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旋转电磁场对NaCl溶液活度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1 22:57
   水是地球上维持生态平衡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淡水资源短缺形势的日趋严峻,海水淡化成为解决淡水紧缺的重要战略途径。旋转电磁场会影响离子的活度,而离子的活度又影响离子的电迁移率,所以将旋转电磁场和电场协同作用于海水可能会对电吸附脱盐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主要以NaCl溶液为研究对象,研究旋转电磁场对NaCl溶液活度影响及其机理。 首先,对磁场影响水及水溶液理化性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简介了传统的电磁场水处理设备;与传统的设备不同,旋转电磁热机将旋转电磁场和热耦合,并带动水媒质一起旋转,而且还可以进行循环水处理。然后介绍了其结构及工作原理;综述了与本文相关的活度系数计算模型。 其次,介绍了旋转电磁发生装置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建立了旋转电磁发生装置的磁路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作用于水媒质处磁场的因素,为该装置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建立了旋转电磁发生装置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详细分析了水隙、槽部以及铜管内的磁场;对旋转电磁发生装置的热功率进行了计算,为今后的电磁热耦合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做了铺垫。 再次,分析了影响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因素,进而利用电导率和活度的联系建立了适用于NaCl溶液活度系数的模型;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变化宏观上反映吉布斯自由能的改变,微观上表明离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所以分析了磁场对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运动状态和能量的影响。最后从微观和宏观上分析了旋转电磁场对NaCl溶液活度的影响机理。 最后,研究旋转电磁场对NaCl溶液电导率的影响时,采用三种磁处理法进行对比实验研究,通过电导率计算了磁处理前后NaCl溶液的活度系数,并结合影响机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磁处理时间相同时,恒定磁场循环流动磁处理比静置磁处理效果明显,旋转电磁场循环流动磁处理比恒定磁场循环流动磁处理效果明显。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P747
【部分图文】:

构造图,静电水处理器,构造图,电磁热


of high-frequency electrostatic[39]图1-3 静电水处理器构造图[39]Fig.1-3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of electrostatic[39]1.4 旋转电磁热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传统的电磁场水处理设备不同,以旋转电机温升反问题提出的旋转电磁热机[5],它将电、磁、热系统和以水为媒质的热交换系统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利用磁滞、涡流和二次感应电流综合加热。水媒质完全处于交变电磁场中,除获得热能外,磁场还会对水产生磁化及软化的效果。在旋转电磁热机中水媒质流经热机时将处于其产生的旋转磁场中,虽然其磁场较低(一般几百高斯到上千高斯),但是由于水一直处于循环磁化的状态下,水媒质性质

构造图,水处理器,构造图,电磁热


通过阳极和壳体之间的环状空间而被处理。静电水处理器采用高压直流电源,又称高压发生器。电子水处理器则采用低压直流电源。图1-1 内磁水处理器构造图[39]图1-2 高频电子水处理器构造图[39]Fig.1-1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Fig.1-2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of internal magnet[39]of high-frequency electrostatic[39]图1-3 静电水处理器构造图[39]Fig.1-3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of electrostatic[39]1.4 旋转电磁热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传统的电磁场水处理设备不同,以旋转电机温升反问题提出的旋转电磁热机[5],它将电、磁、热系统和以水为媒质的热交换系统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利用磁滞、涡流和二次感应电流综合加热。水媒质完全处于交变电磁场中,除获得热能外,磁场还会对水产生磁化及软化的效果。在旋转电磁热机中水媒质流经热机时将处于其产生的旋转磁场中,虽然其磁场较低(一般几百高斯到上千高斯),但是由于水一直处于循环磁化的状态下,水媒质性质

