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海洋经济对我国外汇收入的带动效应研究——以滨海旅游业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25 22:15
  本文从滨海旅游业的视角出发,基于区域发展不平衡理论,以2002—2017年中国沿海11个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从创汇效应和收入效应双重视角,分析海洋经济对我国外汇收入的带动效应,并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一步剖析海洋经济外汇收入对GDP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作用。研究发现:海洋经济对我国外汇收入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但是不同省份的带动强度差异较大;海洋经济外汇收入对GDP和城乡居民收入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农村居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更大。 

【文章来源】: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37(05)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海洋经济对我国外汇收入的带动效应研究——以滨海旅游业为例


滨海旅游业创汇效应的空间差异

滨海,旅游业,时间差,效应


用标准差表示滨海旅游业创汇效应的时间差异,具体见图1。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以2009年为节点,滨海旅游业创汇效应时间差异的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2009年表现为下降态势,从0.05下降到0.028,主要经历了两次较大幅度的下降。首先是2002—2003年,标准差降幅达到33.8%,主要是受SARS事件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做出旅游警告后,我国入境旅游人数骤减,严重制约了沿海各地区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其次是2008—2009年,标准差降幅在14%左右,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和北美洲等主要入境游客来源国的经济受到冲击,我国入境旅游总体发展受损。第二阶段,2009—2017年绝对差异不断扩大,标准差从0.028增加至0.04。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由此推动了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但是滨海旅游亦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扶持力度,导致沿海各地区之间滨海旅游创汇效应差异不断扩大。由此可见,我国各地区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差异性随着时间不断变化,但是不同地区之间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还需要通过区位商来作进一步分析。(三)创汇效应空间差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多尺度的中部六省旅游经济差异及预测分析[J]. 买哲,梁留科,索志辉,张佳莹,王坤.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08)
[2]旅游发展与居民幸福: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J]. 张俊,程励.  旅游学刊. 2019(08)
[3]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问题研究[J]. 刘艺欣,马少康.  当代经济研究. 2019(04)
[4]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门槛效应——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研究[J]. 王明康,刘彦平.  经济问题探索. 2018(12)
[5]中国旅游产业关联效应及其分解——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实证研究[J]. 查建平,谭庭,李园园,贺腊梅.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8(04)
[6]中国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效应与空间差异性研究[J]. 李秋雨,朱麟奇,刘继生.  地理科学. 2017(10)
[7]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联动关系的考察[J]. 卢仁祥.  统计与决策. 2017(04)
[8]我国旅游就业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王尔大,高威.  商业研究. 2016(12)
[9]我国省域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空间自相关研究[J]. 张军谋,周晓唯,李蓓蓓,焦贝贝.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10]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 王慧,李欣章.  山东社会科学. 2016(08)



本文编号:3302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302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3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