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及邻区浅成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03 01:37
胶州湾位于胶南构造带东北端与胶莱坳陷接合处,具特殊大地构造背景。通过该区广泛出露的浅成侵入岩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对于研究该区地质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采自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及邻区薛家岛及团岛的23个岩石样品进行了岩石切片和偏光显微分析、全岩化学分析、等离子体光谱分析和等离子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岩石总体上分为两类,以花岗斑岩、正长斑岩为代表的酸性岩和以煌斑岩为主的中基性岩,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系列。根据岩石接触关系,研究区岩浆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火山岩→深成侵入岩→浅成侵入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闪斜煌斑岩)。酸性岩类主要为碱长花岗岩和正长斑岩,具富硅、碱、贫铁镁的特征,从微量元素组成看,以富集LILE、LREE为特征,稀土分布模式为右倾型,(La/Yb)N=9.22~27.37,δEu =0.16~0.97。岩石具有与A型花岗岩相似特征,形成于造山后相对稳定的拉张构造环境,岩浆起源于下地壳,其成岩模式可能与同化混染—分离结晶过程有关。中基性脉岩类主要为粗安岩、玄武粗安岩、粗面玄武岩和玄武岩,具有富LILE,贫HFSE的微量元素组成和右倾型的稀土元素...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开展工作
1.4 样品来源及分析方法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貌特征
2.1.1 陆地地貌
2.1.2 海岸地貌
2.1.3 海底地貌
2.2 区域地层概况
2.2.1 元古界胶南群
2.2.2 中生界侏罗系及白垩系
2.2.3 新生界第四系
2.3 区域构造背景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2.4 岩浆岩研究概况
2.4.1 艾山阶段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侵入体
2.4.2 崂山阶段酸碱性杂岩各次岩体
3 浅成侵入岩的基本特征
3.1 岩浆岩的侵位顺序
3.2 岩相学特征
4 地球化学特征
4.1 酸性浅成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
4.1.1 主要元素组成
4.1.2 CIPW 标准矿物计算
4.1.3 岩石化学指数
4.1.4 岩石分类及岩系划分
4.1.5 稀土元素特征
4.1.6 微量元素特征
4.2 中基性浅成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
4.2.1 主要元素组成
4.2.2 CIPW 标准矿物计算
4.2.3 岩石化学指数
4.2.4 岩石分类及岩系划分
4.2.5 稀土元素特征
4.2.6 微量元素特征
5 岩浆演化及成因
5.1 酸性浅成侵入岩成因探讨
5.1.1 构造环境
5.1.2 岩石成因
5.2 中基性浅成侵入岩成因探讨
5.2.1 构造环境
5.2.2 岩石成因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胶东北部碱性超基性脉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和成因探讨[J]. 刘燊,胡瑞忠,赵军红,冯彩霞,蒋国豪,史丹妮. 地质科学. 2005(01)
[2]鲁西晚中生代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源区性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J]. 刘燊,胡瑞忠,赵军红,冯彩霞. 地质论评. 2004(06)
[3]花岗质岩石中岩石包体研究的新进展[J]. 杜杨松,车勤建,秦新龙,楼亚儿.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3(04)
[4]花岗质岩石成因分类研究述评[J]. 楼亚儿,杜杨松. 地学前缘. 2003(03)
[5]岩浆底侵作用研究进展[J]. 杜杨松,刘金辉,秦新龙,楼亚儿,窦金龙. 自然科学进展. 2003(03)
[6]琼南晚白垩世基性岩墙群的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J]. 葛小月,李献华,周汉文. 地球化学. 2003(01)
[7]岩浆混合作用及其研究评述[J]. 李昌年. 地质科技情报. 2002(04)
[8]中国东部燕山期高原的发育及对矿产和油气资源评价的启示[J]. 吴根耀,陈焕疆,马力,徐克定. 石油实验地质. 2002(01)
[9]山东省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探讨[J]. 宋明春,李洪奎. 山东地质. 2001(06)
[10]论胶东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证据及其动力学机制[J]. 徐贵忠,周瑞,闫臻,佘宏全,王艺芬,杨茂森,李兵.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1(04)
博士论文
[1]山东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与地壳拉张—兼论煌斑岩与金成矿的关系[D]. 刘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4
本文编号:3650365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开展工作
1.4 样品来源及分析方法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貌特征
2.1.1 陆地地貌
2.1.2 海岸地貌
2.1.3 海底地貌
2.2 区域地层概况
2.2.1 元古界胶南群
2.2.2 中生界侏罗系及白垩系
2.2.3 新生界第四系
2.3 区域构造背景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2.4 岩浆岩研究概况
2.4.1 艾山阶段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侵入体
2.4.2 崂山阶段酸碱性杂岩各次岩体
3 浅成侵入岩的基本特征
3.1 岩浆岩的侵位顺序
3.2 岩相学特征
4 地球化学特征
4.1 酸性浅成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
4.1.1 主要元素组成
4.1.2 CIPW 标准矿物计算
4.1.3 岩石化学指数
4.1.4 岩石分类及岩系划分
4.1.5 稀土元素特征
4.1.6 微量元素特征
4.2 中基性浅成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
4.2.1 主要元素组成
4.2.2 CIPW 标准矿物计算
4.2.3 岩石化学指数
4.2.4 岩石分类及岩系划分
4.2.5 稀土元素特征
4.2.6 微量元素特征
5 岩浆演化及成因
5.1 酸性浅成侵入岩成因探讨
5.1.1 构造环境
5.1.2 岩石成因
5.2 中基性浅成侵入岩成因探讨
5.2.1 构造环境
5.2.2 岩石成因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胶东北部碱性超基性脉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和成因探讨[J]. 刘燊,胡瑞忠,赵军红,冯彩霞,蒋国豪,史丹妮. 地质科学. 2005(01)
[2]鲁西晚中生代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源区性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J]. 刘燊,胡瑞忠,赵军红,冯彩霞. 地质论评. 2004(06)
[3]花岗质岩石中岩石包体研究的新进展[J]. 杜杨松,车勤建,秦新龙,楼亚儿.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3(04)
[4]花岗质岩石成因分类研究述评[J]. 楼亚儿,杜杨松. 地学前缘. 2003(03)
[5]岩浆底侵作用研究进展[J]. 杜杨松,刘金辉,秦新龙,楼亚儿,窦金龙. 自然科学进展. 2003(03)
[6]琼南晚白垩世基性岩墙群的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J]. 葛小月,李献华,周汉文. 地球化学. 2003(01)
[7]岩浆混合作用及其研究评述[J]. 李昌年. 地质科技情报. 2002(04)
[8]中国东部燕山期高原的发育及对矿产和油气资源评价的启示[J]. 吴根耀,陈焕疆,马力,徐克定. 石油实验地质. 2002(01)
[9]山东省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探讨[J]. 宋明春,李洪奎. 山东地质. 2001(06)
[10]论胶东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证据及其动力学机制[J]. 徐贵忠,周瑞,闫臻,佘宏全,王艺芬,杨茂森,李兵.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1(04)
博士论文
[1]山东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与地壳拉张—兼论煌斑岩与金成矿的关系[D]. 刘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4
本文编号:3650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650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