构造图,水处理器,高频电子,构造图


图1-1 内磁水处理器构造图[39]图1-2 高频电子水处理器构造图[39]Fig.1-1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Fig.1-2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of internal magnet[39]of high-frequency electrostatic[39]图1-3 静电水处理器构造图[39]Fig.1-3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of electrostatic[39]1.4 旋转电磁热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传统的电磁场水处理设备不同,以旋转电机温升反问题提出的旋转电磁热机[5],它将电、磁、热系统和以水为媒质的热交换系统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利用磁滞、涡流和二次感应电流综合加热。水媒质完全处于交变电磁场中,除获得热能外,磁场还会对水产生磁化及软化的效果。在旋转电磁热机中水媒质流经热机时将处于其产生的旋转磁场中,虽然其磁场较低(一般几百高斯到上千高斯),但是由于水一直处于循环磁化的状态下,水媒质性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福安;;现行活度系数计算方程的局限性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1988年01期

2 杨家振;梁春余;初明晨;袁宏冰;施琪;;多组分电解质溶液热力学 Ⅳ.5-45℃ HCl+CoCl_2+H_2O体系中HCl的活度系数[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3 余进;李永康;;过饱和度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4 任丽慧;傅式洲;魏西莲;;电导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稀溶液的活度系数[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游效曾;傅献彩;郑怡然;俞文福;胡志昂;杨民杰;;四元体系HCl-MeCl_m-MeCl_n-H_2O中盐酸的活度系数Ⅰ.HCl-KCl-NaCl-H_2O及HCl-KCl-LiCl-H_2O体系[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3年04期

6 初明晨;梁春余;杨家振;关在汉;张丽明;孙永康;;多组分电解质溶液热力学 Ⅱ.HCl+CoCl_2+H_2O体系,298.15K[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7 王金本;戴明;赵建萍;;汽液平衡法研究氨基乙酸在水溶剂中的活度系数[J];河南科学;1990年01期

8 张心宽,白同春,卢雁,卢锦梭;有机溶质在含酰胺溶液中的活度系数(298.15K)[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9 邹元爔;;PbO—BiO_(1.5)熔体中的活度[J];科学通报;1964年01期

10 初明晨;杨家振;梁春余;李秀萍;孙本山;;多组分电解质溶液热力学 Ⅲ.5—45℃ HCl+NiCl_2+H_2O体系中HCl的活度系数[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俊;渗透系数和活度系数的等压法测定及其在铝酸钠溶液体系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3年

2 金文中;K417高温合金真空熔铸凝固过程的电磁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丁皓;基于分子模拟的高温高压水溶液热力学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4 刘志刚;多晶硅太阳电池新腐蚀液的研究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5 董红;醇、酯二元混合体系的过量焓的测定、关联和理论计算[D];浙江大学;2007年

6 杨天宇;高温带压下PTA相关体系密度和汽液相平衡的测定及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李德栋;气—水—盐—矿体系相平衡耦合化学平衡及其在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数值模拟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年

8 宣爱国;碳酸二苯酯相关合成体系高压相平衡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崔晓龙;新型吸收制冷工质相平衡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冯嵬;聚合物溶液汽液相平衡测定及状态方程开发[D];北京化工大学;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娴;高温高压碱土金属溶液活度系数新模型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2 孟芸;氧化铝生产热力学数据库的优化与完善[D];中南大学;2004年

3 宋艳杰;热力学性质的量子化学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4 杨刚;炼油厂含硫污水汽提塔的模拟与优化[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5 马晶晶;咪唑类离子液体选择性电极的制备及其活度系数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田海滨;含锂、硼的水盐体系LiCI—Li_2B_4O_7—H_2O、MgB_4O_7—H_2O 298.15K下的热力学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00年

7 Zakariya R. Abusen (加卡利亚);含离子液体多组分体系汽液相平衡的测定和关联[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8 苑宏刚;脉冲电场对KCl溶液活度影响规律研究[D];辽宁工学院;2007年

9 邱钰文;气体水合物相平衡机理及分离技术[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10 秦峰;SiC纤维增强Ti基复合材料界面反应热力学与微观组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79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79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f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