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黄海沉积物中磷的形态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X55
【文章目录】:
独创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 要
Abstract
0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海洋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1.1.1 沉积物中磷的来源
1.1.2 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分布研究
1.2 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分析方法研究及其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目的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和试剂
2.2 沉积物中磷的测定方法
2.3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2.4 实验条件的选择
2.4.1 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
2.4.2 液固比的选择
2.4.3 灼烧温度和灼烧时间的选择
2.4.4 适宜的酸度范围
2.4.5 提取液体积和提取器皿的选择
2.4.6 离心参数和提取时间的选择
2.4.7 方法回收率
2.5 小结
3、结果与讨论
3.1 胶州湾沉积物中磷的形态研究
3.1.1 胶州湾概况
3.1.2 胶州湾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分布
3.1.3 小结
3.2 黄海沉积物中磷的形态研究
3.2.1 黄海概况
3.2.2 黄海沉积物中磷的形态研究
3.2.2.1 黄海冷水团活动区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分布
3.2.2.2 黄海西南部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分布
3.2.3 小结
3.3 东海沉积物中磷的形态研究
3.3.1 东海概况
3.3.2 东海沉积物中磷的形态研究
3.3.2.1 长江口附近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分布
3.3.2.2 东海中部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分布
3.3.2.3 黑潮活动区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分布
3.3.2.4 浙江近岸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分布
3.3.3 小结
3.4 不同站位间沉积物中磷的对比
4、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附: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磊;刘昌岭;李淑霞;业渝光;张剑;;含水合物沉积物力学性质及影响因素[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6期
2 王飞;范福东;张志;郭博书;;内蒙古段黄河上游表层沉积物磷的形态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1期
3 刘亮;张俊海;胡莹莹;霍城;王菊英;;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估[J];海洋环境科学;2011年04期
4 张玉芬;李长安;康春国;严玲琴;邵磊;张勇;;江汉平原主要河流沉积物磁学特征及其与物源区表壳岩性的响应[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曹源;仇雁翎;杨晓红;李力;朱志良;赵建夫;程炳宏;陈江;张海燕;姚玉鑫;;南太湖区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化合物及重金属污染现状[J];湖泊科学;2011年04期
6 董超;吴建政;朱龙海;胡日军;张伟;;登州浅滩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8期
7 易文利;王圣瑞;万红莲;杨苏文;金相灿;;外加碳源及沉水植物狐尾藻对上覆水中各形态磷浓度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8期
8 李世广;胡欣欣;唐亚;黄成敏;;九寨沟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山地学报;2011年04期
9 姚文松;庄婉娥;林芳;汪厦霞;弓振斌;;河口及近岸沉积物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张雷;秦延文;贾静;王鸣宇;;三峡入库河流澎溪河回水区消落带与岸边土壤磷形态及其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清辉;浅水湖泊内源磷释放及其生物有效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5年
2 安文超;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口沉积物的污染特征及磷吸附释放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刘景春;福建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陈宇云;钱塘江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时空分布、污染来源及生物有效性[D];浙江大学;2008年
5 易文利;有机质对磷素在沉积物—水—沉水植物间迁移转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鲍佳;典型水体沉积物与点源周边环境的全氟烷酸类化合物污染现状及趋势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杨学云;长期施肥条件下塿土磷素累积与淋失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8 李友训;胶州湾和东太平洋海隆(~13°N)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9 王淑芳;深海热液口硫化物及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宋付朋;长期施磷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其有效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黎莉;鄱阳湖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吸附释放特征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曹文卿;东、黄海沉积物中磷的形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3 王琦;浅水湖泊沉积物磷释放的生物学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司靖宇;金汞齐微电极的研制及其在测量海洋沉积物间隙水中DO、Mn~(2+)和Fe~(2+)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5 吕伟香;东、黄海沉积物中生物硅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宫敏娜;黄河及河口颗粒物中正构烷烃与多环芳烃的分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杜显元;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羟基磷灰石固定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尹丽;饶河口沉积物对铜吸附与释放特性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周召千;东海沉积物中氮的形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王天宇;30米天然气水合物保真采样器的设计[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6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76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