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海大气边界层特征及其与海雾/低云分布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10-25 17:27
本文利用青岛与台州两个沿海台站的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CFSR再分析资料、OAFlux资料、ICOADS资料等对青岛与台州两个台站的边界层特征、黄东海边界层的基本特征以及其与海雾/低云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所得结论如下:青岛稳定边界层发生频率呈双峰结构,分别为4月和11月,全年对流边界层发生频率变化不大,且均低于稳定边界层;台州稳定边界层在冬春季节发生频率较高,夏季最低,对流边界层在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冬季最低。青岛与台州的稳定边界层发生时几乎均处在异常高压后部,异常低压前部,有异常南风;对流边界层的发生处在异常高压前部,异常低压后部,有异常北风。SST与海表面风的时空分布对边界层高度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盛行风的平流作用与下垫面特征相结合造成的低空稳定性的变化,也是黄东海边界层高度时间上夏季低、冬季高,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重要因素。从EOF模态分析中可知,黄东海边界层高度主要呈现为一年周期的变化,第一模态为冬夏差异,空间上具有一致性,这与海气温差的分布一致,体现了大尺度环流的影响。第二模态为春秋相反的分布型,东增西降、东降西增,主要体现了局地下垫面的时空变化...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引言
1.2 大气边界层的特征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思路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资料与计算方法
2.1 资料介绍
2.2 计算方法
2.2.1 边界层高度计算方法
2.2.2 抬升凝结高度计算
2.2.3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3. 黄东海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3.1 探空数据与再分析数据对比
3.2 边界层高度的季节变化特征
3.2.1 黄东海边界层高度的空间分布
3.2.2 黄东海边界层高度的 EOF 分析时空分布型(季节变化)
3.2.3 黄东海边界层高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时间变化
3.3 MABL 高度变化的成因分析
3.3.1 下垫面通量
3.3.2 边界层垂直环流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黄东海大气中海雾/低云分布特征
4.1 黄东海海雾/低云的分布特征
4.1.1 黄东海海雾/低云的分布特征
4.1.2 青岛与台州的海雾/低云发生频率
4.2 黄东海边界层高度与海雾/低云分布的关系
4.3 本章小结
5. 青岛与台州大气边界层基本特征
5.1 基本特征
5.1.1 边界层分类
5.1.2 不同边界层类型下的静力稳定度
5.1.3 对流边界层中的湍流
5.1.4 不同边界层类型下的风和风切变
5.1.5 不同边界层类型下的温湿层结
5.1.6 不同边界层类型下的 HPBL 和 LCL 的频率分布
5.2 不同类型边界层逐月低层环流特征
5.2.1 青岛稳定边界层和对流边界层发生的低层环流特征
5.2.2 台州对流边界层和稳定边界层发生的低层环流特征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东海大气边界层高度时空变化特征[J]. 涂静,张苏平,程相坤,杨万裕,杨育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2]1998年季风爆发期南海大气边界层的日变化[J]. 于晓丽,谢强,王东晓. 热带海洋学报. 2009(02)
[3]青岛市水平能见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J]. 王晓丽,张苏平,张晓梅,薄兆海. 气象科学. 2008(S1)
[4]Variations in the Lower Level of the PBL Associated with the Yellow Sea Fog-New Observations by L-Band Radar[J]. ZHANG Suping1), REN Zhaopeng1), LIU Jingwu1), YANG Yuqiang2), and WANG Xingong2) 1) Physical Oceanography Laboratory and Ocean-Atmosphere Interaction and Climate Laborator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P. R. China 2) Qingdao Meteorological Bureau, Qingdao 266003, P. R. Chin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08(04)
[5]低层大气季节变化及与黄海雾季的关系[J]. 张苏平,杨育强,王新功,魏建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6]重庆市多年大气混合层厚度变化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J]. 叶堤,王飞,陈德蓉.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04)
[7]激光雷达探测北京城区夏季大气边界层[J]. 王珍珠,李炬,钟志庆,刘东,周军. 应用光学. 2008(01)
[8]上海市近15a大气稳定度和混合层厚度的研究[J]. 杨勇杰,谈建国,郑有飞,陈舜华. 气象科学. 2006(05)
