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沉积物中氮的赋存形态及其在循环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02-05 00:34
为揭示渤海沉积物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本文应用自然粒度下的分级分离浸取方法首次对渤海沉积物中氮的形态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氮形态分布的地球化学特征;将沉积物氮中可转化和非转化部分定量区别开,并对可转化态中各形态氮对其循环贡献的大小进行了评估;结合底栖生物的分布初步探讨了沉积物中氮与生物生产的关系及底栖生物对氮循环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 渤海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表层沉积物中IEF-N、CF-N、IMOF-N和OSF-N占TN的比例分别为3.67%,0.31%,0.42%和26.45%,OSF-N是可转化态氮的优势形态。IEF-N中NH4+和NO3-具有不同的成岩机制:NH4+主要受OC、Es和粘土矿物性质影响,NO3-与水体分布密切相关。CF-N含量最小,主要受沉积环境pH值的影响。IMOF-N主要由NH4+在Fe3+...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1.1 海洋沉积物中氮的研究概况
1.1.2 沉积物中氮的研究方法
1.2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测
1.2.1 采样区的特征
1.2.2 样品的采集
1.2.3 分析测定
第二章 渤海沉积物中氮的特征及其早期成岩作用
2.1 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
2.1.1 氮形态的分布特征
2.1.2 分布的控制因素
2.2 柱状样中氮的形态
2.2.1 柱状样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
2.2.2 柱状样成岩过程
2.3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氮的沉积与埋藏及碳、氮、磷的比值关系
2.3.1 氮的沉积与埋藏
2.3.2 碳、氮、磷的比值关系
2.4 氮的形态与金属元素的耦合特征
第三章 渤海沉积物中的氮在其循环中的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
3.1 沉积物中氮在其循环中的作用
3.2 渤海氮循环收支
3.3 沉积物中氮的生态学功能
3.3.1 各形态氮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
3.3.2 底栖生物对氮循环的影响
3.3.3 沉积物中氮的生态学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二)生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J]. 张志南,图立红,于子山.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0(02)
[2]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 (一)生物量[J]. 张志南,图立红,于子山.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0(01)
[3]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及其邻近水域小型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J]. 张志南,李永贵,图立红,于子山. 海洋与湖沼. 1989(03)
[4]杭州湾及其邻近陆架区沉积物中有机碳、氮、磷和硅的地球化学[J]. 鲍根德. 台湾海峡. 1988(04)
[5]渤海生产力研究——Ⅱ.初级生产力及潜在渔获量的估算[J]. 費尊乐,毛兴华,朱明运,李冰,李宝华,管永红,张新胜,吕瑞华.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8(04)
[6]太平洋西部深海沉积物中有机质、氮、磷的初步研究[J]. 鲍根德. 沉积学报. 1987(01)
本文编号:3614235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1.1 海洋沉积物中氮的研究概况
1.1.2 沉积物中氮的研究方法
1.2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测
1.2.1 采样区的特征
1.2.2 样品的采集
1.2.3 分析测定
第二章 渤海沉积物中氮的特征及其早期成岩作用
2.1 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
2.1.1 氮形态的分布特征
2.1.2 分布的控制因素
2.2 柱状样中氮的形态
2.2.1 柱状样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
2.2.2 柱状样成岩过程
2.3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氮的沉积与埋藏及碳、氮、磷的比值关系
2.3.1 氮的沉积与埋藏
2.3.2 碳、氮、磷的比值关系
2.4 氮的形态与金属元素的耦合特征
第三章 渤海沉积物中的氮在其循环中的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
3.1 沉积物中氮在其循环中的作用
3.2 渤海氮循环收支
3.3 沉积物中氮的生态学功能
3.3.1 各形态氮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
3.3.2 底栖生物对氮循环的影响
3.3.3 沉积物中氮的生态学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二)生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J]. 张志南,图立红,于子山.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0(02)
[2]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 (一)生物量[J]. 张志南,图立红,于子山.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0(01)
[3]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及其邻近水域小型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J]. 张志南,李永贵,图立红,于子山. 海洋与湖沼. 1989(03)
[4]杭州湾及其邻近陆架区沉积物中有机碳、氮、磷和硅的地球化学[J]. 鲍根德. 台湾海峡. 1988(04)
[5]渤海生产力研究——Ⅱ.初级生产力及潜在渔获量的估算[J]. 費尊乐,毛兴华,朱明运,李冰,李宝华,管永红,张新胜,吕瑞华.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8(04)
[6]太平洋西部深海沉积物中有机质、氮、磷的初步研究[J]. 鲍根德. 沉积学报. 1987(01)
本文编号:3614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614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