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基于单参数迭代的TAEM在线轨迹生成方法

发布时间:2022-02-21 05:55
  针对大升力体轨道再入飞行器末端能量管理(TAEM)段制导控制能力强、末端约束不惟一的问题,将TAEM段分为动压跟踪和着陆预备2个阶段,设计了不同的纵向轨迹剖面,从而将TAEM段在线轨迹生成问题转化为单参数搜索问题。第1阶段设计标称动压剖面为纵向参考轨迹,使得飞行器过程约束得到保证。第2阶段纵向剖面设计为标称高度剖面,从而使得末端点高度和倾角约束得到保证。根据末端动压误差设计修正律,迭代修正第一阶段动压剖面,从而使得最终的纵向轨迹满足所有的状态约束。在线轨迹递推采用以时间为自变量的数值积分,递推过程引入闭环制导律,通过实时修正攻角跟踪纵向剖面,修正倾侧角跟踪地面轨迹,从而保证在线生成的轨迹符合物理特性,降低闭环制导难度。在考虑初期再入末端大范围状态散布情况下,数值仿真显示了所提算法的鲁棒性。 

【文章来源】:航空学报. 2020,41(S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基于单参数迭代的TAEM在线轨迹生成方法


TAEM任务剖面

剖面图,动压,剖面


第1阶段,动压剖面按照文献[1]的方式,给出如图2所示的高度动压剖面形态。初始高度动压分别为h0和q0,末端点的高度动压分别为hf和qf,则动压剖面qref描述为式中:h1、h2为2个预先设计的高度参数;q1为h1,h2之间的一段常值动压。为减少迭代参数,本文固定h1,h2两点,仅通过搜索参数q1来保证最终生成的轨迹满足约束。

示意图,轨迹,地面,示意图


式中:stogo为待飞距;RAT及RHAC分别为航向捕获圆及HAC半径;分别为图3中BC两点及DE两点的距离;ψ1、ψ2为图3中所描述的2个转角。轨迹递推过程中,根据实时的飞行状态,按地面几何计算待飞距。本方案以纵向轨迹迭代修正为主,地面轨迹不作复杂的规划,仅考虑直接进场方式。同时,在航程与能量匹配较差时,预设一个高能量HAC圆和低能量HAC圆。在剖面搜索过程中,得到的动压高于理想的设计值上限时,采用高能量轨迹进场,反之采用低能量轨迹进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参数化轨迹的TAEM段在线制导方法[J]. 樊朋飞,刘蛟龙,凡永华,闫杰.  航空学报. 2018(12)
[2]再入飞行器末端能量管理段纵向剖面优化方法[J]. 龚宇莲,陈上上.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18(03)
[3]一种TAEM段结合迭代校正的轨迹快速生成算法[J]. 韩鹏,李明涛,高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7(10)
[4]火星进入段自适应预测校正制导方法[J]. 李毛毛,胡军.  宇航学报. 2017(05)
[5]RLV末端能量管理段的在线轨迹规划算法[J]. 穆凌霞,李平,李乐尧,王新民,谢蓉.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7(03)
[6]RLV末端能量管理段轨迹在线规划与制导[J]. 周敏,周军,郭建国.  宇航学报. 2015(02)
[7]RLV末端能量管理段轨迹优化与纵向控制律设计[J]. 王鹏,党晓康,马松辉.  电子设计工程. 2014(20)
[8]一种基于在线能量推演的自适应末端能量管理方法[J]. 潘彦鹏,周军,呼卫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2(05)
[9]Prediction-based guidance algorithm for high-lift reentry vehicles[J]. ZHANG Zhao 1,2 & HU Jun 1 1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Beijing 100190, China; 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Space Intelligent Control Laboratory, Beijing 100190, China.  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 2011(03)
[10]RLV末端能量管理段三维制导轨迹推演研究[J]. 张军,黄一敏,杨一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0(08)



本文编号:3636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3636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e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