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中有机质的来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30 09:15
陆架海区和近海是有机碳产生和存储重要的体系,这个区域的沉积有机碳占到了全球海洋有机碳埋藏量的90%,理解这些有机质的迁移转化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全球碳循环的多个环节,而作为迁移转化的起点,有机质的来源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有机质的组成和许多生物地球化学性质,通常沉积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包括C3维管植物碎屑、土壤有机质、河口浮游生物和海洋浮游生物,因此,沉积有机质实际上是多种来源的有机质的混合,另一方面,这些沉积有机质在粒径和化学性质上并不是均匀的,并且不同粒级的沉积有机质可能在来源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然而这方面的研究相当欠缺,在南海就更少了。为了准确的评估南海北部表层沉积有机质的来源,本研究选取两个位于南海北部(珠江口外)的站点进行沉积物的采样,并使用湿筛法分别对其按照颗粒粒径的不同进行分选(粒级分布如下:>250,250~160,160~63,63~50,50~40,40~32,32~20,20~10μm,<10μm),分析这些不同粒级的沉积有机质的C、N质量百分含量和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然后使用C/N和δ13...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958年以来大气CO2浓度的变化趋势图(MaunaLoa测站数据,http://www.hawaii.gov/dbedt/ert/cc/activitybook.html)
因为该参数包含了有机质来源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研究有机质建古气候都有重要的意义,δ13C 和 C/N 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对不同来源的贡献的分辨能力,尽管这两个参数都会在有机质迁接受一定的改造。相对于海洋沉积物,这一方面的工作在土壤和湖泊开展得相对alesdent 等,1987;Golchin 等,1994a;Silliman 等,1996;Hod998;Brenner 等,1999;Kaushal 和 Binford,1999; Meyers,2003(2003)利用 δ13C 结合 C/N 对 Laurentian Great Lakes 的沉积有机(参见图 2),从该图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湖泊藻类对沉积有机需要注意的是湖泊藻类(约为-27‰)和海洋藻类(-21 ~ -19‰)同,其原因如下:浮游植物(C3 类)在利用表层水体的 DIC 进时候,会优先利用较轻的12C,其结果是浮游植物的 δ13C 通常比
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不同粒级组分中有机质的来源大气 CO2处于同位素平衡状态,也就是说表这些碳被浮游生物利用后产生的有机碳的 δ13CH≈8.1,在这种 pH 下,DIC 的主要成分是 HCO2,这是浮游生物会主要利用 HCO3-(δ13C ≈ δ13C 也就落在-21--19‰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然放射性碳同位素在海洋有机地球化学中的应用[J]. 王旭晨,戴民汉. 地球科学进展. 2002(03)
[2]南海上层环流观测研究进展[J]. 李立. 台湾海峡. 2002(01)
[3]珠江马口站、河口站断面水体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J]. 高全洲,沈承德,孙彦敏,易惟熙,傅家谟,盛国英. 地球化学. 1999(03)
[4]中国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若干进展[J]. 吴莹,张经,唐运千. 地球科学进展. 1999(03)
[5]珠江口沉积分区[J]. 陈耀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03)
[6]发现于浮游硅藻中的长链正烷烃[J]. 吴庆余,殷实,盛国英,傅家谟. 科学通报. 1992(24)
[7]粤东沿岸上升流氧的各种变化过程[J]. 韩舞鹰,马克美. 热带海洋. 1991(03)
[8]珠江口现代沉积速率及其反映的沉积特征[J]. 陈耀泰,罗章仁. 热带海洋. 1991(02)
[9]粤东沿岸上升流的研究[J]. 韩舞鹰,马克美.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8(01)
[10]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沉积物中的矿物组合及其分布特征[J]. 陈丽蓉,徐文强,申顺喜,李安春. 海洋科学. 1986(03)
本文编号:3109273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958年以来大气CO2浓度的变化趋势图(MaunaLoa测站数据,http://www.hawaii.gov/dbedt/ert/cc/activitybook.html)
因为该参数包含了有机质来源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研究有机质建古气候都有重要的意义,δ13C 和 C/N 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对不同来源的贡献的分辨能力,尽管这两个参数都会在有机质迁接受一定的改造。相对于海洋沉积物,这一方面的工作在土壤和湖泊开展得相对alesdent 等,1987;Golchin 等,1994a;Silliman 等,1996;Hod998;Brenner 等,1999;Kaushal 和 Binford,1999; Meyers,2003(2003)利用 δ13C 结合 C/N 对 Laurentian Great Lakes 的沉积有机(参见图 2),从该图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湖泊藻类对沉积有机需要注意的是湖泊藻类(约为-27‰)和海洋藻类(-21 ~ -19‰)同,其原因如下:浮游植物(C3 类)在利用表层水体的 DIC 进时候,会优先利用较轻的12C,其结果是浮游植物的 δ13C 通常比
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不同粒级组分中有机质的来源大气 CO2处于同位素平衡状态,也就是说表这些碳被浮游生物利用后产生的有机碳的 δ13CH≈8.1,在这种 pH 下,DIC 的主要成分是 HCO2,这是浮游生物会主要利用 HCO3-(δ13C ≈ δ13C 也就落在-21--19‰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然放射性碳同位素在海洋有机地球化学中的应用[J]. 王旭晨,戴民汉. 地球科学进展. 2002(03)
[2]南海上层环流观测研究进展[J]. 李立. 台湾海峡. 2002(01)
[3]珠江马口站、河口站断面水体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J]. 高全洲,沈承德,孙彦敏,易惟熙,傅家谟,盛国英. 地球化学. 1999(03)
[4]中国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若干进展[J]. 吴莹,张经,唐运千. 地球科学进展. 1999(03)
[5]珠江口沉积分区[J]. 陈耀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03)
[6]发现于浮游硅藻中的长链正烷烃[J]. 吴庆余,殷实,盛国英,傅家谟. 科学通报. 1992(24)
[7]粤东沿岸上升流氧的各种变化过程[J]. 韩舞鹰,马克美. 热带海洋. 1991(03)
[8]珠江口现代沉积速率及其反映的沉积特征[J]. 陈耀泰,罗章仁. 热带海洋. 1991(02)
[9]粤东沿岸上升流的研究[J]. 韩舞鹰,马克美.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8(01)
[10]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沉积物中的矿物组合及其分布特征[J]. 陈丽蓉,徐文强,申顺喜,李安春. 海洋科学. 1986(03)
本文编号:3109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109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