的含水锰氧化物凝胶主要吸附海水中的钻、镍、铜、铁、铂等水合离子,而且,这种氧化物一沉淀、氧化物一海水界面上的反应就变成为自动能媒,Mn(W)的强电场及金属离子的被氧化会促进金属元素的富集。随着深度加深,方解石溶解速率增大,释放的铁形成铁氢氧化物的速率也随之加快,会影响钻、镍、铂等元素的富集。铁的氢氧化物凝胶主要吸附海水中的被、钒、铝、稀土元素
CAD15具有典型的三层构造,由L部较致密层(厚一 2.5cm)、中层疏松层(一 1.5cm)、下层致密层(亮煤层,厚一 7cm)组成。该结壳无附着基岩,但底部具有多孔状构造,并夹杂有火山玻璃等物质(图2.2)。图2.2富钻结壳CAD15外观图图2.3富钻结壳CBD12一2外观图CBDIZ一2具有双层宏观构造,上部致密层厚一 1.8cm,下层亮煤层厚一 5.5cm,但夹杂大量的土黄色物质。该结壳表层具有细晶状突起,但未见基岩,也未见核心。我们获得的该结壳并不完整,其实际厚度应大于7cm(图2.3)。CAD28为板状结壳,厚度为2.5一 4.5cm。宏观构造上明显区分为上部致密层 (I.5cm)和下部疏松层(一 2.5cm)。结壳表面有细晶状突起,表面呈灰色。一卜部疏松层夹杂土黄色物质。(图 2.4)。下部附着基岩。刮样过程发现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P7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明,张承蕙;我国南海海盆一块锰壳层的生长速度及某些地球化学特征[J];沉积学报;1983年02期
2 陈建林,高水土,马维林;东太平洋中国开辟区环境调查区的沉积物及其与环境关系[J];东海海洋;1999年03期
3 杨永亮,Masashi Kusakabe,John R.Southon;东海与黑潮海水中宇宙射线成因核素~(10)Be的研究[J];地球化学;2001年04期
4 张海生,赵鹏大,陈守余,胡光道;中太平洋海山多金属结壳的成矿特征[J];地球科学;2001年02期
5 王毅民,高玉淑,王晓红;从“地质分析’2000”国际会议看我国地质分析的未来发展[J];地球学报;2001年02期
6 潘家华,刘淑琴;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的分布、组分及元素地球化学[J];地球学报;1999年01期
7 周怀阳,武光海,杨树锋;关于对我国大洋富钴结壳进行地质经济评价工作的讨论[J];地质与勘探;2001年02期
8 武光海,周怀阳,陈汉林;大洋富钴结壳研究现状与进展[J];高校地质学报;2001年04期
9 朱节清;核探针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核技术;1997年10期
10 戴中宁,任炽刚;厚靶的PIXE定量分析[J];核物理动态;199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毅华;太平洋富钴结壳的生长与元素富集机理[D];厦门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47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4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