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九章环礁中牛轭礁和西门礁新生沙洲沉积特征与动态
发布时间:2021-06-01 22:22
南沙群岛的珊瑚礁以环礁形式存在,拥有各具特色的地貌形态。九章环礁中的牛轭礁和西门礁是两座发育有新生沙洲的环礁,代表灰沙岛形成前一个重要的过渡性地貌演化阶段。这两处新生沙洲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表明:沉积物主要组分为珊瑚碎屑,长轴中值粒径在14~45mm之间,属于砾石级别;样品分选系数在4.5~31之间,分选性很差;球度值为0.52~0.68,球度差。粒度特征值中,中值粒径具有随着到水边线距离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而分选性和球度与距水边线距离关系不大。整体上中值粒径与分选系数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球度呈负相关关系。历史文献记载和卫星图像表明,牛轭礁和西门礁上的新生沙洲都是近年来才形成的,与风暴过程及冬季风有关。牛轭礁上沙洲向北迁移,同时其长轴向东南方向延伸;西门礁上沙洲整体向东南方向迁移,并形成回弯形沙嘴形态。新生沙洲的出现与珊瑚碎屑物质供给变化或风暴浪作用变化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
【文章来源】:热带海洋学报. 2020,39(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西门礁历史卫星图像
样品中值粒径、分选性和球度的断面分布见图4。中值粒径变化范围为14~45mm,整体颗粒很大。牛轭礁上的NEJ-Ⅱ和NEJ-Ⅲ的中值粒径按离外海水边线的距离呈现曲折上升的趋势,NEJ-Ⅴ断面的样品粒径变化范围不大,西门礁上XMJ-Ⅰ断面从外海水边线到潟湖水边线,中值粒径大致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粒径分析显示,组成牛轭礁和西门礁沙洲的珊瑚碎屑中值粒径在10mm以上,分选性很差,多保留着珊瑚断枝的形状,未受到胶结作用。碳酸盐沉积物易受磨损侵蚀,因此珊瑚碎屑分选性差,说明此处的沉积物搬运距离短,未经波浪长期改造。整体沉积物颗粒的分选性和球度都随粒径变大而变差,粒径小的颗粒是破裂磨损后的珊瑚碎屑,和大块的珊瑚断枝相比,分选性和球度得以提高。从粒度特征与地理方位的关系来看,两处新生沙洲的表层沉积物特性与方位的对应关系并不显著。在横向上,沙洲堆积体有滩、脊等多种微地貌变化,不同地貌部位的沉积物特性也没有显著差别。面积、形态、地理位置和发育阶段不同的灰沙岛,其表层沉积物粒径的相对方位变化也不同,例如永乐环礁北部的全富岛,其E、N、S、WS 4个方位的样品粒度中值变化明显,N方向达7.8mm,E方向则为0.65mm;而位于西沙群岛最西南部的中建岛,北西西岸与南东东岸样品粒度中值分别为0.62mm和0.8mm,差异不大(钟晋樑等,197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urvey of reefs based on Landsat 8 operational land imager(OLI)images in the Nansha Islands, South China Sea[J]. DUAN Yuewei,LIU Yongxue,LI Manchun,ZHOU Minxi,YANG Yuhao.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6(10)
[2]南海珊瑚环礁开放程度模型构建研究[J]. 杨娟,苏奋振,石伟,左秀玲,方月. 热带海洋学报. 2014(03)
[3]南沙海区波浪的季节变化特征[J]. 李文波,赵军. 广东气象. 2010(02)
[4]永暑礁海区潮汐海流特征分析[J]. 朱良生,陈秀华,邱章. 海洋通报. 2005(04)
[5]南沙群岛岛礁地形地貌TM影像特征分析[J]. 潘春梅,丁谦,曹文玉. 国土资源遥感. 2002(02)
[6]南沙及其邻近海区热带气旋的基本特征分析[J]. 文日凤,张祥玉. 海洋科学. 1999(01)