[9]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结构日变化的高分辨模拟对比[J]. 陈炯,王建捷. 应用气象学报. 2006(04)
[10]东、黄海海表面温度季节内变化特征的EOF分析[J]. 曾广恩,练树民,程旭华,华祖林,齐义泉. 海洋科学进展. 2006(02)
硕士论文
[1]夏季黄海表面冷水对大气边界层及海雾的影响[D]. 孟宪贵.中国海洋大学 2011
[2]黄东海大气边界层高度时空变化特征[D]. 涂静.中国海洋大学 2011
[3]东海黑潮区海洋锋的区域气候学效应[D]. 刘敬武.中国海洋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57863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引言
1.2 大气边界层的特征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思路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资料与计算方法
2.1 资料介绍
2.2 计算方法
2.2.1 边界层高度计算方法
2.2.2 抬升凝结高度计算
2.2.3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3. 黄东海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3.1 探空数据与再分析数据对比
3.2 边界层高度的季节变化特征
3.2.1 黄东海边界层高度的空间分布
3.2.2 黄东海边界层高度的 EOF 分析时空分布型(季节变化)
3.2.3 黄东海边界层高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时间变化
3.3 MABL 高度变化的成因分析
3.3.1 下垫面通量
3.3.2 边界层垂直环流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黄东海大气中海雾/低云分布特征
4.1 黄东海海雾/低云的分布特征
4.1.1 黄东海海雾/低云的分布特征
4.1.2 青岛与台州的海雾/低云发生频率
4.2 黄东海边界层高度与海雾/低云分布的关系
4.3 本章小结
5. 青岛与台州大气边界层基本特征
5.1 基本特征
5.1.1 边界层分类
5.1.2 不同边界层类型下的静力稳定度
5.1.3 对流边界层中的湍流
5.1.4 不同边界层类型下的风和风切变
5.1.5 不同边界层类型下的温湿层结
5.1.6 不同边界层类型下的 HPBL 和 LCL 的频率分布
5.2 不同类型边界层逐月低层环流特征
5.2.1 青岛稳定边界层和对流边界层发生的低层环流特征
5.2.2 台州对流边界层和稳定边界层发生的低层环流特征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东海大气边界层高度时空变化特征[J]. 涂静,张苏平,程相坤,杨万裕,杨育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2]1998年季风爆发期南海大气边界层的日变化[J]. 于晓丽,谢强,王东晓. 热带海洋学报. 2009(02)
[3]青岛市水平能见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J]. 王晓丽,张苏平,张晓梅,薄兆海. 气象科学. 2008(S1)
[4]Variations in the Lower Level of the PBL Associated with the Yellow Sea Fog-New Observations by L-Band Radar[J]. ZHANG Suping1), REN Zhaopeng1), LIU Jingwu1), YANG Yuqiang2), and WANG Xingong2) 1) Physical Oceanography Laboratory and Ocean-Atmosphere Interaction and Climate Laborator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P. R. China 2) Qingdao Meteorological Bureau, Qingdao 266003, P. R. Chin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08(04)
[5]低层大气季节变化及与黄海雾季的关系[J]. 张苏平,杨育强,王新功,魏建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6]重庆市多年大气混合层厚度变化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J]. 叶堤,王飞,陈德蓉.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04)
[7]激光雷达探测北京城区夏季大气边界层[J]. 王珍珠,李炬,钟志庆,刘东,周军. 应用光学. 2008(01)
[8]上海市近15a大气稳定度和混合层厚度的研究[J]. 杨勇杰,谈建国,郑有飞,陈舜华. 气象科学. 2006(05)
[9]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结构日变化的高分辨模拟对比[J]. 陈炯,王建捷. 应用气象学报. 2006(04)
[10]东、黄海海表面温度季节内变化特征的EOF分析[J]. 曾广恩,练树民,程旭华,华祖林,齐义泉. 海洋科学进展. 2006(02)
硕士论文
[1]夏季黄海表面冷水对大气边界层及海雾的影响[D]. 孟宪贵.中国海洋大学 2011
[2]黄东海大气边界层高度时空变化特征[D]. 涂静.中国海洋大学 2011
[3]东海黑潮区海洋锋的区域气候学效应[D]. 刘敬武.中国海洋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57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45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