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变化及其与ENSO循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8 15:28
随着全球变暖和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ENSO事件是年际尺度上气候变化的最强信号,它的影响波及到世界各地,所以,对ENSO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弄清其发生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虽然,目前对ENSO事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但仍不能对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测,因此,仍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正是从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温度场和流场的变化着手,对ENSO循环过程中的相关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对TOGA/TAO、SODA和NCEP等海洋大气实测和再分析资料的分析,研究了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和流场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它们的变化机理,进而深入探讨了它们与ENSO事件的相互关系,并利用全球海洋数值模式的敏感性试验,探讨了大气风场的变化对海洋次表层要素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上世纪70年代末的气候突变之后,用28℃定义西太平洋暖池(WPWP),已不能合理的描述WPWP的基本特征。我们通过对比分析提出,用28.5℃来定义WPWP更合理,这一定义即可以充分反映WPWP突变前的特征,又能够合理的反映WPWP突变后的特征;对新定义的WPWP区域不同深度的海...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热带太平洋等密面上位势涡度分布图(单位:10-10/ms,引自McPhaden,200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ENSO机理及其预测研究[J]. 李崇银,穆穆,周广庆,杨辉. 大气科学. 2008(04)
[2]东亚冬季风对ENSO事件的响应特征[J]. 何溪澄,丁一汇,何金海. 大气科学. 2008(02)
[3]El Nio事件大气-洋流异常与暖海温传播机理研究[J]. 张庆云,常蕊. 大气科学. 2007(06)
[4]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的年际变化及其机理研究[J]. 黄荣辉,陈光华. 气象学报. 2007(05)
[5]全球海表温度场中主要的年代际突变及其模态[J]. 肖栋,李建平. 大气科学. 2007(05)
[6]热带太平洋海洋混合层水体振荡与ENSO循环[J]. 赵永平,陈永利,王凡,吴爱明.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08)
[7]印度洋-太平洋暖池的变异研究[J]. 杨宇星,黄菲,王东晓. 海洋与湖沼. 2007(04)
[8]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J]. 邱东晓,黄菲,杨宇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9]热带外太平洋通过海洋过程对热带太平洋的影响[J]. 赵珊珊,杨修群,朱益民,容新尧.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6(03)
[10]赤道太平洋次表层要素变化特征及其与表面风应力关系[J]. 曾刚,孙照渤,倪东鸿,陈海山.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02)
本文编号:3254576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热带太平洋等密面上位势涡度分布图(单位:10-10/ms,引自McPhaden,200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ENSO机理及其预测研究[J]. 李崇银,穆穆,周广庆,杨辉. 大气科学. 2008(04)
[2]东亚冬季风对ENSO事件的响应特征[J]. 何溪澄,丁一汇,何金海. 大气科学. 2008(02)
[3]El Nio事件大气-洋流异常与暖海温传播机理研究[J]. 张庆云,常蕊. 大气科学. 2007(06)
[4]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的年际变化及其机理研究[J]. 黄荣辉,陈光华. 气象学报. 2007(05)
[5]全球海表温度场中主要的年代际突变及其模态[J]. 肖栋,李建平. 大气科学. 2007(05)
[6]热带太平洋海洋混合层水体振荡与ENSO循环[J]. 赵永平,陈永利,王凡,吴爱明.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08)
[7]印度洋-太平洋暖池的变异研究[J]. 杨宇星,黄菲,王东晓. 海洋与湖沼. 2007(04)
[8]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J]. 邱东晓,黄菲,杨宇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9]热带外太平洋通过海洋过程对热带太平洋的影响[J]. 赵珊珊,杨修群,朱益民,容新尧.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6(03)
[10]赤道太平洋次表层要素变化特征及其与表面风应力关系[J]. 曾刚,孙照渤,倪东鸿,陈海山.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02)
本文编号:3254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254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