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大质量航天器气囊着陆缓冲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2 07:16
  针对新型载人飞船返回舱和运载火箭子级等大质量航天器的着陆回收需求,对具备主动排气控制的多气室组合式气囊着陆缓冲系统进行了研究。文章介绍了气囊着陆缓冲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具备主动排气控制的多气室组合式气囊着陆缓冲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建立了气囊着陆缓冲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缓冲着陆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分析表明缓冲过载可控,着陆姿态稳定,满足大质量航天器着陆回收需求。通过建立地面试验系统,完成了带模型的气囊着陆缓冲系统的垂直工况投放试验。投放试验结果表明,主动排气控制工作正常,能够有效耗散能量,模型和缓冲气囊均结构完好,无侧翻和明显反弹,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验证了气囊结构的设计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具备主动排气控制的多气室组合式气囊着陆缓冲系统,能够满足大质量航天器的垂直着陆回收需求。研究结果对大质量航天器着陆回收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文章来源】:航天返回与遥感. 2020,41(01)CSCD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缓冲气囊及其工作过程
2 着陆缓冲仿真分析
3 缓冲气囊投放试验
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气囊着陆缓冲过程仿真分析[J]. 卫剑征,王滢,甄铎,谭惠丰,杨知寒.  载人航天. 2018(04)
[2]风场作用下囊舱组合体相对姿态仿真研究[J]. 隋蓉,高树义,卢齐跃.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8(01)
[3]国外新一代载人飞船减速着陆技术研究[J]. 雷江利,荣伟,贾贺,王飞,赵广秀.  航天器工程. 2017(01)
[4]重装空投着陆缓冲稳定性分析[J]. 唐晓慧,钱林方,汤建华,徐飞,万里.  振动与冲击. 2015(15)
[5]空投缓冲气囊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J]. 李建阳,王红岩,芮强,洪煌杰,张芳.  兵工学报. 2015(04)
[6]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概念研究[J]. 杨雷,张柏楠,郭斌,左光,石泳,黄震.  航空学报. 2015(03)
[7]空投装备气囊缓冲系统评价方法[J]. 洪煌杰,王红岩,李建阳,芮强,张芳.  机械工程学报. 2015(04)
[8]国外深空探测器着陆缓冲系统的特点和应用[J]. 韩鸿硕,王一然,蒋宇平,曹秀云,陈杰,李静,李浩悦,李虹琳,陈建光.  航天器工程. 2012(06)
[9]国外新型可重复使用飞船特点分析和未来发展[J]. 张蕊.  国际太空. 2010(12)
[10]缓冲气囊展开与缓冲着陆过程的仿真分析[J]. 卫剑征,谭惠丰,万志敏,戈嗣诚.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0(05)



本文编号:3638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3638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6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