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单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水动力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9 10:44
   波浪能以其储量大、无污染、可重复开发利用的优点,成为国内外海洋能开发利用研究的热点。深入研究开发适合我国特定海域的波浪能转换装置,对解决我国部分区域的用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单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是基于海洋结构物垂荡运动设计而成,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转换效率较高、可靠度好等优点。本文以浮子式波能发电装置的工程应用研究为背景,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整个波能发电系统进行研究。 本文在介绍微幅波理论,分析波浪运动特性、波浪能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下几个部分的研究工作。 (1)水动力计算分析:波能发电装置是利用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获取波浪能而工作的,对波能采集装置的形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计算,推导出常见形状的采集装置所受垂向波浪激励力。在此基础上,对筛选出圆柱体的变形体——圆台形浮体、倒圆台形浮体与垂直放置圆柱体的水动力性能进行数值计算与分析。将数值计算得到的波激力与空载模型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数值计算结果合理。 (2)模型试验:设计了一种基于浮体垂荡运动的波能发电装置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储能环节、控制环节、液压管路系统以及液压缸、液压马达、发电机之间匹配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规则波下的实验,主要研究入射波波高、频率和浮体初始吃水深度等因素变化对波能发电装置的水动力性能的影响,进而研究这些因素变化与发电功率之间的变化关系。 (3)实验结果对比与分析:针对四种波高情况、四种波频工况下的波能转换量和波能转换效率给予结果对比和分析,得出结论:1)本装置波能发电量随着入射波波高的增加而增大;2)在装置固有频率附近,装置易发生共振现象,波能发电量最大;3)波能转换效率变化趋势比较复杂,对于本装置在入射波波高为0.36m,波频为0.4hz时,波能转换效率最大为22%。 本文综合运用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影响装置发电量和转换效率的主要因素——浮体初始吃水深度、入射波波高、入射波频率,给出了装置波能转换效率最优的入射波要素;为实际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依据。
【学位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TM612;P743.2;U661.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波浪能发电装置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国外典型的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1.2.2 国内外波能发电装置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思路与设计流程
第2章 波浪理论及浮子式波浪能发电原理
    2.1 微幅波理论
        2.1.1 微幅波理论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
        2.1.2 微幅波理论解
        2.1.3 微幅波波浪的运动特性
    2.2 波浪能
        2.2.1 微幅波的波浪能
        2.2.2 微幅波的波流能
    2.3 浮子式波浪能发电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波能采集装置——浮子的设计
    3.1 弗汝德一克雷洛夫( 简称 FK)假定法
    3.2 常见浮体的波浪力
        3.2.1 长方体上的波浪力
        3.2.2 圆球状浮体上的波浪力
        3.2.3 水平放置圆柱浮体上的波浪力
        3.2.4 垂直放置圆柱形浮体上的波浪力
    3.3 常见形状浮子所受垂向波浪力的数值计算
    3.4 浮子形状的优选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波能采集装置的水动力数值分析
    4.1 水动力系数理论分析
    4.2 线性波浪激励下的运动方程
    4.3 水动力分析模型
        4.3.1 湿表面模型
        4.3.2 质量分布
        4.3.3 结构模型
    4.4 浪向角和入射波频率的设计
    4.5 波能采集浮筒的水动力系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设计
    5.1 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5.1.1 波浪能发电装置的组成
        5.1.2 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关键环节的设计
    5.2 模型试验设计实物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波能发电装置的水动力性能实验研究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条件与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6.2.1 实验条件
        6.2.2 数值采集分析系统
    6.3 实验室模型试验的布置与设计
        6.3.1 模型试验布置
        6.3.2 实验步骤
    6.4 数值模拟方法的模型试验验证
    6.5 实验结果与分析
        6.5.1 波能采集浮筒所受垂向波浪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6.5.2 波能采集浮筒垂荡运动位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6.5.3 波能采集浮筒垂荡运动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6.6 波能发电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6.6.1 俘获宽度比
        6.6.2 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盛松伟;游亚戈;马玉久;;一种波浪能实验装置水动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J];海洋工程;2006年03期

2 余志,蒋念东,游亚戈;大万山岸式振荡水柱波力电站的输出功率[J];海洋工程;1996年02期

3 郑永红,邓幼俊,游亚戈,沈永明;状态空间模型在海洋波能转换系统中的应用 Ⅰ.数值模拟方法改进[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3年06期

4 苏永玲,谢晶,葛茂泉;振荡浮子式波浪能转换装置研究[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俞聿修;布氏谱公式的探讨[J];水运工程;1986年03期

6 余志;;波动理论在海洋波浪能利用中的应用[J];自然杂志;1987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伟;三体船波浪诱导运动及载荷的数值预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王凌宇;海洋浮子式波浪发电装置结构设计及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6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76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1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