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质粉土物理力学特性及其对钙质砂强度的弱化机理研究
【学位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75
【部分图文】:
表2-1約质粉土和陆源粉土矿物成分对比??Table?2-1?Mineral?composition?comparation?between?calcareous?and?terrigenous?silt??粉土名称?主要矿物质成分??耗质粉土?文石、高镁方解石??黄河三角洲粉土【59]?石英、长石、方解石、伊利石、绿泥石??钱塘江冲海积粉土[63】?石英、微长石、正长石、伊利石、绿泥石??河北大广线高速公路沿线粉土【84】?石英、长石、方解石、云母、蒙脱石??11??
2.2.2微观结构分析??为分析钙质粉土的微观形貌特征,本文采用由美国FEI公司生产的Qimnta2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钙质粉土样品进行电镜扫描试验。图2-3为钙质粉土与钙质粗砂的颗粒??轮廓对比图。可以发现,钙质粗砂颗粒表面棱角丰富,棱角度高且孔隙发育明显,钙质??粉土颗粒较细,棱角特征不明显。??图2-4显示的是陆源粉土与钙质粉土在放大1000倍以及2000倍下的SEM照片。??陆源粉土经过漫长的流水冲刷、运移沉积作用后,其颗粒表面棱角度低、磨圆度高且形??状轮廓较规则,片状颗粒较多。钙质粉土由于其特殊的海洋沉积环境,受海水溶蚀作用??其颗粒表面不平整,存在明显的剥落。颗粒表面棱角度高,且轮廓不规则。从整体上看,??其颗粒粒度不均匀,形状较不规则,相对陆源粉土而言,比较容易压实。电镜扫描下的??粉土微观结构如图2-5所示。在放大倍数较低的情况下,钙质粉土是由大小不一的粒团??组合而成
國圓??陆源粉土(放大2000倍)?钙质粉土(放大2000倍)??图2-4:钙质粉土与陆源粉土微观形貌对比(姚占勇[85],?2006)??Fig.2-4?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ic?pictures?comparation?between?calcareous?and?terrigenous?silt??画画??(a)?X100?倍?(b)?X800?倍??图2-5粉土微观结构??Fig.2-5?Micro-structure?of?calcareous?silt??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明杰;沈靠山;朱俊高;钱彬;;土压力盒测粗粒土K_0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26期
2 潘建平;王宇鸽;宋应潞;;细粒含量对高应力尾砂不排水剪切强度特性的影响[J];金属矿山;2015年09期
3 秦月;孟庆山;汪稔;朱长歧;;钙质砂地基单桩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5年06期
4 乔兰;屈春来;崔明;;细粒含量对尾矿工程性质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15年04期
5 张家铭;邵晓泉;王霄龙;胡舫瑞;左鸿鹏;;沉桩过程中钙质砂颗粒破碎特性模拟研究[J];岩土力学;2015年01期
6 杨秀娟;侯天顺;;黄河三角洲新近沉积土动力学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3年12期
7 崔新壮;;交通荷载作用下黄河三角洲低液限粉土地基累积沉降规律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8 朱志铎;彭宇一;张文超;魏仁杰;;高等级公路粉土路基毛细水处治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9 刘清秉;项伟;M.Budhu;崔德山;;砂土颗粒形状量化及其对力学指标的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S1期
10 徐东升;汪稔;孟庆山;王志兵;杨超;;黄河三角洲粉土原位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迎晓;钱塘江冲海积粉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江浩;钙质砂中桩基工程承载性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3 徐学勇;饱和钙质砂爆炸响应动力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4 胡波;三轴条件下钙质砂颗粒破碎力学性质与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朱建群;含细粒砂土的强度特征与稳态性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6 谭峰屹;钙质砂声发射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7 虞海珍;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钙质砂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姚占勇;黄河冲淤积平原土的工程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李建国;波浪荷载作用下饱和钙质砂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年
10 张家铭;钙质砂基本力学性质及颗粒破碎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岚;颗粒形状特征的表征及对砂土剪切模量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2 翁贻令;钙质土的抗剪强度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3 贾瑞雨;基于行车舒适性的高速公路沉降评价和扩建纵面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徐东升;黄河三角洲粉土的力学特性及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5 王跃新;原状与重塑粉土静力三轴试验的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田湖南;非饱和砂土工程性状的细粒效应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7 罗会;低液限粉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D];石家庄铁道学院;2009年
8 张文峰;成样方法对南通饱和粉砂变形及强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陈海洋;钙质砂的内孔隙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年
10 朱学雷;成都绕城高速公路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78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78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