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东北部近岸海区全新世楔形沉积体沉积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8 22:51
在山东半岛近岸海区存在一个在近岸处厚度超过40 m、向岸外变薄的楔形沉积体,被称之为“山东泥楔”。它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就引起了地学界的关注,但对其成因和形成时代一直众说纷纭,未有定论。本文通过对山东半岛东北部近岸海区近年来测量的1800 km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和2个70 m深的全取心钻孔的研究,揭示了这一楔形沉积体的沉积特征、年龄和发育历史。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对浅地层剖面进行了地层划分,2)对两个钻孔的岩心进行了岩性描述、粒度分析、28个样品的AMS14C测年、有孔虫和介形虫的鉴定以及矿物组分分析,3)在此基础上,结合全新世全球海平面变化特征,探讨了楔形沉积体的沉积过程、影响因素及其与全新世海平面变化的关系。浅地层剖面的研究表明,楔形沉积体由三个单元构成,从下到上依次为SU3、SU2和SU1,最大厚度达到40 m。SU3表现为退积-加积型的反射特征,内部反射层近似水平,沉积厚度不超过2-3m,以一个明显的侵蚀面与下伏地层分隔开。SU2表现为大多数向海进积的反射特征,内部反射层的倾角大多小于0.5°,近岸沉积厚度达到35m,其底界面是侵蚀面。SU1显示加...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 要
Abstract
0、前言
0.1 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0.2 山东半岛近岸海区楔形沉积体研究现状
0.3 论文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0.3.1 选题依据
0.3.2 研究内容
1、区域地质概况
1.1 研究区概况
1.2 海洋学背景
1.3 全新世黄河变迁与三角洲的演变
2、调查研究方法
2.1 浅地层剖面测量
2.2 全取心钻孔的施工
2.3 沉积物粒度分析
2.4 微体古生物鉴定
2.5 碎屑矿物与黏土矿物分析
14C 测年"> 2.6 AMS14C 测年
3、地层结构、沉积相与矿物组分
3.1 地震地层学
3.2.N YS-101 孔上部沉积单元的划分、沉积相分析及其年代学
3.2.1 DU4(15.1-18m)
3.2.2 DU3(13.9-14.21m)
3.2.3 DU2(4.93-13.9m)
3.2.4 DU1(0-4.93m)
3.3 NYS-101 孔与NYS-102 孔上部沉积单元对比
3.4 NYS-101 孔上部沉积物矿物组分分析
4、沉积演化历史
4.1 沉积年龄与沉积速率
4.2 沉积历史分析
4.2.1 冰后期早期(13-11.6 cal kyr BP)
4.2.2 11.6-9.6 cal kyr BP
4.2.3 9.6-6.5 cal kyr BP
4.2.4 6.5 cal kyr BP-至今
4.3 楔形沉积体的成因讨论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渤海海岸带14C数据集(Ⅰ)[J]. 王宏,李凤林,范昌福,M.Frechen,M.van Strydonck,裴艳东,王云生. 第四纪研究. 2004(06)
[2]晚更新世末至公元前7世纪的黄河流向和黄河三角洲[J]. 薛春汀,周永青,朱雄华.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4(01)
[3]边缘海陆源物质中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的初步分析[J]. 孙有斌,高抒,李军. 科学通报. 2003(01)
[4]东海陆架晚第四纪沉积物化学成分及物源示踪[J]. 李双林,李绍全,孟祥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04)
[5]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及地化成分的组成[J]. 范德江,杨作升,毛登,郭志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1(04)
[6]北黄海西部全新统分布的初步认识[J]. 程鹏,高抒,刘敬圃,官晨钟,王桂芝,J.D.Milliman. 第四纪研究. 2001(04)
[7]黄海冷水团的环流结构[J]. 苏纪兰,黄大吉. 海洋与湖沼. 1995(S1)
[8]渤海东部更新世末期以来的沉积环境[J]. 夏东兴,刘振夏,王揆洋.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5(02)
[9]南黄海南部陆区全新世沉积研究[J]. 陈报章,李从先,业治铮. 沉积学报. 1994(02)
[10]Olduvai亚时以来南黄海沉积层序及古地理变迁[J]. 杨子赓. 地质学报. 1993(04)
本文编号:2924741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 要
Abstract
0、前言
0.1 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0.2 山东半岛近岸海区楔形沉积体研究现状
0.3 论文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0.3.1 选题依据
0.3.2 研究内容
1、区域地质概况
1.1 研究区概况
1.2 海洋学背景
1.3 全新世黄河变迁与三角洲的演变
2、调查研究方法
2.1 浅地层剖面测量
2.2 全取心钻孔的施工
2.3 沉积物粒度分析
2.4 微体古生物鉴定
2.5 碎屑矿物与黏土矿物分析
14C 测年"> 2.6 AMS14C 测年
3、地层结构、沉积相与矿物组分
3.1 地震地层学
3.2.N YS-101 孔上部沉积单元的划分、沉积相分析及其年代学
3.2.1 DU4(15.1-18m)
3.2.2 DU3(13.9-14.21m)
3.2.3 DU2(4.93-13.9m)
3.2.4 DU1(0-4.93m)
3.3 NYS-101 孔与NYS-102 孔上部沉积单元对比
3.4 NYS-101 孔上部沉积物矿物组分分析
4、沉积演化历史
4.1 沉积年龄与沉积速率
4.2 沉积历史分析
4.2.1 冰后期早期(13-11.6 cal kyr BP)
4.2.2 11.6-9.6 cal kyr BP
4.2.3 9.6-6.5 cal kyr BP
4.2.4 6.5 cal kyr BP-至今
4.3 楔形沉积体的成因讨论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渤海海岸带14C数据集(Ⅰ)[J]. 王宏,李凤林,范昌福,M.Frechen,M.van Strydonck,裴艳东,王云生. 第四纪研究. 2004(06)
[2]晚更新世末至公元前7世纪的黄河流向和黄河三角洲[J]. 薛春汀,周永青,朱雄华.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4(01)
[3]边缘海陆源物质中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的初步分析[J]. 孙有斌,高抒,李军. 科学通报. 2003(01)
[4]东海陆架晚第四纪沉积物化学成分及物源示踪[J]. 李双林,李绍全,孟祥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04)
[5]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及地化成分的组成[J]. 范德江,杨作升,毛登,郭志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1(04)
[6]北黄海西部全新统分布的初步认识[J]. 程鹏,高抒,刘敬圃,官晨钟,王桂芝,J.D.Milliman. 第四纪研究. 2001(04)
[7]黄海冷水团的环流结构[J]. 苏纪兰,黄大吉. 海洋与湖沼. 1995(S1)
[8]渤海东部更新世末期以来的沉积环境[J]. 夏东兴,刘振夏,王揆洋.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5(02)
[9]南黄海南部陆区全新世沉积研究[J]. 陈报章,李从先,业治铮. 沉积学报. 1994(02)
[10]Olduvai亚时以来南黄海沉积层序及古地理变迁[J]. 杨子赓. 地质学报. 1993(04)
本文编号:2924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924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