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对重质燃料油的吸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6 19:17
【摘要】: 近年来,海上溢油事故频繁发生,石油类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石油类污染物在海水中最主要归宿之一就是通过沉积和吸附作用进入沉积物,沉积物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和解析作用同时存在,是一种动态平衡,容易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二次污染,因此,研究石油类污染物与沉积物之间的吸附作用有利于深入了解沉积物的平衡吸附量、吸附平衡时间及吸附规律,为环境污染的研究和治理提供一些依据。 本文基于目前国内外对石油污染的研究现状,以2006年某集装箱油轮在驶入浙江省舟山市船厂时发生溢油为背景,分别进行了舟山海域和黄河口沉积物对重质燃料油的吸附研究。 本文研究了黄河口与舟山海域沉积物对重质燃料油的动态和静态吸附过程中的吸附平衡时间和平衡吸附量,重点研究了静态条件下,沉积物对重质燃料油吸附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 动态条件下,黄河口和舟山海域沉积物对重质燃料油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约为3h和2h,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072.9μg/g和1224.7μg/g。 静态条件下,黄河口与舟山海域沉积物对重质燃料油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约为36h和24h,平衡吸附量分别约为444.99μg/g和919.26μg/g;黄河口与舟山海域沉积物对重质燃料油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加,随pH值增大先降低后升高,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 静态条件下,黄河口沉积物对重质燃料油的等温吸附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规律,舟山海域沉积物对重质燃料油的等温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规律。
【图文】:
图 1-1 陆源石油来源[5]Fig 1-1.The source of oil in land environment海上石油类污染物主要分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其中人为污染是海洋污的主要来源[6],海洋污染物来源,如表 1-1。表 1-1 海洋石油的来源[6]Table.1-1.The source of oil in marine environment钻井违章排放海上石油运输开采船舶违章排放钻井泄露海洋源事故性输入船舶受损泄露突发性输入沿海地区排放大陆源大陆径流输入木材类燃烧人为来源含油天然气慢性
图 3-2 舟山海域Fig.3-2 The Zhoushan maritime area表3-1 沉积物的特性和编号Table 3-1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s and serial numbers粒径 (mm)0.154~0.3 0.074~0.154 <0.074 有机质(100目~60目) (200目~100目) (<200目) 含量编号黄河口沉积物(%)舟山沉积物(%)Ⅰ Ⅱ Ⅲ24 15 61 1.225 19 76 2.65.2 重质燃料油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55
本文编号:2651741
【图文】:
图 1-1 陆源石油来源[5]Fig 1-1.The source of oil in land environment海上石油类污染物主要分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其中人为污染是海洋污的主要来源[6],海洋污染物来源,如表 1-1。表 1-1 海洋石油的来源[6]Table.1-1.The source of oil in marine environment钻井违章排放海上石油运输开采船舶违章排放钻井泄露海洋源事故性输入船舶受损泄露突发性输入沿海地区排放大陆源大陆径流输入木材类燃烧人为来源含油天然气慢性
图 3-2 舟山海域Fig.3-2 The Zhoushan maritime area表3-1 沉积物的特性和编号Table 3-1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s and serial numbers粒径 (mm)0.154~0.3 0.074~0.154 <0.074 有机质(100目~60目) (200目~100目) (<200目) 含量编号黄河口沉积物(%)舟山沉积物(%)Ⅰ Ⅱ Ⅲ24 15 61 1.225 19 76 2.65.2 重质燃料油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燮,薛大明,赵雅芝,,杨凤林;近海沉积物二组分吸附模式与有机物的吸附[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2 张路,范成新,秦伯强,朱广伟,瞿文川,王建军;太湖宜溧河水系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J];地球化学;2003年02期
3 郑西来,李永乐,林国庆,马玉新,夏文香;土壤对可溶性油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地球科学;2003年05期
4 李静,张甲耀,夏盛林,马瑛;原油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7年04期
5 史红星,黄廷林;黄土地区土壤对石油类污染物吸附特性的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年03期
6 连会青;武强;李铎;;石油污染物在浅层孔隙介质中的吸附与迁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7 刘玉林,关健,达玉英;黄河兰州段悬浮物油吸附规律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解岳,黄廷林,王志盈,王晓昌,任磊;河流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吸附与释放规律的实验研究[J];环境工程;2000年03期
9 黄廷林,解岳,王晓昌,王志盈,杨永哲,任勇翔,张荔;延河沉积物的石油污染调查与分析[J];环境工程;2000年04期
10 夏文香;李金成;郑西来;邵景玲;孙好芬;;砂对海水中溶解油的吸附及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淑伟;模拟海水中分散油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51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5174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