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中国近海暴露环境下微塑料生物膜中生物群落时空变化及群体感应细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1 07:49
  海洋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海洋环境问题。由于微塑料粒径较小,相对比表面积较大,且性质稳定,在海水中很容易被海洋生物附着形成生物膜。微塑料生物膜不仅改变了微塑料性质,影响了微塑料在海洋中的垂直迁移,从而影响了微塑料在海洋中的命运和归趋,也给周围海洋环境带来了复杂的生态学效应。但是,目前针对微塑料附生生物膜的研究仍很有局限,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两种材质的微塑料: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和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分别于中国南海海域与中国黄海海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暴露实验,以期探明微塑料生物膜在自然海洋环境中的长期演替过程,以及海域、时间、塑料材质和环境因子等多种因素对生物膜中部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为阐明微塑料在海洋中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的研究提供支持,为微塑料污染的迁移转化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调查了暴露于山东青岛(黄岛,麦岛)和广东百安近海的PP和PVC微塑料附生细菌群落结构在一年内的演替过程。暴露海域在最大程度上影响了生物膜中细菌群落... 

【文章来源】: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近海暴露环境下微塑料生物膜中生物群落时空变化及群体感应细菌研究


G-细菌的LuxI/LuxR群体感应系统[84]

塑料


中国近海暴露环境下微塑料生物膜中生物群落时空变化及群体感应细菌研究14第二章微塑料附生生物膜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变化2.1材料和方法2.1.1样品采集实验所用PP与PVC微塑料为市场购买的微塑料材料(亿欣球业有限公司)。PP为平均粒径3.5mm的黑色颗粒;PVC为平均粒径4mm的半透明半球体。投放前,首先用3%硝酸(体积分数)对PP和PVC进行无菌处理,再用无菌超纯水清洗三次。将不同材质的微塑料(PP和PVC)分装在玻璃纤维袋(10cm×15cm)(太川丝网制造有限公司,河北,中国)中,然后,为了保证各袋微塑料能够实现充足的海水交换,不会因为重力作用聚在尼龙网的一个角落,将玻璃纤维袋装到周转箱内;最后,将周转箱用尼龙网(孔径8cm)浸在海水中,暴露装置如图2-1。2017年1月将微塑料分别投放于自然海水环境中(图2-2),投放位置分别为黄海海域的山东麦岛(M)(120°25′E,36°30′N),山东黄岛(H)(120°16′E,35°57′N),以及南海海域的广东百安(BA)(115°10′E,22°44′N),PP材料漂浮图2-1微塑料暴露装置Fig.2-1Themicroplasticdeploymentequipment图2-2实际海洋环境暴露实验站位Fig.2-2Mapofthethreesamplingsites

海洋环境,站位,塑料


中国近海暴露环境下微塑料生物膜中生物群落时空变化及群体感应细菌研究14第二章微塑料附生生物膜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变化2.1材料和方法2.1.1样品采集实验所用PP与PVC微塑料为市场购买的微塑料材料(亿欣球业有限公司)。PP为平均粒径3.5mm的黑色颗粒;PVC为平均粒径4mm的半透明半球体。投放前,首先用3%硝酸(体积分数)对PP和PVC进行无菌处理,再用无菌超纯水清洗三次。将不同材质的微塑料(PP和PVC)分装在玻璃纤维袋(10cm×15cm)(太川丝网制造有限公司,河北,中国)中,然后,为了保证各袋微塑料能够实现充足的海水交换,不会因为重力作用聚在尼龙网的一个角落,将玻璃纤维袋装到周转箱内;最后,将周转箱用尼龙网(孔径8cm)浸在海水中,暴露装置如图2-1。2017年1月将微塑料分别投放于自然海水环境中(图2-2),投放位置分别为黄海海域的山东麦岛(M)(120°25′E,36°30′N),山东黄岛(H)(120°16′E,35°57′N),以及南海海域的广东百安(BA)(115°10′E,22°44′N),PP材料漂浮图2-1微塑料暴露装置Fig.2-1Themicroplasticdeploymentequipment图2-2实际海洋环境暴露实验站位Fig.2-2Mapofthethreesamplingsite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渤海海岸大气微塑料污染时空分布特征与表面形貌[J]. 田媛,涂晨,周倩,张晨捷,李连祯,田崇国,宗政,骆永明.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4)
[2]高丝氨酸内酯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在砷胁迫下对氧化亚铁硫杆菌BY-3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英文)[J]. 高启禹,唐德平,宋鹏,周剑平,李红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0(01)
[3]海洋微塑料污染状况及其应对措施建议[J]. 李道季.  环境科学研究. 2019(02)
[4]英国北爱尔兰发布《环境保护(塑料微珠)(北爱尔兰)法规2018》[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8(06)
[5]双壳贝类消化系统中微塑料的分离鉴定及应用研究[J]. 丁金凤,李景喜,孙承君,何昌飞,蒋凤华,高丰蕾,郑立.  分析化学. 2018(05)
[6]东海表层海水中微塑料分布与组成[J]. 刘涛,孙晓霞,朱明亮,梁俊华,赵永芳.  海洋与湖沼. 2018(01)
[7]海洋浮游微食物网生物在海洋颗粒形成和沉降中的作用[J]. 赵苑,赵丽,董逸,李海波,张武昌,肖天.  海洋科学集刊. 2017(00)
[8]滨海城市大气环境中发现多种微塑料及其沉降通量差异[J]. 周倩,田崇国,骆永明.  科学通报. 2017(33)
[9]海洋微塑料污染研究进展和问题[J]. 龙邹霞,余兴光,金翔龙,任建业.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7(04)
[10]微塑料吸附行为及对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 屈沙沙,朱会卷,刘锋平,朱英.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7(01)



本文编号:3092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092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d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