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麻坑表征及成因研究——以尼日尔三角洲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21 07:37
基于西非几内亚湾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研究区约1 300 km2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研究麻坑的剖面特征、平面展布形态、麻坑与水道的关系、麻坑的成因。通过对目的层位的精细解释及多种地震属性提取的方法,在研究区西北部发现了75个麻坑,在海底水道上方发现了56个麻坑,以及在研究区其他区域分布的62个麻坑。研究区主要有条带状麻坑、复合麻坑和孤立麻坑三种麻坑样式。麻坑的成因和分布模式受埋藏水道段侵蚀和切割的影响,麻坑下方地层中相应的浊积水道产生流体,流体向上运移导致地层不连续,进而对麻坑的形成和分布产生影响。根据麻坑下方地层特征和充填模式,将麻坑的成因分为古水道成因和断裂成因。
【文章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40(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尼日尔三角洲研究区位置图和地层年代示意图(据文献[35]修订)Fig.1LocationmapandstratigraphicchronologyoftheNigerdeltastudyarea(revisedfromreference[35])
网格化,再将密集网格化的数据在软件中制作生成3D地形图。对于麻坑形态参数,主要测量麻坑的直径和深度,直径测量主要是在地震剖面上,读出测量对象的坐标,因其X、Y坐标的数据单位为米(m),故直径测量无需时深转换,直接读取即可;测量深度时由于剖面深度数据是以毫秒(ms)为单位,故在使用时不仅需要在地震剖面上进行数据的读取,还需要在Landmark上进行时深转换,从而得到深度数据。3麻坑形态类型及成因3.1海底麻坑的平面展布据测量,研究区域内发现了203处洼地,被解释图2研究区麻坑平面分布图(D1和D2为过水道和麻坑的纵剖面)Fig.2Pockmarkdistributionmapinthestudyarea(D1andD2showtheprofilesofchannelsandpockmarks)第40卷第6期杨志鹏,等:海底麻坑表征及成因研究——以尼日尔三角洲为例63
布在与古水道对应的地区,形成与古水道的分布情况类似、形状类似的条带,称之为麻坑带。复合麻坑由多个麻坑成组出现,麻坑之间排列紧密。尼日尔三角洲地区海底带状麻坑的分布与海底水道的分布关系密不可分,因此,推测带状麻坑的形成与古水道沉积关系甚密。研究区内古水道的主要成分为中—细砂岩组成的重力流沉积物,因为第四纪的古水道埋藏浅,受地层压力较小,导致其压实和固结程度不高,正因为如此重力流沉积物内存在孔隙,导致浅层气富集,形成压力超高的地层。沉积后期构造运动使海平面高度降低,上覆的图3研究区海底麻坑剖面形态图Fig.3Profilesofseabedpockmark64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0年12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Research Progress of Seafloor Pockmarks in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Classification[J]. XU Cuiling,XU Guoqiang,XING Junhui,SUN Zhilei,WU Nengyou.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20(01)
[2]南海礼乐盆地海底麻坑地貌及成因分析[J]. 张田升,吴自银,赵荻能,李守军,尚继宏,高金耀,周洁琼,刘洋,朱超,鲁号号. 海洋学报. 2019(03)
[3]东非鲁伍马盆地渐新统深水水道-朵体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J]. 陈宇航,姚根顺,吕福亮,鲁银涛,陈亮,唐鹏程,曹全斌. 石油学报. 2017(09)
[4]海底峡谷侵蚀-沉积作用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J]. 苏明,沙志彬,匡增桂,乔少华,梁金强,杨睿,吴能友,丛晓荣. 现代地质. 2015(01)
[5]利用反射地震和多波束资料研究南海西北部麻坑的结构特征与成因[J]. 拜阳,宋海斌,关永贤,陈江欣,刘伯然.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7)
[6]海底麻坑的构型、特征、演化及成因——以西非木尼河盆地陆坡为例[J]. 李磊,裴都,都鹏燕,阮意,郑兵,王茂楠. 海相油气地质. 2013(04)
[7]莺歌海盆地海底麻坑的形成与泥底辟发育和流体活动的关系[J]. 邸鹏飞,黄华谷,黄保家,何家雄,陈多福. 热带海洋学报. 2012(05)
