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全新世以来古环境沉积记录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1-01-16 16:02
南黄海是一个地理位置独特的半封闭陆架海,接受黄河、长江所携带的的巨量泥沙物质,陆源物质丰富。同时受到来自陆地的全球气候变化和来自海洋的海平面变化、黑潮变化影响,中部典型的环流体系发育,形成独特的细颗粒沉积体,沉积连续,蕴含着丰富的古气候变化信息。对南黄海沉积记录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帮助人们理解海平面变化、全球古气候变化对于中低纬陆架海区古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目前对中国陆架海泥质区的古气候研究主要集中在东海陆架泥质区,由于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有孔虫数量有限,测年数据难以获得,因此缺乏连续、精确的年代标尺,这是限制南黄海地区古气候环境研究的最主要因素。前人对南黄海泥质区进行了一些古海洋环境、地球化学指标和矿物指标测试研究,初步提出南黄海地区古海洋环境演化阶段和物质来源情况,研究深度和广度明显不足。目前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古气候、古海洋研究存在两个重要的科学问题:(1)高精度测年标尺下,独特环流体系泥质区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是如何响应东亚季风变化的?这种东亚季风变化在倍受瞩目的全新世又受到哪些气候因素的影响?(2)全新世高分辨率沉积记录所反演的古海洋环境演化驱动因素是什么?本文利用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YS...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意义
0.2 研究目的、内容和创新点
0.3 研究现状
0.3.1 南黄海全新世古环境研究进展
0.3.2 东亚季风的研究进展
1 研究区概况
1.1 自然地理
1.2 末次盛冰期以来沉积体系域演变
1.3 水文概况
1.3.1 温度、盐度
1.3.2 潮汐和潮流
1.3.3 黄海冷水团
1.4 海洋流系
1.5 周边河流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测年
2.2.2 粒度测试
2.2.3 常量与微量化学元素测试
2.2.4 生物硅测试
2.2.5 SST 测试
3 全新世以来古气候记录
3.1 地层模式和沉积速率
3.1.1 年代模式建立
3.1.2 岩性特征
3.1.3 沉积速率与切变锋
3.2 敏感粒度指标的东亚季风记录意义
3.2.1 敏感粒度组分的提取及意义
3.2.2 东亚冬季风变化
3.2.3 东亚季风的周期性变化
3.3 东亚季风对高、低纬驱动的响应
3.4 本章小结
4 全新世古海洋环境记录
4.1 YS01 孔表层海水古温度变化及其影响机制
4.1.1 表层海水古温度变化
4.1.2 表层海水古温度的演化机制
4.1.3 7ka 低温事件
4.1.4 黄海暖流入侵
4.2 古初级生产力演化与机制分析
4.2.1 生物硅变化
4.2.2 古生产力演化驱动因子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沉积地球化学和物源
5.1 沉积地球化学
5.1.1 常、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征
5.1.2 常、微量元素垂向分布特征
5.1.3 元素聚类分析
5.2 物源分析
5.2.1 元素比值与古气候意义
5.2.2 沉积物物源与古气候演化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由东海、黄海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及稳定同位素组成重建200a以来初级生产力历史记录[J]. 蔡德陵,孙耀,张小勇,苏远峰,吴永华,陈志华,杨茜.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4(02)
[2]Holocene Temperature Records from the East China Sea Mud Area Southwest of the Cheju Island Reconstructed by theU37K’ and TEX86 Paleothermometers[J]. XING Lei,JIANG Yiqing,YUAN Zineng,ZHANG Hailong,LI Li,ZHOU Liping,ZHAO Meixu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13(04)
[3]Grain size records reveal variability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since the Middle Holocene in the Central Yellow Sea mud area,China[J]. Yoshiki SAITO.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2(10)
[4]24ka来冲绳海槽北部沉积物来源的高分辨率常量元素记录[J]. 徐兆凯,常凤鸣,李铁刚,南青云,蒋富清,李安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2(04)
[5]东海陆架浙-闽沿岸泥质沉积研究进展[J]. 徐方建,李安春,黄敬利. 海洋通报. 2012(01)
[6]黄海、渤海铅-210沉积速率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胡邦琦,李国刚,李军,杨敏,王利波,布如源.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1(06)
[7]Sea surface temperature records of core ZY2 from the central mud area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during last 6200 years and related effect of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J]. WANG LiBo 1,2,YANG ZuoSheng 2,,ZHANG RongPing 3,FAN DeJiang 2,ZHAO MeiXun 3 & HU BangQi 1,2 1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Hydrocarb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Qingdao Institute of Marine Geology,Qingdao 266071,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Submarine Geosciences and Prospecting Techniques,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Marine Geoscience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3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Chemistry Theory and Techn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1(15)
[8]夏季南黄海跨锋断面的生态环境特征及锋区生态系的提出[J]. 韦钦胜,葛人峰,臧家业,李瑞香.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1(03)
[9]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冬季风的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记录[J]. 刘升发,石学法,刘焱光,乔淑卿,杨刚,方习生,吴永华,李朝新,李小艳,朱爱美,高晶晶. 科学通报. 2010(14)
[10]东海、黄海近代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的分布及其反演潜力[J]. 杨茜,孙耀,王迪迪,邢磊,孙晓霞,唐启升.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0(03)
博士论文
[1]黄海全新世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及控制机制[D]. 赵晓晨.中国海洋大学 2013
[2]冲绳海槽南部中全新世以来的硅藻记录与古环境变化[D]. 李冬玲.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南黄海DLC70-3孔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记录与环境响应[D]. 梅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1
