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茨基海隆地区构造特点分析及形成演化讨论
发布时间:2021-05-14 02:57
位于西北太平洋的Shatsky(沙茨基)海隆是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324航次的重点研究区域。该大洋高原位于三洋脊交叉节点处,面积较大,形成于磁倒转时期。对于该大洋高原的形成机制一直存在着争议,其中最主要的为洋脊假说和幔柱头假说。前期的一些调查研究显示该隆起的形成与洋脊或幔柱头存在某种联系。该航次的目的就是对该区域进行深入的调查,从而更好的了解该高原的形成机制。因为若是它的形成原因为脊脊脊三联点,即洋中脊成因,那它就可能代表了一种类型的大洋高原的形成机制,若是结果显示它更符合幔柱头假说,那么它就可以为幔柱头假说的成立提供又一证据。所以对沙茨基海隆地区形成机制的研究就变得非常重要。前人曾对沙茨基海隆地区做过一些研究,但是因为沙茨基海隆地处太平洋,为大洋高原,难以采样,所以一直缺乏足够的样品和证据。因此IODP(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综合大洋钻探计划)特意为该地区设计了324航次来进行此地区的地质调查,以期望能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形成原因。而本文就是将该航次所取得的FMS(Formation Micro-Scanner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资料进...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1 研究区地质背景及324 航次概况
2 FMS 测井原理与产状恢复原理
2.1 FMS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及其在深海调查中应用的必要性
2.2 FMS 测井原理
2.2.1 FMS 的测井仪器结构
2.2.2 FMS 测量原理
2.3 FMS 断层识别解释恢复原理
3 基础材料
3.1 取得渠道(IODP)
3.2 钻探及测井计划
3.3 研究区磁条带特征
3.4 地震数据的获取与描述
3.5 岩心描述
3.6 岩心构造与结构
3.7 FMS 测井曲线描述
4 FMS 资料的处理及解释过程
4.1 岩心的观测测量
4.2 成像测井资料的预处理
4.3 成像测井图像假象的分类与识别
4.4 FMS 资料的解释:模型及分类
5 处理、解释应用的软件平台
6 FMS 构造识别及古构造应力场的分析
6.1 沙茨基海隆FMS 图像地质构造识别及产状校正
6.2 磁条带及构造应力场分析
7 沙茨基海隆形成的各种假说及先期研究对比
7.1 洋底高原的形成假说
7.2 沙茨基海隆形成的假说
7.3 沙茨基海隆研究和认识的对比
8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成像测井解释模式探讨[J]. 尤征,杜旭东,侯会军,周开凤,张舫. 测井技术. 2000(05)
本文编号:3185138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1 研究区地质背景及324 航次概况
2 FMS 测井原理与产状恢复原理
2.1 FMS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及其在深海调查中应用的必要性
2.2 FMS 测井原理
2.2.1 FMS 的测井仪器结构
2.2.2 FMS 测量原理
2.3 FMS 断层识别解释恢复原理
3 基础材料
3.1 取得渠道(IODP)
3.2 钻探及测井计划
3.3 研究区磁条带特征
3.4 地震数据的获取与描述
3.5 岩心描述
3.6 岩心构造与结构
3.7 FMS 测井曲线描述
4 FMS 资料的处理及解释过程
4.1 岩心的观测测量
4.2 成像测井资料的预处理
4.3 成像测井图像假象的分类与识别
4.4 FMS 资料的解释:模型及分类
5 处理、解释应用的软件平台
6 FMS 构造识别及古构造应力场的分析
6.1 沙茨基海隆FMS 图像地质构造识别及产状校正
6.2 磁条带及构造应力场分析
7 沙茨基海隆形成的各种假说及先期研究对比
7.1 洋底高原的形成假说
7.2 沙茨基海隆形成的假说
7.3 沙茨基海隆研究和认识的对比
8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成像测井解释模式探讨[J]. 尤征,杜旭东,侯会军,周开凤,张舫. 测井技术. 2000(05)
本文编号:3185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185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