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机载光电稳定平台减振技术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17:05

  本文关键词:机载光电稳定平台减振技术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光电稳定平台在现代武装直升机精确打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直升机旋翼高速旋转引起的载机振动对光电平台稳定性能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减振技术在机载光电稳定平台上的技术应用,在分析比较橡胶减振器和钢丝绳减振器的优缺点后,提出钢丝绳减振器的迟滞特性使其具有更加优越的减振性能,拟从合理减振设计的角度应用钢丝绳减振器降低载机振动输入以提高光电平台精度指标,进而提高直升机精确打击能力。 本文在分析现有光电平台结构形式和减振设计基础上,结合载机振动特点分析振动对光电平台光学图像视轴的影响,着重指出角扰动对视轴稳定有着更为严重的影响。本文从分析单自由度振动模型幅频响应入手,研究刚度、阻尼、振动传递率、固有频率的关系,指出减振设计的要点是实现较小的振动传递率和合适的固有频率,并且共振时振幅放大比较小。同时,建立非线性迟滞阻尼模型,研究钢丝绳减振器的非线性迟滞特性和振动传递率情况,研究减振器的安装布局形式及其使用特点,并结合以往经验提出钢丝绳减振器在光电平台内的一种合理安装布局形式,建立动力学微分方程,研究减振器在光电平台相应结构形式下所受力和力矩情况,研究减振器刚度布局引起的振动耦合情况。最后,结合理论分析和光电平台实际情况设计选型一种特定参数的钢丝绳减振器,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型光电平台减振设计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提取各阶模态参数和各阶模态处的振动响应结果,并设计专用振动工装在试验室振动台上对减振器做正弦扫频振动试验,分析振动放大率曲线后得出减振器组合使用下的共振频率、振动放大率和阻尼比,指出钢丝绳减振器在光电平台内的合理使用情况。 本文实现钢丝绳减振器在光电平台内的合理使用,指出钢丝绳减振器可以有效隔离载机振动量值输入,提高光电平台图像质量和稳定精度,对高精度光电稳定平台精确制导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机载光电稳定平台 钢丝绳减振器 振动传递率 模态分析 谐响应分析 扫频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V271.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7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8-10
  • 1.2 国内外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的发展现状10-13
  • 1.3 机载光电稳定平台减振技术的研究现状13-16
  • 1.4 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16-17
  • 2 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简介17-22
  • 2.1 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的主要功能及系统组成17-18
  • 2.2 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结构形式及工作原理18-20
  • 2.3 振动环境对机载光电稳定平台视轴的影响分析20-21
  • 2.4 本章小结21-22
  • 3 机载光电稳定平台减振技术研究22-36
  • 3.1 减振基本理论22-31
  • 3.1.1 单自由度振动响应分析22-25
  • 3.1.2 钢丝绳减振器的迟滞特性研究25-28
  • 3.1.3 减振器安装布局形式研究28-31
  • 3.2 钢丝绳减振器动力学理论计算31-34
  • 3.2.1 运动微分方程31-32
  • 3.2.2 力F和扭矩M的计算32-33
  • 3.2.3 各向振动耦合分析33-34
  • 3.3 钢丝绳减振器的设计选型34-35
  • 3.4 本章小结35-36
  • 4 光电稳定平台减振设计有限元分析36-40
  • 4.1 ANSYSWorkbench软件介绍36-37
  • 4.1.1 ANSYS Workbench软件组成36
  • 4.1.2 ANSYS Workbench软件特点36-37
  • 4.2 模型的导入及其分析计算37-39
  • 4.2.1 模型的导入37-38
  • 4.2.2 模态分析38-39
  • 4.2.3 谐响应分析39
  • 4.3 本章小结39-40
  • 5 光电稳定平台减振技术试验研究40-45
  • 5.1 试验原理40-41
  • 5.2 试验方法41-43
  • 5.3 试验数据分析43-44
  • 5.4 本章小结44-45
  • 6 结论45-48
  • 6.1 课题研究取得的成就45-46
  • 6.2 存在的问题46-48
  • 参考文献48-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1-52
  • 致谢52-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罗佑新;杨立军;孙逢春;;基础位移作用下悬挂弹簧的非线性固有振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2 刘广璞,王福明,樊文欣;钢丝绳隔振器动态特性试验研究[J];测试技术学报;1999年03期

3 孙隆和,卢广山;机载光电探测、跟踪、瞄准系统技术分析及发展研究[J];电光与控制;1995年02期

4 李红民,王炬,郭蕾;国外武装直升机光电系统的发展动态[J];电光与控制;2005年01期

5 颜肖龙,谢云;减振器的布置对耦合振动的影响[J];电子机械工程;1999年06期

6 方伟奇;王克军;张明;;某机载电子设备振动模态与频响分析[J];电子机械工程;2010年05期

7 邬昌明;刘忠;;两轴四环架稳定系统抗扰性能分析[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7年03期

8 王平;王伟;丁金伟;程志峰;刘家燕;;机载光电侦察平台复合减振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1期

9 张葆,贾平,黄猛,田素林;动载体成像系统底座无角位移减振器的设计[J];光学技术;2003年04期

10 赵俊生,樊文欣,张宝成;金属丝网减振器非线性特性研究[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宏垒;二框二轴光电稳定平台结构设计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戴美想;迟滞阻尼振动系统随机响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3 刘慧;新型内三环减速器的建模与仿真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机载光电稳定平台减振技术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363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4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