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栓式喷注单元膜束撞击雾化混合过程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23-04-05 03:04
为了全面认识针栓式喷注器喷雾场结构,基于自适应网格加密技术和分三相计算的PLIC VOF(Piecewise Linear Interface Calculation Volume of Fluid)方法对针栓式喷注单元膜束撞击雾化混合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两路推进剂分别进行界面追踪,获得了膜束撞击雾化混合过程的详细结构特征,与高速摄影试验结果定性定量对比均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准确性。以此为基础对膜束撞击的喷雾场结构、撞击变形过程、流场涡结构、雾化破碎典型特征及破碎后的雾化混合分布特征进行了识别分析,结果表明:膜束撞击形成了液束未穿透液膜和液束穿透液膜2种不同的喷雾扇结构。膜束撞击形成的喷雾扇呈"Ω"形,膜束同时发生弯曲变形和横截面变形。另外,膜束撞击同时受到正压和剪切应力作用,导致了一系列复杂涡流现象,使得相互作用增强,雾化混合均增强,这也是膜束撞击喷注构型优于膜膜撞击的本质原因。最后,还发现膜束撞击喷雾场液滴分布呈现分区结构特征,分别是液束控制主导的上雾化区、液膜控制主导的下雾化区及夹在中间的混合区,实际中应兼顾雾化特性和混合特性,选取中等动量比膜束撞击,这可为针栓式喷注...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1 数值方法
1.1 控制方程
1.2 气液两相界面捕捉
1.3 计算模型
2 算例验证
3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3.1 液膜/液束撞击喷雾场结构
3.2 液膜/液束撞击变形过程
3.3 流场涡结构
3.4 雾化破碎典型特征
3.5 雾化混合分区结构特征
4 结论
本文编号:3782600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1 数值方法
1.1 控制方程
1.2 气液两相界面捕捉
1.3 计算模型
2 算例验证
3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3.1 液膜/液束撞击喷雾场结构
3.2 液膜/液束撞击变形过程
3.3 流场涡结构
3.4 雾化破碎典型特征
3.5 雾化混合分区结构特征
4 结论
本文编号:3782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3782600.html