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调查在海域使用论证中的作用探究
发布时间:2021-08-23 15:56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对现阶段海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海域使用论证作为海域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合理配置海域资源,实现科学用海、科学管海的重要抓手。海洋生态调查是海域使用论证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海洋生态环境资料提升海域使用论证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新形势下,海洋生态调查也面临着新挑战,文章在分析海洋生态调查在海域使用论证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新职责和新政策,提出今后海域使用论证中海洋生态调查的优化调整思路,即紧跟职责要求、聚焦生态系统调查、强化岸线资源调查、服务生态保护修复。
【文章来源】: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37(06)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海域使用论证基础资料内容与获取途径
海洋生态调查资料是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的基础资料,渗透于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的多个章节(图2)。项目用海影响分析是在生态环境资料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用海基本情况对项目用海可能引起的生态影响进行预测评估,明确项目用海的环境可行性;项目用海选址资源环境适宜性分析,关注项目所在海域的生态环境、资源禀赋能否满足项目用海需求,如人工鱼礁用海选址应分析海洋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底质类型、海底地形等因素能否满足其投放和运营要求,是否能促进人工鱼礁生态效果[3]。不同海域使用类型的项目用海范围界定时,其用海平面布置图是重要依据,同时也应结合地质条件、海底地形等合理确定[4-5]。不同用海方式对海域的影响及不同海域适宜哪种用海方式也是要在充分了解生态环境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影响预测结果和海域开发协调方案,进行综合判断。围填海生态建设方案也应在分析项目所在海域自然禀赋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生态建设方案[6]。可见,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的多个章节与海洋生态环境资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充分了解海域生态环境特征,才能科学合理论证各部分内容,为海域使用论证结论提供科学支撑。2.3 后评估的背景数据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以海洋生态文明为目标,更加注重海洋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保护相结合,将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理念纳入海域综合管理,从生态系统结构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角度出发来重新认识并管理人类的行为[11],更强调生态系统的影响[12]。项目用海尤其是围填海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海洋生态系统承载力为约束,以保障海洋生态安全为前提。目前,海域使用论证中开展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基本是聚焦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预测所需的环境要素的调查,针对生态系统的调查和评价较少。在当前国家强化生态用海的背景下,生态环境调查的内容应有所调整和优化,从原来的以环境调查为主转为以生态系统调查为主(图3),根据生态系统评价的需要进行详细、合理的调查,以更好服务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更符合基于生态系统海域综合管理要求。3.3 强化岸线资源调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调查与评估研究[J]. 段学军,王晓龙,邹辉,梁双波,陈维肖. 地理科学. 2020(01)
[2]辽宁盘锦典型填海工程海域使用后评估——以盘锦港103#—104#通用泊位填海工程为例[J]. 张云,龚艳君,付杰,李轶平,张笑,尤广然,刘明. 海岸工程. 2019(04)
[3]抚仙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J]. 牛远,胡小贞,王琳杰,张有林,余辉,曹熏予,何永俊,尹骄,姜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9(05)
[4]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特征、存在问题及生态保护修复措施[J]. 储昭升,高思佳,庞燕,王圣瑞,熊仲华,段彪,杨学松,赵继东.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9(05)
[5]浅谈海域使用后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设[J]. 李欣曈,陈培雄,相慧,周鑫.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8(09)
[6]杭州湾-长江口海域岸线变化对杭州湾潮汐特征的影响[J]. 李莉,操进浪,贺治国,姚炎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8(08)
[7]海域使用项目后评估工作的探讨与研究[J]. 高鹰,付海防,于冬.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S2)
[8]澳大利亚“黛比”热带气旋登陆前后附近海岸线变化的卫星观测[J]. 徐南,宫鹏. 科学通报. 2017(26)
[9]人工岸线建设对浙江大陆海岸线格局的影响[J]. 叶梦姚,李加林,史小丽,刘永超,姜忆湄,史作琦. 海洋学研究. 2016(03)
[10]区域建设用海后评估方法研究[J]. 袁道伟,赵建华,于永海,张永华,索安宁,李滨勇. 海洋环境科学. 2014(06)
本文编号:3358165
【文章来源】: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37(06)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海域使用论证基础资料内容与获取途径
海洋生态调查资料是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的基础资料,渗透于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的多个章节(图2)。项目用海影响分析是在生态环境资料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用海基本情况对项目用海可能引起的生态影响进行预测评估,明确项目用海的环境可行性;项目用海选址资源环境适宜性分析,关注项目所在海域的生态环境、资源禀赋能否满足项目用海需求,如人工鱼礁用海选址应分析海洋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底质类型、海底地形等因素能否满足其投放和运营要求,是否能促进人工鱼礁生态效果[3]。不同海域使用类型的项目用海范围界定时,其用海平面布置图是重要依据,同时也应结合地质条件、海底地形等合理确定[4-5]。不同用海方式对海域的影响及不同海域适宜哪种用海方式也是要在充分了解生态环境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影响预测结果和海域开发协调方案,进行综合判断。围填海生态建设方案也应在分析项目所在海域自然禀赋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生态建设方案[6]。可见,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的多个章节与海洋生态环境资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充分了解海域生态环境特征,才能科学合理论证各部分内容,为海域使用论证结论提供科学支撑。2.3 后评估的背景数据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以海洋生态文明为目标,更加注重海洋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保护相结合,将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理念纳入海域综合管理,从生态系统结构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角度出发来重新认识并管理人类的行为[11],更强调生态系统的影响[12]。项目用海尤其是围填海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海洋生态系统承载力为约束,以保障海洋生态安全为前提。目前,海域使用论证中开展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基本是聚焦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预测所需的环境要素的调查,针对生态系统的调查和评价较少。在当前国家强化生态用海的背景下,生态环境调查的内容应有所调整和优化,从原来的以环境调查为主转为以生态系统调查为主(图3),根据生态系统评价的需要进行详细、合理的调查,以更好服务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更符合基于生态系统海域综合管理要求。3.3 强化岸线资源调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调查与评估研究[J]. 段学军,王晓龙,邹辉,梁双波,陈维肖. 地理科学. 2020(01)
[2]辽宁盘锦典型填海工程海域使用后评估——以盘锦港103#—104#通用泊位填海工程为例[J]. 张云,龚艳君,付杰,李轶平,张笑,尤广然,刘明. 海岸工程. 2019(04)
[3]抚仙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J]. 牛远,胡小贞,王琳杰,张有林,余辉,曹熏予,何永俊,尹骄,姜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9(05)
[4]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特征、存在问题及生态保护修复措施[J]. 储昭升,高思佳,庞燕,王圣瑞,熊仲华,段彪,杨学松,赵继东.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9(05)
[5]浅谈海域使用后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设[J]. 李欣曈,陈培雄,相慧,周鑫.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8(09)
[6]杭州湾-长江口海域岸线变化对杭州湾潮汐特征的影响[J]. 李莉,操进浪,贺治国,姚炎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8(08)
[7]海域使用项目后评估工作的探讨与研究[J]. 高鹰,付海防,于冬.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S2)
[8]澳大利亚“黛比”热带气旋登陆前后附近海岸线变化的卫星观测[J]. 徐南,宫鹏. 科学通报. 2017(26)
[9]人工岸线建设对浙江大陆海岸线格局的影响[J]. 叶梦姚,李加林,史小丽,刘永超,姜忆湄,史作琦. 海洋学研究. 2016(03)
[10]区域建设用海后评估方法研究[J]. 袁道伟,赵建华,于永海,张永华,索安宁,李滨勇. 海洋环境科学. 2014(06)
本文编号:3358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358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