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22-1/15-1油气管线路由区工程地质灾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6 17:23
2l世纪是“海洋开发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将工程建设的中心转移到了海洋。浅海石油的勘探开发,通讯电(光)缆、油气管线的铺设等项目都要求对工程场址或路由进行细致的地质灾害研究,预防可能发生的各种海洋灾害。乐东22-1/15-1预定路由管线位于北部湾南部陆架,该区油气资源丰富,海上平台、海底管线数量众多,许多学者都对该区的地质灾害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将各种灾害性地质现象同海底管道稳定性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各种工程报告、论文、资料的基础上,分析预定管线路由区的工程环境和底质特征,研究了可能影响管线稳定性的不良的工程地质现象,包括活动性沙波,海底滑坡等,同时对海底管线铺设后可能发生的管线冲刷和悬跨问题进行了预测。本文的研究内容对未来海底管道的规划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按照地形地貌、底质和沉积环境特征将研究区由陆向海方向依次划分为近岸平坦区,中部强冲刷剥蚀区和平台平坦区。在中部强冲刷剥蚀区,距岸12km-15km的区域广泛分布大型沙丘和小型沙波,前期调查报告定义该区为沙波区,由测年资料可知该区大型沙丘为残留地貌,形成时代大约在距今8000年;距岸40km-42km和6...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沙波区(KP11-KP16段)水深地形图
沙波区(KP12-KP18段)海底地形三维立体图与路由布局
在 KP40-KP42、KP68-KP75 区域海底水深起伏变化较大,出现走向大致垂直于管线的硬脊,钻孔资料揭示该处为硬质粘土直接出露海底面,为侵蚀残余地貌(附图 1),前期调查报告定义这两处区域为硬质海底区(图1-5—图1-8),残留硬海底凸起最大高度达12m,坡度普遍大于 5%,最大坡度 12%,单个凸起形态上呈线型,剖面形态接近对称。从 KP75 向 LD22-1 平台水深值又逐渐变深至约 94.0m,海底较平坦,局部存在冲刷坑,但规模较小,无大的起伏,平均坡度小于 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莺歌海油气资源开发区工程地质和灾害地质特征[J]. 刘乐军,李培英,杜军,李萍,徐小薇. 海洋科学进展. 2004(04)
[2]莺歌海盆地断裂活动与地质灾害分析[J]. 詹文欢,孙宗勋,朱俊江,孙龙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4(04)
[3]胶州湾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研究[J]. 李凤业,宋金明,李学刚,汪亚平,齐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04)
[4]流动显示技术用于胜利埕岛油田海底管道淘空对策的研究[J]. 李振林,东朝莉,袁亚雷,董守平.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2003(03)
[5]海底浅层气的成因、赋存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危害[J]. 叶银灿,陈俊仁,潘国富,刘奎. 东海海洋. 2003(01)
[6]基于非概率模型的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J]. 郭书祥,吕震宙. 计算力学学报. 2002(02)
[7]沉积物输运对砂质海底稳定性影响的评估方法及应用实例[J]. 高抒,方国洪,于克俊,贾建军. 海洋科学集刊. 2001(00)
[8]海南东方岸外海底沙波活动性研究[J]. 夏东兴,吴桑云,刘振夏,印萍,亓发庆,叶银灿,谢钦春,陈锡土,来向华,陈小玲. 黄渤海海洋. 2001(01)
[9]中国陆架210Pb测年应用现状与思考[J]. 范德江,杨作升,郭志刚. 地球科学进展. 2000(03)
[10]管线振荡绕流对砂床的冲蚀[J]. 浦群,李坤. 力学学报. 1999(06)
硕士论文
[1]台风对东方岸外沙波沙脊和海底地貌的影响[D]. 董志华.中国海洋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81225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沙波区(KP11-KP16段)水深地形图
沙波区(KP12-KP18段)海底地形三维立体图与路由布局
在 KP40-KP42、KP68-KP75 区域海底水深起伏变化较大,出现走向大致垂直于管线的硬脊,钻孔资料揭示该处为硬质粘土直接出露海底面,为侵蚀残余地貌(附图 1),前期调查报告定义这两处区域为硬质海底区(图1-5—图1-8),残留硬海底凸起最大高度达12m,坡度普遍大于 5%,最大坡度 12%,单个凸起形态上呈线型,剖面形态接近对称。从 KP75 向 LD22-1 平台水深值又逐渐变深至约 94.0m,海底较平坦,局部存在冲刷坑,但规模较小,无大的起伏,平均坡度小于 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莺歌海油气资源开发区工程地质和灾害地质特征[J]. 刘乐军,李培英,杜军,李萍,徐小薇. 海洋科学进展. 2004(04)
[2]莺歌海盆地断裂活动与地质灾害分析[J]. 詹文欢,孙宗勋,朱俊江,孙龙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4(04)
[3]胶州湾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研究[J]. 李凤业,宋金明,李学刚,汪亚平,齐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04)
[4]流动显示技术用于胜利埕岛油田海底管道淘空对策的研究[J]. 李振林,东朝莉,袁亚雷,董守平.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2003(03)
[5]海底浅层气的成因、赋存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危害[J]. 叶银灿,陈俊仁,潘国富,刘奎. 东海海洋. 2003(01)
[6]基于非概率模型的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J]. 郭书祥,吕震宙. 计算力学学报. 2002(02)
[7]沉积物输运对砂质海底稳定性影响的评估方法及应用实例[J]. 高抒,方国洪,于克俊,贾建军. 海洋科学集刊. 2001(00)
[8]海南东方岸外海底沙波活动性研究[J]. 夏东兴,吴桑云,刘振夏,印萍,亓发庆,叶银灿,谢钦春,陈锡土,来向华,陈小玲. 黄渤海海洋. 2001(01)
[9]中国陆架210Pb测年应用现状与思考[J]. 范德江,杨作升,郭志刚. 地球科学进展. 2000(03)
[10]管线振荡绕流对砂床的冲蚀[J]. 浦群,李坤. 力学学报. 1999(06)
硕士论文
[1]台风对东方岸外沙波沙脊和海底地貌的影响[D]. 董志华.中国海洋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81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981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