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港表层沉积物中氮和磷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污染评价
发布时间:2020-10-19 22:13
象山港地区近年来海水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海水养殖基地。随着港内养殖数量的逐年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加剧,赤潮发生频率逐年上升,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沉积物作为水体中氮、磷重要的“源”与“汇”,必然对此有所响应。对该地区沉积物中氮磷的分布研究及评价势在必行。 本文测定了2005年5月和11月对象山港海区及两个主要养殖区潮间带断面表层沉积物无机氮(IN)、有机氮(ON)、总氮(TN)、无机磷(IP)、有机磷(OP)、总磷(TP)的含量,较全面的研究了氮、磷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为地方政府进行水产养殖、环境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象山港海区及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磷的含量11月份(养殖收获季节)高于5月份(苗种投放季节)。海水养殖、陆源径流输入的季节性、海洋浮游生物分布的不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是造成这一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 空间分布上,象山港海区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磷的含量在两支港内(黄墩港和铁港)要明显高于象山港主港湾内;象山港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氮、磷的含量由低潮带向高潮带逐渐递增,且位于铁港的断面A要高于位于黄墩港的断面B。两个月份的影响因素各有不同,5月份的水动力作用和海水养殖及沉积物性质对其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而11月份除水动力作用和海水养殖外,上覆水体的理化因子(温度、盐度)也对其分布有较大影响。 通过计算得到象山港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磷背景值,分别为无机氮269.76μg/g、有机氮412.52μg/g、总氮682.28μg/g、无机磷316.86μg/g、有机磷188.69μg/g、总磷557.99μg/g。利用背景值,通过单因子评价分析和海域污染综合评价模式,对象山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氮、磷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总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X55
【文章目录】:
0 前言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
0.2 研究内容
1 文献综述
1.1 沉积物中氮、磷的研究意义
1.2 沉积物中氮、磷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沉积物中氮、磷的来源
1.2.2 沉积物中氮、磷的循环及生物地球化学功能
1.2.3 近海沉积物在海洋氮、磷循环中的作用
1.2.4 沉积物中氮、磷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1.3 沉积物污染评价及氮磷污染评价研究现状与进展
1.3.1 沉积物中元素的背景值及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3.2 沉积物中氮、磷污染评价研究现状与进展
2 象山港区域环境概况
2.1 地理状况
2.2 气候特征
2.3 底质类型
2.4 水文特征
2.5 港口资源
2.6 渔业资源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调查范围
3.2 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3.3 测定方法
3.3.1 表层沉积物各要素的测定
3.3.2 水体理化因子的测定
4 象山港表层沉积物中氮、磷的分布
4.1 无机氮
4.1.1 海区
4.1.2 潮间带
4.2 有机氮
4.2.1 海区
4.2.2 潮间带
4.3 总氮
4.3.1 海区
4.3.2 潮间带
4.4 无机磷
4.4.1 海区
4.4.2 潮间带
4.5 有机磷
4.5.1 海区
4.5.2 潮间带
4.6 总磷
4.6.1 海区
4.6.2 潮间带
4.7 小结
5 象山港表层沉积物中氮、磷分布的影响因素
5.1 水动力作用的影响
5.2 海水养殖的影响
5.3 陆源径流的输入的影响
5.4 沉积物粒度及组构的影响
5.4.1 潮间带沉积物
5.4.2 海区沉积物
5.5 沉积物含水率的影响
5.6 上覆水体各理化因子的影响
5.6.1 水温
5.6.2 盐度
5.6.3 溶解氧
5.6.4. pH 值
5.7 有机质的影响及氮、磷来源分析
5.8 讨论
5.8.1 潮间带断面氮、磷含量变化的讨论
5.8.2 海区表层沉积物氮、磷含量变化的讨论
5.9 小结
6 象山港表层沉积物中氮、磷背景值的计算及环境评价
6.1 环境背景值
6.2 数据的分布性态检验
6.3 环境背景值的计算
6.4 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
6.4.1 单因子指数评价
6.4.2 海域污染程度综合评价
6.5 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47786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X55
【文章目录】:
0 前言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
0.2 研究内容
1 文献综述
1.1 沉积物中氮、磷的研究意义
1.2 沉积物中氮、磷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沉积物中氮、磷的来源
1.2.2 沉积物中氮、磷的循环及生物地球化学功能
1.2.3 近海沉积物在海洋氮、磷循环中的作用
1.2.4 沉积物中氮、磷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1.3 沉积物污染评价及氮磷污染评价研究现状与进展
1.3.1 沉积物中元素的背景值及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3.2 沉积物中氮、磷污染评价研究现状与进展
2 象山港区域环境概况
2.1 地理状况
2.2 气候特征
2.3 底质类型
2.4 水文特征
2.5 港口资源
2.6 渔业资源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调查范围
3.2 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3.3 测定方法
3.3.1 表层沉积物各要素的测定
3.3.2 水体理化因子的测定
4 象山港表层沉积物中氮、磷的分布
4.1 无机氮
4.1.1 海区
4.1.2 潮间带
4.2 有机氮
4.2.1 海区
4.2.2 潮间带
4.3 总氮
4.3.1 海区
4.3.2 潮间带
4.4 无机磷
4.4.1 海区
4.4.2 潮间带
4.5 有机磷
4.5.1 海区
4.5.2 潮间带
4.6 总磷
4.6.1 海区
4.6.2 潮间带
4.7 小结
5 象山港表层沉积物中氮、磷分布的影响因素
5.1 水动力作用的影响
5.2 海水养殖的影响
5.3 陆源径流的输入的影响
5.4 沉积物粒度及组构的影响
5.4.1 潮间带沉积物
5.4.2 海区沉积物
5.5 沉积物含水率的影响
5.6 上覆水体各理化因子的影响
5.6.1 水温
5.6.2 盐度
5.6.3 溶解氧
5.6.4. pH 值
5.7 有机质的影响及氮、磷来源分析
5.8 讨论
5.8.1 潮间带断面氮、磷含量变化的讨论
5.8.2 海区表层沉积物氮、磷含量变化的讨论
5.9 小结
6 象山港表层沉积物中氮、磷背景值的计算及环境评价
6.1 环境背景值
6.2 数据的分布性态检验
6.3 环境背景值的计算
6.4 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
6.4.1 单因子指数评价
6.4.2 海域污染程度综合评价
6.5 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海丽;杨季芳;陈吉刚;石刚德;冯辉强;;象山港海域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贺志鹏;南黄海重金属的演变特征及控制因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实;粤闽典型海水养殖区沉积物氮磷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马玉艳;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健康评价方法及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47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47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