[7]南海诸岛全新世珊瑚礁演化的特征[J]. 赵焕庭,宋朝景,孙宗勋,余克服. 第四纪研究. 1997(04)
[8]南沙群岛“危险地带”腹地珊瑚礁的地貌与现代沉积特征[J]. 赵焕庭,宋朝景,朱袁智. 第四纪研究. 1992(04)
[9]影响南沙及其邻近海区的越赤道气流[J]. 林锡贵. 海洋与湖沼. 1990(04)
[10]西沙群岛灰砂岛的沉积特征和发育规律[J]. 吕炳全,王国忠,全松青.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7(02)
本文编号:3210267
【文章来源】:热带海洋学报. 2020,39(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西门礁历史卫星图像
样品中值粒径、分选性和球度的断面分布见图4。中值粒径变化范围为14~45mm,整体颗粒很大。牛轭礁上的NEJ-Ⅱ和NEJ-Ⅲ的中值粒径按离外海水边线的距离呈现曲折上升的趋势,NEJ-Ⅴ断面的样品粒径变化范围不大,西门礁上XMJ-Ⅰ断面从外海水边线到潟湖水边线,中值粒径大致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粒径分析显示,组成牛轭礁和西门礁沙洲的珊瑚碎屑中值粒径在10mm以上,分选性很差,多保留着珊瑚断枝的形状,未受到胶结作用。碳酸盐沉积物易受磨损侵蚀,因此珊瑚碎屑分选性差,说明此处的沉积物搬运距离短,未经波浪长期改造。整体沉积物颗粒的分选性和球度都随粒径变大而变差,粒径小的颗粒是破裂磨损后的珊瑚碎屑,和大块的珊瑚断枝相比,分选性和球度得以提高。从粒度特征与地理方位的关系来看,两处新生沙洲的表层沉积物特性与方位的对应关系并不显著。在横向上,沙洲堆积体有滩、脊等多种微地貌变化,不同地貌部位的沉积物特性也没有显著差别。面积、形态、地理位置和发育阶段不同的灰沙岛,其表层沉积物粒径的相对方位变化也不同,例如永乐环礁北部的全富岛,其E、N、S、WS 4个方位的样品粒度中值变化明显,N方向达7.8mm,E方向则为0.65mm;而位于西沙群岛最西南部的中建岛,北西西岸与南东东岸样品粒度中值分别为0.62mm和0.8mm,差异不大(钟晋樑等,197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urvey of reefs based on Landsat 8 operational land imager(OLI)images in the Nansha Islands, South China Sea[J]. DUAN Yuewei,LIU Yongxue,LI Manchun,ZHOU Minxi,YANG Yuhao.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6(10)
[2]南海珊瑚环礁开放程度模型构建研究[J]. 杨娟,苏奋振,石伟,左秀玲,方月. 热带海洋学报. 2014(03)
[3]南沙海区波浪的季节变化特征[J]. 李文波,赵军. 广东气象. 2010(02)
[4]永暑礁海区潮汐海流特征分析[J]. 朱良生,陈秀华,邱章. 海洋通报. 2005(04)
[5]南沙群岛岛礁地形地貌TM影像特征分析[J]. 潘春梅,丁谦,曹文玉. 国土资源遥感. 2002(02)
[6]南沙及其邻近海区热带气旋的基本特征分析[J]. 文日凤,张祥玉. 海洋科学. 1999(01)
[7]南海诸岛全新世珊瑚礁演化的特征[J]. 赵焕庭,宋朝景,孙宗勋,余克服. 第四纪研究. 1997(04)
[8]南沙群岛“危险地带”腹地珊瑚礁的地貌与现代沉积特征[J]. 赵焕庭,宋朝景,朱袁智. 第四纪研究. 1992(04)
[9]影响南沙及其邻近海区的越赤道气流[J]. 林锡贵. 海洋与湖沼. 1990(04)
[10]西沙群岛灰砂岛的沉积特征和发育规律[J]. 吕炳全,王国忠,全松青.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7(02)
本文编号:3210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210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