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时序T/P和Jason系列卫星高度计数据的中国南海潮汐信息提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8 05:34
本文利用j、v模型对26年长时间序列的多个卫星高度计(TOPEX/Poseidon和Jason-1、Jason-2、Jason-3)变轨前后两种轨道的数据,使用调和分析法提取南海M2、S2、K1和O1分潮的调和常数.首次将Jason-3高度计数据用于潮汐信息提取研究,证明了Jason-3高度计与Jason-2高度计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且数据可用性强.提出并使用回归诊断法分析卫星轨道的交叉点处上升轨和下降轨之间调和分析结果的误差和相关系数,同时检验与评估潮汐信息提取方法的稳定性;选取南海47个验潮站,将验潮站实测数据与得到的卫星高度计数据提取的调和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进而检验潮汐提取结果的精度.最后,绘制同潮图验证提取潮汐调和常数的准确性.结果表明:M2、S2、K1和O1分潮的振幅均方根分别为4.28 cm、2.24 cm、2.92 cm、3.10 cm,迟角均方根分别为10.88°、11.10°、7.95...
【文章来源】: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0,35(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数据及研究区域
1.1 卫星测高数据
1.2 数据的处理方法
1.3 研究区域及数据共线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利用j、 v模型进行潮汐调和分析
2.2 误差计算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分析轨道交叉点处的调和分析结果
3.2 与验潮站实测的资料比较
4 同潮图
5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ERS-2和Envisat测高卫星提取西太平洋潮汐信息[J]. 李大炜,李建成,金涛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01)
[2]利用TOPEX/Poseidon和Jason-1高度计数据提取中国南海潮汐信息[J]. 付延光,周兴华,许军,刘森波,杨磊.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8(06)
[3]越南沿海若干验潮站长期观测资料的潮汐分析[J]. 李大炜,李建成,团文征. 海洋测绘. 2017(03)
[4]泰国湾及邻近海域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J]. 吴頔,方国洪,崔欣梅,滕飞. 海洋学报. 2015(01)
[5]钻孔应变仪观测的面应变潮汐因子初步分析[J]. 李进武,邱泽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5)
[6]基于18.6年卫星高度计资料对南海潮汐的分析与研究[J]. 王延强,仉天宇,朱学明. 海洋预报. 2014(02)
[7]基于验潮资料的CSR4.0模型和NAO.99b模型在中国海域的精度分析[J]. 孙佳龙,郭金运,郭淑艳,刘新.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05)
[8]基于T/P和Jason-1高度计数据的渤黄东海潮汐信息提取[J]. 仲昌维,杨俊钢. 海洋科学. 2013(10)
[9]利用T/P卫星高度计资料调和分析南海潮汐信息[J]. 赵云霞,魏泽勋,王新怡. 海洋科学. 2012(05)
[10]在南海南部大纳土纳岛附近存在S2分潮的无潮点吗?[J]. 毛庆文,齐义泉,施平,詹海刚,甘子钧. 科学通报. 2006(S3)
硕士论文
[1]基于可变网格模型系统的全球海洋与中国近海潮汐研究[D]. 于华明.中国海洋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39107
【文章来源】: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0,35(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数据及研究区域
1.1 卫星测高数据
1.2 数据的处理方法
1.3 研究区域及数据共线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利用j、 v模型进行潮汐调和分析
2.2 误差计算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分析轨道交叉点处的调和分析结果
3.2 与验潮站实测的资料比较
4 同潮图
5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ERS-2和Envisat测高卫星提取西太平洋潮汐信息[J]. 李大炜,李建成,金涛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01)
[2]利用TOPEX/Poseidon和Jason-1高度计数据提取中国南海潮汐信息[J]. 付延光,周兴华,许军,刘森波,杨磊.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8(06)
[3]越南沿海若干验潮站长期观测资料的潮汐分析[J]. 李大炜,李建成,团文征. 海洋测绘. 2017(03)
[4]泰国湾及邻近海域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J]. 吴頔,方国洪,崔欣梅,滕飞. 海洋学报. 2015(01)
[5]钻孔应变仪观测的面应变潮汐因子初步分析[J]. 李进武,邱泽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5)
[6]基于18.6年卫星高度计资料对南海潮汐的分析与研究[J]. 王延强,仉天宇,朱学明. 海洋预报. 2014(02)
[7]基于验潮资料的CSR4.0模型和NAO.99b模型在中国海域的精度分析[J]. 孙佳龙,郭金运,郭淑艳,刘新.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05)
[8]基于T/P和Jason-1高度计数据的渤黄东海潮汐信息提取[J]. 仲昌维,杨俊钢. 海洋科学. 2013(10)
[9]利用T/P卫星高度计资料调和分析南海潮汐信息[J]. 赵云霞,魏泽勋,王新怡. 海洋科学. 2012(05)
[10]在南海南部大纳土纳岛附近存在S2分潮的无潮点吗?[J]. 毛庆文,齐义泉,施平,詹海刚,甘子钧. 科学通报. 2006(S3)
硕士论文
[1]基于可变网格模型系统的全球海洋与中国近海潮汐研究[D]. 于华明.中国海洋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39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039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