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南海典型沉积区粒度分形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0 23:07
  分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些碎屑物质有时也具有分形特征。海洋沉积物的粒度是否具有分形特征,且不同沉积环境下海洋沉积物的分维值,以及分形控制因素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对采自南海典型沉积区的五根沉积柱进行了粒度分析,采样站位编号C1、C2、C4、QD2和NHX3,五根采样柱水深逐渐增加。本文分析了上述五个采样点共计189个沉积层位的海洋沉积物粒度组成。发现随着水深和与陆地距离的增加,沉积物的组成发生变化,粉砂含量增加,砂含量显著减少。通过对比,发现粒度参数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特征,如随着离岸距离和水深的增加,平均粒径均值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粒度标准偏差降低,其分选性逐渐变好;沉积物样品的峰度逐渐增大;相比之下,偏度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粒度C-M图解和概率累积曲线分析均表明,碎屑颗粒的主体搬运方式从近岸到深水,滚动组分逐渐变为悬移组分。五个点位的样品粒度均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且随着与陆地距离的增加,和采样点水深的增加,分维值逐渐降低,平均值由C1的2.52降低至NHX3的2.10,与中国其他海域比本研究区域处于分维值相对较高的水平,尤其是C1柱样。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粒度的分维值与标准偏差间...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南海典型沉积区粒度分形特征研究


图3.3分样过程照片(地点:合肥工业大学第四纪地质学实验室)

粒度测量,范例,遮光度


需要对透镜、手动进样器使用去离子水进行多次清洗,并进行仪器参数调整:①分散相:水;②样品类型:SiO2;③转速:2000r/min;④背景测量时间:8 秒;⑤样品测量时间:8 秒;⑥遮光度下限:10%,上限:20%;⑦重复测量次数:3 次。首次测量前,向手动进样器烧杯中加入约 1000ml 去离子水,进行自动对光操作。每个样品开始测量前,进行背景测量,通过清洗使遮光度达到 80%以上。开始测量,将待测量样品再次使用超声波震荡,分散均匀无漂浮无聚集后,将离心管中下部浊液用移液枪缓缓滴入进样器,直到遮光度大于 10%且传感器相对较稳定后连续进行三次测量,并求出平均值。每次测量完毕后,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进样器和烧杯,保证测量背景时遮光度大于 80%,必要时清洗镜头和移液管。测量的结果报表示例如图 4.2 所示:

正态分布,端元分析,软件界面,正态分布模型


3、点击反演模型按钮,软件后台自动拟合(计算机运行时间约 2-3 分钟,具体时间与数据复杂程度有关);4、生成不同的正态分布峰,同时得到不同峰的叠加结果,并且给出各正态分布模型的参数。


本文编号:3293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293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7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