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海洋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0 05:26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潜在的能源资源。只有将这种具有巨大资源潜能的能源开采出来,才可以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因此目前各国研究者根据水合物亚稳定特性和水合物分布模式,提出了四种开采技术,普遍认为降压法和热激发法是可行的开采技术。由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环境复杂,钻探技术要求高,耗资巨大,因此需要谨慎对待试开采。在实验室内对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和热激发两种开采技术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各种开采技术的适用条件、技术参数及优缺点,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际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无疑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利用自行研发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实验装置,在两种沉积物体系中: 0.18-0.35mm天然砂+0.03%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高纯甲烷,南海沉积物样品+0.03%SDS溶液+高纯甲烷,在模拟真实海底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水合物生成及采用降压法、电加热法、注热水法开采实验。实验中首次将TDR技术应用到水合物开采实验研究中,实现了实时监测水合物饱和度在水合物生成和分解过程中的变化,对实验规律的掌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各种条件的试验,确定了实验方案,详细地分析了每轮次水合物生成和分解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和认识。 在一定粒径的石英砂中生成水合物,得出了水合物在沉积物中的生成顺序:垂直方向上从沉积物上层至中下层逐步生成,水平方向上由沉积物外侧向内部逐渐生成。建立了基于水合物饱和度参数的水合物生成速率公式:dS_H/dt=k_(fx)S_H~(n~*),可以求得某条件下水合物生成时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 观察到降压法开采水合物的分解规律,分解过程可分为快速分解、缓慢分解和分解结束三个阶段;水合物在沉积物中的分解顺序为由上至下、由外及里。研究了影响降压开采水合物的因素及规律,降压幅度对水合物分解过程起主导作用;环境温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沉积物体系压力降至设置的分解压力后;初始饱和度对水合物分解速率有很大影响,并不是饱和度越小水合物分解速率越快,因为不同水合物饱和度范围,影响水合物分解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建立了水合物分解速率方程:dS_H/dt=k_(fx)S_H~(n~*),并得出了不同分解条件下的分 解速率常数和分解反应级数,水合物降压分解实验反应级数通常为1或0。建立了降压法开采水合物分解速率常数与影响分解速率各因素之间(降压幅度、环境温度、水合物初始饱和度)的关系。 得出了电加热法开采水合物分解规律,分为:加热棒升温、初始分解,沉积物体系升温和水合物大量分解三个阶段。通过对实验能量效率和热效率的计算表明,采用电加热法分解水合物,升温过程缓慢,水合物分解时间长,能量利用率较低,成本较高。 得到了注热水法逐层开采水合物的分解规律和不同影响因素对注水开采速率的影响。实验过程中通过从下到上依次改变出气(水)阀门,实现了水合物从底层、中层至上层逐层分解。在水合物饱和度相同条件下,升高注水温度,加快分解速度;注入热水流速越大,分解越快。注水速度对水合物分解速率起主导作用。对注热水开采水合物进行能量分析,注水速度越大能量效率η和热效率δ越高。 在南海沉积物样品中进行了水合物生成和降压开采实验,采用温度震荡法和增大气体与沉积物接触表面积能促进南海沉积物样品中水合物生成,得到了饱和度为27%的水合物样品。在降压开采过程中,得出设定分解压力为2MPa,初始温度为3℃左右时,水合物分解速率常数为K_(ds)=0.71,分解为0级反应,说明降压法适合与本实验沉积物性质相同的南海含水合物沉积物层中水合物的开采。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P744.4
【部分图文】:

分子式,概念图,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室


1.1.1 天然气水合物概念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s,简称NGH)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由天然气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类冰状可燃固态物质,又称可燃冰(图1-1),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水合物,其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90%),因此又称为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s)[1]。水合物是一种笼型结晶化合物,水分子(主体分子)在氢键作用下形成“笼”,气体分子(客体分子)充填在水分子结晶构架的空穴中,两者在低温和一定压力下通过范德华力稳定结合,分子式可表示为M·nH2O,M为“客”气体分子

区域图,永冻土,天然气水合物,压力条件


[37]。根据对以上条件的分析和探测,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高纬度陆地(冻土带)和海底(图1-3)[1,4,38,39]。据统计,90%海域均含有天然气水合物(图1-4),分布于各大洋边缘海域的陆坡、陆隆以及盆地与部分内陆海,在特殊环境中,则可以在海底表面富集[1,4]。这些区域沉积物发育,有机质丰富,烃类气体(甲烷)来源充足,为形成天然气水合物提供有利条件[40]。图1-3 海底和永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存在的温度、压力条件[36,39]据资料显示,海洋中,30%以上的海洋中存在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其资源量为陆地的100倍以上。至今

分布图,天然气水合物


[26-29]。图1-4 世界范围内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图(改自 Kvenvolden等,1999)[42]标准条件下,一体积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可以得到160-180体积甲烷(CH4)气体[43,44]。天然气水合物中包含的天然气气体量取决于以下因素:水合物储层厚度、分布面积以及水合物饱和度、孔隙度与水合指数[45]。因为各研究者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尤其是采用的参数(沉积物孔隙度、天然气水合物密度与面积等)各异,因此所得到的天然气水合物所含甲烷资源量的结果差异悬殊,但是所有数据都证明了天然气水合物具有极大的资源潜力,并且海域中所含资源量要远远大于陆地[44-47]。目前各国科学家较为一致的评价世界范围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为2×1016m3,其有机碳约为全球有机碳的53.3%,说明水合物蕴藏总碳量为现有化石燃料的2倍[46-47]。1.1.3 环境效应海洋矿产资源是一柄“双刃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庆焕;天然气水合物——未来的新能源[J];中国工程科学;2000年11期

2 王家豪;庞雄;王存武;何敏;连世勇;;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带的发现及识别[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栾锡武;赵克斌;孙冬胜;岳保静;;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以马利克钻井为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4期

4 黄犊子;樊栓狮;梁德青;冯自平;;水合物合成及导热系数测定[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5期

5 史斗,郑军卫;世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开发现状和前景[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4期

6 于兴河,张志杰,苏新,陈芳,李杨;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沉积成藏条件初探及其分布[J];地学前缘;2004年01期

7 付少英;烃类成因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控制[J];地学前缘;2005年03期

8 林微,陈光进;气体水合物分解动力学研究现状[J];过程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9 业渝光,张剑,刁少波,刘昌龄,任思鸿,隋卫东;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技术[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3年01期

10 沙志彬,杨木壮,梁劲;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的沉积控制因素[J];海洋地质动态;2003年06期



本文编号:2848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48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3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