[8]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初探[J]. 李列,宋海斌,杨计海.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04)
[9]南海北部陆坡海底异常地貌特征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J]. 沙志彬,杨木壮,梁劲,郭依群,梁金强. 南海地质研究. 2002(00)
本文编号:3092488
【文章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40(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尼日尔三角洲研究区位置图和地层年代示意图(据文献[35]修订)Fig.1LocationmapandstratigraphicchronologyoftheNigerdeltastudyarea(revisedfromreference[35])
网格化,再将密集网格化的数据在软件中制作生成3D地形图。对于麻坑形态参数,主要测量麻坑的直径和深度,直径测量主要是在地震剖面上,读出测量对象的坐标,因其X、Y坐标的数据单位为米(m),故直径测量无需时深转换,直接读取即可;测量深度时由于剖面深度数据是以毫秒(ms)为单位,故在使用时不仅需要在地震剖面上进行数据的读取,还需要在Landmark上进行时深转换,从而得到深度数据。3麻坑形态类型及成因3.1海底麻坑的平面展布据测量,研究区域内发现了203处洼地,被解释图2研究区麻坑平面分布图(D1和D2为过水道和麻坑的纵剖面)Fig.2Pockmarkdistributionmapinthestudyarea(D1andD2showtheprofilesofchannelsandpockmarks)第40卷第6期杨志鹏,等:海底麻坑表征及成因研究——以尼日尔三角洲为例63
布在与古水道对应的地区,形成与古水道的分布情况类似、形状类似的条带,称之为麻坑带。复合麻坑由多个麻坑成组出现,麻坑之间排列紧密。尼日尔三角洲地区海底带状麻坑的分布与海底水道的分布关系密不可分,因此,推测带状麻坑的形成与古水道沉积关系甚密。研究区内古水道的主要成分为中—细砂岩组成的重力流沉积物,因为第四纪的古水道埋藏浅,受地层压力较小,导致其压实和固结程度不高,正因为如此重力流沉积物内存在孔隙,导致浅层气富集,形成压力超高的地层。沉积后期构造运动使海平面高度降低,上覆的图3研究区海底麻坑剖面形态图Fig.3Profilesofseabedpockmark64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0年12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Research Progress of Seafloor Pockmarks in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Classification[J]. XU Cuiling,XU Guoqiang,XING Junhui,SUN Zhilei,WU Nengyou.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20(01)
[2]南海礼乐盆地海底麻坑地貌及成因分析[J]. 张田升,吴自银,赵荻能,李守军,尚继宏,高金耀,周洁琼,刘洋,朱超,鲁号号. 海洋学报. 2019(03)
[3]东非鲁伍马盆地渐新统深水水道-朵体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J]. 陈宇航,姚根顺,吕福亮,鲁银涛,陈亮,唐鹏程,曹全斌. 石油学报. 2017(09)
[4]海底峡谷侵蚀-沉积作用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J]. 苏明,沙志彬,匡增桂,乔少华,梁金强,杨睿,吴能友,丛晓荣. 现代地质. 2015(01)
[5]利用反射地震和多波束资料研究南海西北部麻坑的结构特征与成因[J]. 拜阳,宋海斌,关永贤,陈江欣,刘伯然.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7)
[6]海底麻坑的构型、特征、演化及成因——以西非木尼河盆地陆坡为例[J]. 李磊,裴都,都鹏燕,阮意,郑兵,王茂楠. 海相油气地质. 2013(04)
[7]莺歌海盆地海底麻坑的形成与泥底辟发育和流体活动的关系[J]. 邸鹏飞,黄华谷,黄保家,何家雄,陈多福. 热带海洋学报. 2012(05)
[8]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初探[J]. 李列,宋海斌,杨计海.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04)
[9]南海北部陆坡海底异常地貌特征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J]. 沙志彬,杨木壮,梁劲,郭依群,梁金强. 南海地质研究. 2002(00)
本文编号:3092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092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