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尺度涡旋传播受跨隙流动西边界流影响的形态与规律
发布时间:2021-08-23 16:41
本文使用1.5层准地转约化重力海洋环流模式,利用理想矩形海盆数值试验,研究了中尺度涡旋在跨隙流动迟滞变异过程中不同流态的西边界流影响下的运动规律。气旋式涡旋和反气旋式涡旋,在无限β-平面上,都是向西运动并伴随着强度的衰减。气旋式涡旋强度衰减的程度,与反气旋式涡旋相似,都依赖于涡旋的初始半径。半径越大的涡旋比半径较小的涡旋,在运动过程中失去更多能量。涡旋在穿过缺口时,比在β-平面自由传播时,受到了更多阻挡。气旋式涡旋和反气旋式涡旋,都能穿过缺口处稳定入侵态的西边界流,伴随着由于涡旋导致西边界流入侵支的减弱(气旋式涡旋)或增强(反气旋式涡旋)而诱发出一个相反的位势涡度。涡旋与诱发出的位涡组成一个涡旋对,相互左右并共同向西移动。气旋式涡旋和反气旋式涡旋,在穿过缺口后的向西移动过程中,在与西边界流相互左右中,能量都有所增加。从西边界流上游西传到缺口的涡旋,比从西边界流下游西传到缺口的涡旋,由于西边界流的平流作用,更容易进入西海盆。涡旋西传速度基本不受西边界流的影响,约为0.08 m/s。稳定跨隙态的西边界流,几乎阻挡了东侧所有涡旋的向西移动。涡旋不能穿过西边界流通过缺口进入西海盆,只能随西边界...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吕宋海峡附近中尺度涡旋的研究进展
1.2 吕宋海峡处黑潮流态研究进展
1.3 吕宋海峡处黑潮与中尺度涡旋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4 本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第二章 模式介绍和研究方法
2.1 一层半准地转模式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涡旋自由传播
3.1 反气旋式涡旋
3.2 气旋式涡旋
3.3 涡旋强度衰减
第四章 稳定态西边界流对缺口处中尺度涡旋传播的影响
4.1 涡旋穿过稳定入侵态西边界流(Re=20)
4.1.1 反气旋式涡旋
4.1.2 气旋式涡旋
4.2 涡旋被稳定跨隙态(Re=45)西边界流完全阻挡
4.2.1 反气旋式涡旋
4.2.2 气旋式涡旋
小结
第五章 临界态西边界流对缺口处中尺度涡旋传播的影响
5.1 入侵态到周期甩涡态的临界态(Re=27)西边界流对中尺度涡旋传播的影响
5.1.1 反气旋式涡旋
5.1.2 气旋式涡旋
5.2 周期甩涡态到跨隙态的临界态(Re=42)西边界流对中尺度涡旋传播的影响
5.2.1 反气旋式涡旋
5.2.2 气旋式涡旋
5.3 跨隙态到周期甩涡态的临界态(Re=37.5)西边界流对中尺度涡旋传播的影响
5.3.1 反气旋式涡旋
5.3.2 气旋式涡旋
小结
第六章 周期边界条件对西边界流跨隙流动迟滞过程的影响
6.1 研究背景
6.2 研究方法
6.3 试验结果
6.4 小结
第七章 贯通流对西边界流跨隙流动迟滞过程的影响
7.1 研究背景
7.2 研究方法
7.3 试验结果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吕宋海峡附近中尺度涡特征的统计分析[J]. 林宏阳,胡建宇,郑全安.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2(01)
[2]Effect of meridional wind on gap-leaping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J]. 王铮,袁东亮,侯一筠.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0(02)
[3]Path transition of the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with a gap due to mesoscale eddies: a 1.5-layer, wind-driven experiment[J]. 胡珀,侯一筠.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0(02)
[4]中尺度涡旋影响吕宋海峡黑潮变异的动力机制[J]. 袁东亮,李锐祥. 热带海洋学报. 2008(04)
[5]南海中尺度涡的时空变化规律Ⅰ.统计特征分析[J]. 林鹏飞,王凡,陈永利,唐晓晖.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7(03)
[6]吕宋海峡两侧中尺度涡统计[J]. 郭景松,袁业立,熊学军,郭炳火. 海洋科学进展. 2007(02)
[7]西太平洋-南海中尺度水位波动的耦合传播特征[J]. 靖春生,李立,朱大勇. 科学通报. 2006(20)
[8]南海环流动力机制研究综述[J]. 苏纪兰.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5(06)
[9]南海东北部海域海面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J]. 李燕初,李立,靖春生,蔡文理. 科学通报. 2004(07)
[10]我国21世纪初海洋科学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J]. 苏纪兰,李炎,王启. 地球科学进展. 2001(05)
