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2高度计有效波高提取算法研制
【学位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P731.22
【部分图文】:
3Envisat Jason-2图 1-1 各代测高卫星示意图国自 1986 年开始机载雷达高度计的研制工作。作为“八五”重点攻研究海洋局地动态过程,同时为星载海洋雷达高度计的研制提供技95 年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与长春地理研究所研制出机载飞行样机。青岛飞行试验成功,获得了海面高度和浪高数据[9,10],但脉冲压缩比率都较低。目前发射的星载高度计只有 2002 年 12 月神舟四号飞船上波遥感器,这是我国第一次进入太空的微波遥感器。多模态微波遥
在高度计系统的设计中考虑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海表面上的面积,在这个面积上测量高度计到平均海表面的距离。为了滤除海表面重力波的影响,这个足印大小应该足够大。为了解决以斜压中尺度变化为特征的第一斜压 Rossby 半径变形和使波场和风导致的海表面粗糙度(如归一化雷达散射截面0σ )在足印上是同性质的,足印大小也应该足够小。1-10km 的足印直径满足以上所有规则。足印面积能够通过脉冲持续时间来定义,在这个面积上高度计估计出到星下点平均海平面的距离。迄今为止,已发射的高度计 Seasat 天线直径为 d=1.6m,Geosat 天线直径为 d=2.1m,ERS-1 和 ERS-2 天线直径为 1.2m,T/P 天线直径为1.5m。在 T/P 轨道高度 R=1336km 上,1.5m 天线直径在海表面上对应的波束有限足印直径大约为 25km。因为发射脉冲以球面波的形式沿着远离天线的方向传播,所以短脉冲前沿到达海表面最近的点的时间不依赖于天线的方位角。只要方位角不超过天线的半波束宽度,那么脉冲高度计的距离测量就对方位角不敏感。
频率是 Ku 波段 13.9GHz、C 波段 5.3GHz,因此,与粗糙海面相互作用的机理不是中高频雷达波与海面相互作用的一阶或二阶 Bragg 散射。在小于 15°的入射角范围内,微波信号的波长(cm 级)远小于大尺度的海面波(m 级),信号的后向散射分量是近法线方向,其散射机理可视为“准镜面点散射”,即海面是由许多随机独立的平滑小面组成,高度计天线接收的信号是由天线法线方向指向的平滑小面后向散射产生的。如图 2-2,由高度计天线发出的线性调制脉冲(chirp 脉冲)以球面波形式传播到海面,首先到达海面的脉冲前沿在海面照明区域内形成一个亮点,然后整个脉冲逐渐与海面相接触,照亮区域从一个点扩大到一个圆,对应的高度计接收能量从零逐渐增大,形成一个上升沿。达到最大照亮圆后随着时间的增加,照亮区域形成圆环,并且内环和外环的半径逐渐扩大,同时圆环的面积大小不变始终等于最大的圆面积,因此,高度计接收的回波能量应该保持在最大值。但是由于是星下点接收,随着圆环半径逐渐增大时,回波波形会出现一个缓慢的下降沿。如图 2-2 所示。回波曲线如 2-3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剑;王璞;钟中;张军;;两种网格下的SWAN模式对黄渤海海浪模拟比较[J];海洋预报;2011年04期
2 郑杰;;风浪模型YW-swp在太湖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24期
3 郑崇伟;郑宇艳;陈洪春;;基于SWAN模式的近10年南海北部波浪能资源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4 史灵卫;刘和光;许可;杨双宝;徐曦煜;王磊;;地球自转对星载合成孔径高度计的影响[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年03期
5 崔成;张宁川;裴玉国;;畸形波生成、演化过程研究——波面时间过程随位置的变化[J];海洋通报;2011年04期
6 庞启秀;辛海霞;;大风浪期间淤泥质海岸实测含沙量影响因素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1年04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胥传东;基于回波模拟器的HY-2卫星雷达高度计定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0年
2 任启峰;背景误差相关结构的统计分析与Envisat ASAR海浪谱资料同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3 宋贵霆;合成孔径雷达提取海面风、浪信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4 郭衍游;东中国海区域海浪同化系统设计与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5 赵喜喜;中国海散射计风、浪算法研究及海面风场、有效波高的时空特征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6 史本伟;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光滩过渡带沉积动力过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过杰;星载散射计海浪参数提取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8 杨乐;卫星雷达高度计在中国近海及高海况下遥感反演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9 刘斌;大气—海浪耦合模式的物理基础及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裴玉国;畸形波的生成及基本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秀仲;HY-2高度计有效波高提取算法研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1年
2 张婕;风—浪要素的全球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郝轶萌;HY-2机载雷达高度计近岸波形重构及验证[D];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2011年
4 张进峰;典型海域的海浪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陈壮杰;雷达测波反演算法及系统集成设计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谢辛;利用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台湾周边海域风、浪特征[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0年
7 文武健;应用不同方法计算内陆湖泊风浪要素的比较[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武双全;东中国海波高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叶雨颖;台湾海峡风浪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徐莹;HY-2卫星高度计有效波高反演算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46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46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