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进气道气动特性评估及改进设计
发布时间:2022-01-12 18:26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原可调进气道的气动特性进行了评估,得到了该进气道在设计点和非设计点的气动特性,在此基础上对该进气道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对改进后的进气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其气动特性。首先,根据不同飞行马赫数下喉道调节规律对原进气道喉道高度作出相应调节,得到不同进气道模型并分别进行三维网格划分以及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设计状态下,进气道满足外压斜激波封口要求,唇罩反射激波打在泄流槽入口实现了消波,但扩张段面积变化规律存在先增大后减小的问题;非设计飞行马赫数下,进气道在低马赫数和大飞行攻角下起动性能较差,飞行马赫数2.5时在飞行攻角-2°到8°范围内均不能起动;通过适当放大喉道或采取抽吸措施能使进气道起动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其次,在原进气道基本尺寸和性能要求的约束下对进气道外压缩段和内收缩段进行了二维气动设计,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外压段仍采用二斜+一正的三波系结构,当飞行马赫数减小到2.5以下时,转动第二级外压缩面使进气道由混压式变为外压式,在此过程中气流总转折角减小了6.2°。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进气道在设计点实现了外压斜激波封口且在非设计马赫数下均能够起动。再次,...
【文章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各类发动机比冲图
京航空航天大学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置锁定在最前方;飞行高度超过 30000马赫数达到 Ma=1.6;当飞行马赫数超过相应地缩进 13/8 英寸;通常当飞行马赫慢移动到靠近喉道吸气的位置。在飞行到 Ma=3.2 时,外压锥形激波实现封口行过程中,激波锥调节的总行程大约为 方英尺,增加了 112%;喉道面积减小到 4
达到 Ma=3.2 时,外压锥形激波实现封口行过程中,激波锥调节的总行程大约为 2方英尺,增加了 112%;喉道面积减小到 4.图 1.4 SR-71 轴对称进气道马赫数等值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内乘波式内并联TBCC进气道变几何规律优化分析[J]. 乐婷,黄国平,黄慧慧.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7(12)
[2]并联TBCC可调进气道并联方案[J]. 孙波,邵庆龄,倪凯捷,卓长飞,张堃元. 航空动力学报. 2017(12)
[3]宽马赫数变几何进气道性能快速计算方法[J]. 徐珊珊,金玉华,张庆兵,邵明玉. 现代防御技术. 2017(02)
[4]ATR动力飞行器的变几何进气道设计研究[J]. 崔鹏,李国曙,张军,谭慧俊. 宇航学报. 2017(03)
[5]一种双流路变几何涡轮基组合循环进气道的设计与仿真[J]. 王德鹏,庄逸,谭慧俊,张鸿,杜沫辰,李光胜. 航空动力学报. 2015(11)
[6]基于内乘波概念的TBCC进气道过渡模态研究[J]. 左逢源,黄国平,陈杰,唐伟员.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5(02)
[7]美国发布SR-72高超声速飞机概念[J]. 姚源,陈萱. 中国航天. 2013(12)
[8]欧洲的高超声速推进项目及其项目管理[J]. 尤延铖,安平.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13(06)
[9]日本TBCC发动机的发展[J]. 耿苗,薛永广. 飞航导弹. 2013(09)
[10]一级锥可调变几何轴对称进气道初步研究[J]. 苗海丰,谢旅荣,郭荣伟. 航空动力学报. 2013(08)
硕士论文
[1]外并联型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特性研究[D]. 曹石彬.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2]喉道顶板可调侧压式进气道初步研究[D]. 陈秋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85250
【文章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各类发动机比冲图
京航空航天大学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置锁定在最前方;飞行高度超过 30000马赫数达到 Ma=1.6;当飞行马赫数超过相应地缩进 13/8 英寸;通常当飞行马赫慢移动到靠近喉道吸气的位置。在飞行到 Ma=3.2 时,外压锥形激波实现封口行过程中,激波锥调节的总行程大约为 方英尺,增加了 112%;喉道面积减小到 4
达到 Ma=3.2 时,外压锥形激波实现封口行过程中,激波锥调节的总行程大约为 2方英尺,增加了 112%;喉道面积减小到 4.图 1.4 SR-71 轴对称进气道马赫数等值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内乘波式内并联TBCC进气道变几何规律优化分析[J]. 乐婷,黄国平,黄慧慧.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7(12)
[2]并联TBCC可调进气道并联方案[J]. 孙波,邵庆龄,倪凯捷,卓长飞,张堃元. 航空动力学报. 2017(12)
[3]宽马赫数变几何进气道性能快速计算方法[J]. 徐珊珊,金玉华,张庆兵,邵明玉. 现代防御技术. 2017(02)
[4]ATR动力飞行器的变几何进气道设计研究[J]. 崔鹏,李国曙,张军,谭慧俊. 宇航学报. 2017(03)
[5]一种双流路变几何涡轮基组合循环进气道的设计与仿真[J]. 王德鹏,庄逸,谭慧俊,张鸿,杜沫辰,李光胜. 航空动力学报. 2015(11)
[6]基于内乘波概念的TBCC进气道过渡模态研究[J]. 左逢源,黄国平,陈杰,唐伟员.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5(02)
[7]美国发布SR-72高超声速飞机概念[J]. 姚源,陈萱. 中国航天. 2013(12)
[8]欧洲的高超声速推进项目及其项目管理[J]. 尤延铖,安平.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13(06)
[9]日本TBCC发动机的发展[J]. 耿苗,薛永广. 飞航导弹. 2013(09)
[10]一级锥可调变几何轴对称进气道初步研究[J]. 苗海丰,谢旅荣,郭荣伟. 航空动力学报. 2013(08)
硕士论文
[1]外并联型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特性研究[D]. 曹石彬.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2]喉道顶板可调侧压式进气道初步研究[D]. 陈秋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85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3585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