硕士论文
[1]吕宋海峡黑潮变异受中尺度涡旋影响的动力机制[D]. 李锐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2]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中尺度涡的统计特征分析[D]. 林鹏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5
本文编号:3358225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吕宋海峡附近中尺度涡旋的研究进展
1.2 吕宋海峡处黑潮流态研究进展
1.3 吕宋海峡处黑潮与中尺度涡旋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4 本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第二章 模式介绍和研究方法
2.1 一层半准地转模式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涡旋自由传播
3.1 反气旋式涡旋
3.2 气旋式涡旋
3.3 涡旋强度衰减
第四章 稳定态西边界流对缺口处中尺度涡旋传播的影响
4.1 涡旋穿过稳定入侵态西边界流(Re=20)
4.1.1 反气旋式涡旋
4.1.2 气旋式涡旋
4.2 涡旋被稳定跨隙态(Re=45)西边界流完全阻挡
4.2.1 反气旋式涡旋
4.2.2 气旋式涡旋
小结
第五章 临界态西边界流对缺口处中尺度涡旋传播的影响
5.1 入侵态到周期甩涡态的临界态(Re=27)西边界流对中尺度涡旋传播的影响
5.1.1 反气旋式涡旋
5.1.2 气旋式涡旋
5.2 周期甩涡态到跨隙态的临界态(Re=42)西边界流对中尺度涡旋传播的影响
5.2.1 反气旋式涡旋
5.2.2 气旋式涡旋
5.3 跨隙态到周期甩涡态的临界态(Re=37.5)西边界流对中尺度涡旋传播的影响
5.3.1 反气旋式涡旋
5.3.2 气旋式涡旋
小结
第六章 周期边界条件对西边界流跨隙流动迟滞过程的影响
6.1 研究背景
6.2 研究方法
6.3 试验结果
6.4 小结
第七章 贯通流对西边界流跨隙流动迟滞过程的影响
7.1 研究背景
7.2 研究方法
7.3 试验结果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吕宋海峡附近中尺度涡特征的统计分析[J]. 林宏阳,胡建宇,郑全安.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2(01)
[2]Effect of meridional wind on gap-leaping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J]. 王铮,袁东亮,侯一筠.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0(02)
[3]Path transition of the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with a gap due to mesoscale eddies: a 1.5-layer, wind-driven experiment[J]. 胡珀,侯一筠.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0(02)
[4]中尺度涡旋影响吕宋海峡黑潮变异的动力机制[J]. 袁东亮,李锐祥. 热带海洋学报. 2008(04)
[5]南海中尺度涡的时空变化规律Ⅰ.统计特征分析[J]. 林鹏飞,王凡,陈永利,唐晓晖.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7(03)
[6]吕宋海峡两侧中尺度涡统计[J]. 郭景松,袁业立,熊学军,郭炳火. 海洋科学进展. 2007(02)
[7]西太平洋-南海中尺度水位波动的耦合传播特征[J]. 靖春生,李立,朱大勇. 科学通报. 2006(20)
[8]南海环流动力机制研究综述[J]. 苏纪兰.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5(06)
[9]南海东北部海域海面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J]. 李燕初,李立,靖春生,蔡文理. 科学通报. 2004(07)
[10]我国21世纪初海洋科学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J]. 苏纪兰,李炎,王启. 地球科学进展. 2001(05)
硕士论文
[1]吕宋海峡黑潮变异受中尺度涡旋影响的动力机制[D]. 李锐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2]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中尺度涡的统计特征分析[D]. 林鹏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5
本文编号:3358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358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