[4]中国东部陆架海泥质沉积区的物源识别及其环境记录[D]. 胡邦琦.中国海洋大学 2010
[5]东海内陆架泥质区EC2005孔沉积特征及古环境记录[D]. 徐方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9
[6]冲绳海槽晚更新世——全新世的古环境演化[D]. 常凤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4
硕士论文
[1]东、黄海沉积物中生物硅的研究[D]. 吕伟香.中国海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81115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意义
0.2 研究目的、内容和创新点
0.3 研究现状
0.3.1 南黄海全新世古环境研究进展
0.3.2 东亚季风的研究进展
1 研究区概况
1.1 自然地理
1.2 末次盛冰期以来沉积体系域演变
1.3 水文概况
1.3.1 温度、盐度
1.3.2 潮汐和潮流
1.3.3 黄海冷水团
1.4 海洋流系
1.5 周边河流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测年
2.2.2 粒度测试
2.2.3 常量与微量化学元素测试
2.2.4 生物硅测试
2.2.5 SST 测试
3 全新世以来古气候记录
3.1 地层模式和沉积速率
3.1.1 年代模式建立
3.1.2 岩性特征
3.1.3 沉积速率与切变锋
3.2 敏感粒度指标的东亚季风记录意义
3.2.1 敏感粒度组分的提取及意义
3.2.2 东亚冬季风变化
3.2.3 东亚季风的周期性变化
3.3 东亚季风对高、低纬驱动的响应
3.4 本章小结
4 全新世古海洋环境记录
4.1 YS01 孔表层海水古温度变化及其影响机制
4.1.1 表层海水古温度变化
4.1.2 表层海水古温度的演化机制
4.1.3 7ka 低温事件
4.1.4 黄海暖流入侵
4.2 古初级生产力演化与机制分析
4.2.1 生物硅变化
4.2.2 古生产力演化驱动因子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沉积地球化学和物源
5.1 沉积地球化学
5.1.1 常、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征
5.1.2 常、微量元素垂向分布特征
5.1.3 元素聚类分析
5.2 物源分析
5.2.1 元素比值与古气候意义
5.2.2 沉积物物源与古气候演化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由东海、黄海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及稳定同位素组成重建200a以来初级生产力历史记录[J]. 蔡德陵,孙耀,张小勇,苏远峰,吴永华,陈志华,杨茜.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4(02)
[2]Holocene Temperature Records from the East China Sea Mud Area Southwest of the Cheju Island Reconstructed by theU37K’ and TEX86 Paleothermometers[J]. XING Lei,JIANG Yiqing,YUAN Zineng,ZHANG Hailong,LI Li,ZHOU Liping,ZHAO Meixu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13(04)
[3]Grain size records reveal variability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since the Middle Holocene in the Central Yellow Sea mud area,China[J]. Yoshiki SAITO.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2(10)
[4]24ka来冲绳海槽北部沉积物来源的高分辨率常量元素记录[J]. 徐兆凯,常凤鸣,李铁刚,南青云,蒋富清,李安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2(04)
[5]东海陆架浙-闽沿岸泥质沉积研究进展[J]. 徐方建,李安春,黄敬利. 海洋通报. 2012(01)
[6]黄海、渤海铅-210沉积速率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胡邦琦,李国刚,李军,杨敏,王利波,布如源.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1(06)
[7]Sea surface temperature records of core ZY2 from the central mud area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during last 6200 years and related effect of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J]. WANG LiBo 1,2,YANG ZuoSheng 2,,ZHANG RongPing 3,FAN DeJiang 2,ZHAO MeiXun 3 & HU BangQi 1,2 1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Hydrocarb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Qingdao Institute of Marine Geology,Qingdao 266071,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Submarine Geosciences and Prospecting Techniques,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Marine Geoscience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3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Chemistry Theory and Techn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1(15)
[8]夏季南黄海跨锋断面的生态环境特征及锋区生态系的提出[J]. 韦钦胜,葛人峰,臧家业,李瑞香.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1(03)
[9]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冬季风的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记录[J]. 刘升发,石学法,刘焱光,乔淑卿,杨刚,方习生,吴永华,李朝新,李小艳,朱爱美,高晶晶. 科学通报. 2010(14)
[10]东海、黄海近代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的分布及其反演潜力[J]. 杨茜,孙耀,王迪迪,邢磊,孙晓霞,唐启升.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0(03)
博士论文
[1]黄海全新世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及控制机制[D]. 赵晓晨.中国海洋大学 2013
[2]冲绳海槽南部中全新世以来的硅藻记录与古环境变化[D]. 李冬玲.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南黄海DLC70-3孔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记录与环境响应[D]. 梅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1
[4]中国东部陆架海泥质沉积区的物源识别及其环境记录[D]. 胡邦琦.中国海洋大学 2010
[5]东海内陆架泥质区EC2005孔沉积特征及古环境记录[D]. 徐方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9
[6]冲绳海槽晚更新世——全新世的古环境演化[D]. 常凤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4
硕士论文
[1]东、黄海沉积物中生物硅的研究[D]. 吕伟香.中国海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81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98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