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辐射强迫背景下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变化分析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P732;P731
【部分图文】:
不同辐射强迫背景下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变化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2 研究背景1.2.1 MOC 定义MOC 指包括风生流在内的大西洋子午向翻转流,是大西洋海盆尺度的循环,包括海水表层的极向输运、高纬度海水沉降和向着赤道方向返回的深层流。与子午向热盐环流(THC,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相比 MOC 增加了风生流部分,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尽管 MOC 与 THC 包含不同的内容,但一般情况下可以通用。MOC 通过在不同纬度间的循环流动,将低纬地区盈余的热量向大西洋各个纬度输运,对大西洋子午向的热量输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强烈影响着欧洲气候的变化。
不同辐射强迫背景下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变化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从南到北热输送皆为正值。这充分显示了大西洋子午向热量输送在全球子午向热量输送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大气环流的作用,降水在全球分布不均匀,高纬地区受温度影响蒸发小,而降水多,淡水通量为正,低纬地区除热带辐合带(ITCZ,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Zone)外蒸发强烈而降水小,淡水通量为负,因此决定了低纬地区海水高温高盐,高纬地区海水低温低盐的特性。
为 Rcp26、Rcp45、Rcp6 和 Rcp85),对应数字值,单位为 W/m2,时间长度为 2006 年-2100情景、Rcp45 为中强度强迫辐射情景、Rcp85 情景 Rcps 不仅能够提供更加真实且可操作性影响评估提供方便直观的数据支持。为研究更对应设立四组延伸浓度路径(Ecps,Extend度为 2101 年-2300 年,是 Rcps 情景的延伸部 Rcp 情景。另外,以历史辐射强迫数据资料850 年-2005 年的海洋大气数据资料,这段时间(Historical)情景,下文简称 His 情景。在本 排放情景特别报告中设计的辐射强迫浓度变图 1-3 中,2005 以前的蓝线代表实测和替代辐射强迫值。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喜红,石广玉,马晓燕;东亚地区对流层人为硫酸盐辐射强迫及其温度响应[J];大气科学;2002年06期
2 马晓燕,石广玉,郭裕福,王喜红;温室气体和硫酸盐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作用[J];气象学报;2005年01期
3 李晓东,王绍武,黄建平;火山活动对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1994年01期
4 钱云,符淙斌,胡荣明,王自发;工业SO_2排放对东亚和我国温度变化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6年02期
5 毕鸣,王绍武,李晓东;13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模拟[J];第四纪研究;1997年01期
6 胡荣明,石广玉;中国地区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及其气候响应试验[J];大气科学;1998年06期
7 王体健,丁爱军,张明,张艳;我国西北地区沙漠改良可能引起的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8 马晓燕,石广玉,郭裕福,张立盛;硫酸盐气溶胶辐射强迫的数值模拟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4年03期
9 任仁;温室气体及其全球增暖潜势[J];大学化学;1996年05期
10 张华;王志立;;黑碳气溶胶气候效应的研究进展[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婧;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气溶胶辐射强迫效应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刘洪伟;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的结构特征与变异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3 柳晶;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及辐射强迫的卫星遥感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4 邓学良;卫星遥感中国海域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其辐射强迫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5 陈勇航;利用卫星反演资料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王志立;典型种类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的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刁一娜;Ⅰ.新的阻塞指数及其应用研究 Ⅱ.时间变化的气象及流场开边界条件强迫下黄渤东海流场演变的研究的初步工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晓媛;东太平洋海隆13°N和大西洋Logatchev热液区附近热液柱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9 吴尧;澳门近代晚期建筑转型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10 林燕芬;大气气溶胶对能见度、云和降雨的影响机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菁楠;不同辐射强迫背景下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变化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姚明桃;辐射强迫对中亚热带三种典型树种幼苗生理生态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3 曲道春;氮沉降和辐射强迫对香樟和青冈幼苗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4 张虹娇;强外辐射强迫异常下的气候敏感性及反馈过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5 于胜民;青藏高原地区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辐射强迫与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1年
6 刘玉芝;大气二氧化碳的辐射强迫及其温室效应的饱和度[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7 张若玉;长寿命温室气体CH_4、N_2O的辐射强迫和全球增温潜能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8 洪霞;亚热带典型植物幼苗对辐射强迫的高光谱响应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9 马井会;黑碳和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全球辐射强迫的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10 张靖;中国地区黑碳和硫酸盐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及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4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74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