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黄、东海沉积物中硫化物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736.21
【图文】:
1 文献综述1.1 沉积物中的硫的存在形态海洋是地球上硫的主要储存场所,在海洋物的形式存在,硫酸盐是地球氧化层最稳定盐的主要来源(Sievert et al., 2007)。在海洋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终被埋藏以前原以及被产甲烷菌矿化,硫酸盐还原细菌能(J rgensen, 1982),因此硫酸盐的还原是水键,也是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中有机质矿化1999; Hennkee, 1997),还是生产力丰富的海个1
本论文研究对象包括渤海、黄海、东海三个海区三个航次的柱状样沉积物。2010年4月22日到5月6日乘坐“东方红2号”科学考察船在黄渤海地区进行了调查。采样站位见图3-1。2010年6月8日到6月22日乘坐“科学3号”科学考察船在东海地区进行了调查。采样站位见图3-1。2010年9月8日到9月22日乘坐“东方红2号”科学考察船在黄渤海地区进行了调查。采样站位见图3-2。图 3-1 春季渤、黄海沉积物采样站位图
13图3-2 东海沉积物采样站位图样品利用箱式采泥器取到甲板后,插入有机玻璃管取得柱状样沉积物,N2的氛围下现场按每1cm或2cm分割,分割后的样品装入充满N2的聚乙烯塑料袋中密封,冷冻保存,并尽快测定。冷冻的样品在常温下解冻后,取2-5g湿沉积物进行AVS分析;称取0.5g湿沉积物于坩埚中,置于烘箱中,105℃下烘干至恒重(24h),测定沉积物的含水量。烘干后的沉积物置于马弗炉中,在550℃下灰化6h,冷却后称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阳,韩桂荣,张静,杨启顺;东海沉积物中锆及稀土元素的若干地球化学特征[J];科学通报;1982年22期
2 夏青;黄海及东海沉积物中铝的地球化学特征[J];海洋科学;1985年02期
3 ;东海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和海绿石的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1986年Z1期
4 陈丽蓉,徐文强,申顺喜;东海沉积物的矿物组合及其分布特征[J];科学通报;1979年15期
5 倪建宇,姚旭莹,林以安;沉积物-水界面化学参数原位现场测定技术[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2年04期
6 陈毓蔚,赵一阳,刘菊英,邱健根;东海沉积物中~(226)Ra的分布特征及近岸区沉积速率的测定[J];海洋与湖沼;1982年04期
7 陈振楼,普勇,黄荣贵,万国江;阿哈湖沉积物-水界面Fe,Mn的季节性释放特征[J];科学通报;1996年07期
8 陈振楼;贵州红枫湖沉积物-水界面Fe、Mn地球化学研究(摘要)[J];地质地球化学;1991年05期
9 许昆灿,吴丽卿,黄水龙;东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环境背景值的估算及异常站位的判别[J];台湾海峡;1982年02期
10 李粹中,王秀昌,张富元;东海沉积物粒度概率曲线的成因类型划分[J];东海海洋;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敬富;陈敬安;杨永琼;;贵州红枫湖沉积物-水界面磷酸盐分布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巧梅;刘敏;许世远;侯立军;欧冬妮;余婕;;长江口滨岸潮滩营养盐N的地球化学循环[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琳;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沉积物界面磷干湿交替分布特征及转化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林啸;典型河口区氮循环过程和影响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志建;南四湖沉积物内源污染释放规律与水质响应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赵健;长江口滨岸潮滩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鑫;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氮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邓可;我国典型近岸海域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及生物扰动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朱金山;三峡库区消落带汞的形态转化与释放特征[D];西南大学;2012年
8 姜鲁青;感潮河段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行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王伟伟;长江口潮滩营养动态与稳定同位素指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敏;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机制与重金属污染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丽;渤、黄、东海沉积物中硫化物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朱玉婷;主养草鱼池塘营养盐动态与沉积物酶活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3 延霜;水体—沉积物界面氮迁移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4 林茂;三峡库区消落区沉积物中磷和有机质分布及其相互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5 周永胜;珠江河口湿地沉积物中氮磷的赋存形态及反硝化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刘文彦;达里诺尔沉积物中硅的地球化学特征[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薛杨;辽河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徐昕照;正磷酸盐在北京市景观水体—沉积物界面上的吸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张华俊;广东省典型供水水库沉积物氮盐及重金属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王锋文;太湖沉积物物理化学性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62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62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